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算命文化的性别观

1.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都体现了中国民众怎样的性别观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提起观音,在我们的眼前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锦衣绣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莲台,法像端庄,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千百年来,这一形象似乎已经固化在了我们的头脑里。

“女大十八变,变作观音面”,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印度佛教的观音呈男性,是在印度传统佛教轻视女性,甚至认为女性得道只有在转为男身之后才能实现的观念背景下产生的。

古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存在着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等四大种性。女性的地位和首陀罗一样,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是最低贱的一类公民。

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庸,没有任何的社会权利。《摩奴法典》说:“诱使男子堕落是妇女的天性,……因为在人世间,妇女不但可以使愚者,而且也可以使贤者悖离正道,使之成为爱情和肉欲的俘虏。”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们出家,割断和家庭、社会的一切联系,过禁欲行乞生活,严禁女性入教;并将妇女与禽兽、魔鬼相提并论,认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学道的大敌和破坏者。原始佛教在创建、巩固、宣扬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吸收婆罗门教的观音信仰创造了自己的菩萨,名叫“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

此时的观音,无论从形象上看,还是从功法与职司上看,都保留着“双马童神”的诸多特点,其形象依然是小马驹。公元前后,随着大乘佛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马头观音”开始改作男人身。

同时,佛门弟子还对这位男相观音的身世作了许多新的解释,把他说成是阿弥陀佛的长子,与其二弟大势至菩萨辅助其父,弘化佛法,成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肋侍,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藏传佛教中,观音也多呈男相。

观音是藏区佛像供养中最为广泛的一个神,“莲花手”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观音身形之一。传说藏族人的起源来自观音化现的猕猴与度母化现的罗刹女的结合,所以,为了调化边地雪域妖魔出入的西藏的横野众生,莲花手——观音化现为一面四臂相:二主臂当心合掌结王者印,后右手持念珠,后左手持白莲花,莲花开放耳旁,左肩披仁兽皮,身体洁白如雪,以诸宝为饰,头顶中心变现阿弥陀佛为顶严。

“莲花手”作为藏族的第一位男性祖先以及主要保护神受到极度崇拜。原本是男身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土后就渐渐转变为女身,并固定在人们的观念中,其中的原因众多,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

早期流行的救苦观音是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及其它与观音有关的佛经传入中土并被译为汉文密切相关的。《法华经》据传六出三存,三存的译本是: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286)出;后秦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弘始八年(406)出;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添品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七品,仁寿元年(601)出。

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后,观音信仰随着这部经在社会上的流行而逐渐为人所熟知。汉末至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都十分尖锐的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恐惧感,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受着天灾与人祸的双重压迫,极力寻求一种超自然的神力的庇护,以摆脱现实苦难的纠缠。

《法华经》的译出,正好满足社会各阶层这种心理需求,比起远在西方极乐世界、遥不可及的佛,观音菩萨能够出莲座,历下界,主张“随类化度”,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愿职。观音信仰便应运而生,加之经中宣扬口诵观音名号,既能应验,救苦救难,这无疑又增加了它的吸引力。

《法华经》译出后,僧人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如梁法云作《法华义记》八卷,隋智顗作《法华玄义》二十卷,唐湛然补充《法华玄义》作《释签》二十卷,使得《法华经》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因此,观音信仰在广大中国民众中迅速流传、普及开来。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形象的概括了观音信仰在社会上的普遍流行。传统文化中的女神信仰的影响,即民众对女性尤其是对母性的崇拜。

其根源是母系氏族社会观念的一种积淀,那时妇女不仅在生育上有优势,而且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氏族部落的女酋长、女首领深受成员的拥戴,被奉为英雄加以崇拜。早期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不胜枚举,最着名的当数女蜗,她无所不能,具有超时空的创造能力。

这种对女性的原始信仰深深地印在民族早期的记忆中,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族的心理特性。同时,观音菩萨自身内的属性也为其女性化提供了根据。

观音的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说明她是以慈悲为怀,救世为首的。《华严经》卷第四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观音“随类度化”,度化一切人,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甚至于不分善恶是非,只要诵念她的名号,就可寻声而至。

2. 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性别差异的

1、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来看 必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

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 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 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依据的科学方法。

起源 1、女性时代——母系社会 人类从女性崇拜心理开始对自己进行崇拜,而非自然 2、男性时代——父系社会 社会优势 心理优势 3、男女共存——均衡社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男性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时代。 两性观 编辑本段 精神分析理论两性观——弗洛伊德 1、无意识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追求快乐 自我——分析现实 超我——遵守道德规范——社会观3、本能理论生的本能——求生死亡本能 指向自己——自我毁灭指向他人——伤害他人甚至杀人 4、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又名 儿童性欲(指生命力)阶段论 口腔期(0~2) 产生基本信任与安全感 肛门期(2~4) 若过度则易导致偏执,缺乏则导致生活无序 性器期(4~6) 产生恋父/恋母情结,甚至出现负性易导致同性恋。

此时孩子开始有意识模仿同性行为,即男孩模仿父亲获得男性角色,女孩模仿母亲获得女性角色。 潜伏期(6~12) 青春期(生殖期) 5、梦的理论 梦是愿望是满足 侍奉型 女性型 谨慎型 理智型——她的爱是奉献给全社会而非个人的 男性型——拥有男性的个性特点,如勇敢,进取,积极主动,喜欢表现自己 社会学习理论两性观——班杜拉 人的行为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观察——模仿——学习。

认知发展理论两性观——柯尔伯格 性别认同 性别分化 亲长认同 而判断事物的标准即认知水平(按年龄划分): 个体水平 ——孩童时代 群体水平(社会水平)——青年~中年时代 原则水平 ——中年~老年时代 文化人类学两性观——代表人物:玛格丽特·米德 因为文化背景而导致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为了适应环境。 农业社会——无差异——男女平等——文雅、模范、责任感、互相帮助 实验:部落 游牧社会——基本无——男女具有攻击性——好斗、勇敢、富有攻击性 湖泊社会——有差异——男主内,女主外——男性猜疑、唠叨,女性独立 心理透视 心理的生理基础 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小脑、脑干 左半球——语言 女性发育快于男性 右半球——空间加工 男性发育优于女性 女性大脑供血量大于男性,但衰老慢于男性 两性差异的表现方面 1、认知上: 智力水平——指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

男性与女性基本相当。 智力结构有差异: 女性知觉速度快,即敏感; 认识水平:女性——场依存性,男性——场独立性。

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女性——机械记忆;男性——理解记忆。 创造能力:女性——模仿,例如,赶潮流。

2、情绪活动中: 暴露性:女 > 男 稳定性:男 > 女 深刻性:男 > 女 (指的是某件事对情绪产生影响后的发展) 自我满意度:一般以社会标准为主。 3、自我实现需要第四层 尊重需要第三层,社交需要第一层,生理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社会需求模式上,一般来说是先满足最底层的需求,在得到满足后,会逐渐开始追求上层需要。

当然现今社会也有一些中性人 或者同性恋者 编辑本段 恋爱中差异心理 在恋爱过程中,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方更注重对方的外貌和性格,女方却更注重对方的才能和魅力。

通常情况下,男性多扮演追求者的角色,比较注重感官的满足。男性特别是在自己喜欢的女性面前,做事特别卖劲儿。

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成为英雄、崇拜对象。男性在异性面前的情感是外露和热烈的。

当然,男性有时对自己的表现希望值很高,自信心不足,常常在异性面前心理紧张。有的男性虽钟情某一女性,但却不敢表露出来,单相思。

女性多扮演被追求者的角色,比较注重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依附性。 当然,具体的性别差异会因不同的人而情况不同。

爱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给男女之爱下过这样的定义;“爱是一种与异性接近的欲望,是一种欲求两人合二为一的冲动。”

的确,恋人结合为一体,是爱情的极致。这时,双方都会产生“两心同体”的感受。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这样描述恋人的心理状态;“恋人是我的骨肉,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对方如果死亡,我的一部分生命将死亡;对方做了不体面的事,我亦将感到羞耻;对方被侮辱时,我也觉得身临其境。 ” 然而,恋爱双方真能达到“两心同体”吗?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无论是从文化传统还是从社会现实中来看,男人和女人在恋爱上的心理差异始终存在。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事实上,男人多半是想“征服”与“获得”对方,而女性则期待与对方的完全“融合”或“同化”,因而总是全身心地投入爱情。 男人往往只能短时间地沉溺于爱情之中,并且即使在热恋中也不会忘记他肩负的社会重担。

第二,女性一旦堕入爱河,就会立即疏远昔日的一切朋友,但是男性却希望二者兼有。法国女作家莎尔美这样说:“爱情对男人来说好似生活中的插曲,而对女人来说却是她们一生的历史篇章。

” 此外,男性比女性爱得快、爱得强烈,但却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