首先要说的就是林黛玉。她和贾宝玉真心相爱并且心心相印相互理解。但是贾府中长辈们只认同“金玉良缘”。所以他们两就被无情的拆散了。在现流行的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旧病复发,气愤过度,忧郁成疾。最终病死。但是百家讲坛中刘心武老师推测是沉湖而死。至于曹雪芹的原意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再说贾宝玉。最终在贾府那些迂腐的长辈的百般阻扰下和林妹妹分开了,和薛宝钗结婚了。但是最后贾府被抄,家境败落等因素下,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薛宝钗。只知道听封建家长的话,跟贾宝玉结婚。最后宝玉出家,她也只能守寡,孤寂一生。
接着说四春。贾元春。加入皇宫成为贵妃,但是好景不长,因年早逝。贾探春。由于庶出,一直被轻视。最后远嫁。贾迎春。最悲惨的一位了。嫁了个“中山狼”孙绍祖,最后被折磨至死。贾惜春。贾府败落后出家为尼。
史湘玉。嫁了个不错的夫婿,但是好景不长,丈夫早逝,很年轻就守寡了,也是个悲惨的结局。
丫鬟们。像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的好友——蒋涵玉。晴雯。由于太漂亮,被王夫人认为勾引宝玉,被逐出贾府,结果病死。麝月。最后嫁个宝玉做妾,也是守寡。其他的就不用说了
还有王熙凤。在贾府一直受宠。但是一直坏事做尽,在贾府败落后,迅速失宠。在现流行的高鹗续书中正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落得个被休病死。至于曹雪芹的原意是啥,也不清楚。估计也是这个类似结局。
这些都是贾府主要人物的结局了 都是我辛苦打字打出来的!
1、正册判词之钗黛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评注: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评注: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已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因而,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护着贾府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
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红楼梦》人物中,短命的都有令人信服的原因,唯独元春青春早卒的原因不明不白。
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作者究竟怎样写的,从“虎兔相逢”四个字是无法推断的。
《恨无常》中有些话也很蹊跷,如说元春“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倘元春后来死于宫中,对筑于“帝城西”的贾府并不算远,“路远山高”、“相寻告”云云,都是很难解通的。
这现在也只能成为悬案。不过,有一点,曲子中写得比较明确,即写元春以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哭诉说“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这岂不是明明白白地要亲人以她自己的含恨而死作为前车之鉴,赶快从官场脱身,避开即将临头的灾祸吗?由此可知,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
这样,声称“毫不干涉时世”的曹雪芹,就大胆地揭开了政治帏幕的一角,让人们从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的话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3、正册判词之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评注: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
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
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
如此怯懦之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实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看起来,迎春象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
她从小死了娘,她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她嫁给孙家,实际上等于拿她抵债。当初,虽有人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决定于父母。
后来,迎春回贾府哭诉她在孙家所受到的虐待,尽管大家十分伤感,也无可奈何,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已属夫家的人了,所以只好忍心把她再送回狼窝里去。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
作者通过她的不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可是,有些人偏偏要把这个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功劳记在。
你好! 元春的性格并不适于在宫中明争暗斗中生存。
好曾对自己的父亲坦言:“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看来元春的志趣并不在“争庞”上,她有才情,教宝玉识字读书,归省游园时都能证明这一点,这样的人,向往的应该是在大观园内与姐妹们吟诗作画的生活。 另一方面,她的娘家不是个有力的靠山,大伯贾赦是袭的祖上的官,父亲贾政只是个员外郎。
在第十六回中,贾赦、贾政听到“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立刻惊慌起来,“不知是何兆头”,贾母等“皆心中惶惶不定”,若是真正受天子庞爱的世宦大家,怎会一听降旨就如此惊惶? 凤姐曾说她做了一个梦,说一位娘娘向她夺锦缎,而这娘娘不是元春娘娘,曹雪芹不会无端废笔写出这一细节,这表明在宫中元春有了一个劲敌,加上她自身的为人,娘家的势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元春在宫中肯定日久失利。 元春省亲时,曾点了几出戏,第二出是《长生殿》,脂批说:这出戏暗伏了元春之死。
这怎样讲?原来《长生殿》演的是唐明皇,杨贵妃的事情,另,元春的册子上,画有一张弓,这或许是“宫“的谐音,然而另一层意思即清代有以弓弦缢列后妃的习俗 ,元春的死会和杨贵妃一样,是被迫缢死的! 。
我觉得是巧姐儿,脱离了勾心斗角的日子,虽然从千金小姐变成了平凡人,却也逃过了所有贾家人都沦落的下场。
曹雪芹在她的诗上也说了,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巧姐在贾家势败时,巧姐的亲戚将她卖掉,幸亏凤姐偶然救济过非亲的刘姥姥,巧姐最后遇到刘姥姥并被刘姥姥收留,成为靠纺布为生的一个村妇。
在荒村里过着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 上面说的探春也很好,远嫁并不代表不好,也许探春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猜忌多多的家庭。
凭探春的见识和能力,到哪里都没有问题。
金陵十二钗中,都是红颜薄命。
探春和李纨,一个最后远嫁生活还算不错,一个熬出头儿子中第也算好之外,其他都不尽人意。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
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最后两个女主角,黛玉和宝钗,一个早早病逝,留下怨恨和无奈,一个年轻就守了活寡,还怀了孩子,却要一个人养育不知道何去何从。
个人认为是宝琴。
玻璃世界,白雪红梅,豪放如云,清纯似水,宝琴是个有福的人。
浓墨重彩的薛宝琴,金陵十二正钗之中没有她的一席,十二副册之首也不是她,又副册更不可能有她。
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万事万物之中,总有例外。
薛宝琴就是例外,她是这个悲情圈之外的女子。
根本原因很简单,薛宝琴算不上薄命人。所以不入薄命司。
薛宝琴的出现,就像一朵清新鲜艳的梅花,美好并净化着人们的视线与心灵。她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青春的活力。
叹梅无缘落香柳,仙梅无暇觅清愁。
高山残雪诸芳尽,执手相搀漾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