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图阿鲁风水

1. 不用罗盘可以看风水吗

笔者这样说肯定会遭到学风水者的驳斥,会说罗盘是看风水的工具,并不是道具。

有的人甚至因此认为笔者根本就不懂风水。这就正常了。

如果人人都明白不用罗盘可以看风水,那就是反常了。试想一想,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科学家,只有牛顿一个人?写出相对论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科学家,只有爱因斯坦自己?这说明,真理往往只能是被少数人所掌握,大多数的人都想不通。

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呢? 要做到不用罗盘同样可以看风水,我们首先就要明白风水为何物。什么是风水呢?我想很多人会引用晋朝人郭璞写在《葬经》里的原话:“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意思就是说,风水是探索(阴阳二宅)怎样藏风聚气以求吉利的学问。

不错,不少先贤们看风水固然注重藏风聚气,但是藏风聚气只不过是不少先贤们看风水时注重的因素,并不是说藏风聚气就是等于风水。正如中国人要吃饭,但吃饭并不等于就是中国人。

郭璞的那句话,实质上给了后学一个很大的误导。 我们知道,风水学的正式名称叫做堪舆学。

这就是说,堪舆学即是风水学,风水学即是堪舆学。那么“堪舆”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汉人张晏所说:“堪舆,天地之总名也。”

许慎的解释说:“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意思即是说,所谓堪舆,乃是指天地之道,那么堪舆学,就是研究探索天地之道的一门学问。

什么是天地之道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我想会是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依笔者的理解,所谓天地之道,便是指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就是指天地之道,亦即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二字,“道”即“理”的意思,“德”即“得”的意思,“道德经”意思是“理得的门径”。

换句话即是说,道德经是教人获得天地之理的门径,也即是教人了解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风水是指大自然的根本规律,看风水是在堪察大自然的根本规律,那么用不用罗盘又有什么关系呢?张三看风水需用罗盘,李四不需用,如果两人都看得非常准,那么谁的水平更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说,罗盘不是自古有之,它最早是出现在南宋时期。据《二十五史·宋史》的编撰者阿鲁图说,罗盘原是南宋时一个名叫罗禹瑒的人,在司南(指南针)的基础上所创,所以命名为罗盘,又名罗经。

这就是说,罗盘最早是在南宋时期发明的,经过后世堪舆家的不断改进,才是现在这个复杂的模样。至于使用罗盘的最早记载,也是在南宋。

据宋人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地罗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

可见,罗盘是在南宋时才发明的。那么,在南宋之前的古人是怎么看风水的呢?汉朝的郭璞、唐朝的杨筠松等风水大师看风水,那时是没有罗盘的,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看风水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即使是到了宋朝的赖布衣,我们也没有看到他必须要使用罗盘,否则就不能够为人看风水的有关记载。所以行内有句话说:“一流师傅看星斗,二流师傅看水口,三流师傅拿着罗盘四处走。”

可是关于风水的最早记载,却是出现在周朝。有一次,周武王在建造洛邑时,命周公和召公两兄弟相地(古代看风水叫相地),选择风水宝地建造周朝的都城。

据《尚书·洛诰》的记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在那个时候,周公兄弟俩从哪找个罗盘呢? 不用罗盘同样可以看风水,相信读者应该没有疑问了吧?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不用罗盘凭怎么看风水呢?要做得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改变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风水影响人的命运”这个观念。

风水其实并非影响人的命运,而是它反映人的命运。看风水和卜卦算命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并不是卦象和八字本身影响人的命运,而是卦象和八字反映出人的命运。

我们卜卦和算命,是通过它解读客人的命运状况。同样的道理,看风水也是通过它解读客人的命运状况。

其方法是记熟八卦的万物类象,因时、因事、因人而作出合理的解读。古人叫看风水为相地、相宅,就跟看面相一样,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说是说出了看风水的实质。

我们在看风水时,无论是阴阳二宅,都以自身为立极点,周边分布八卦。例如左边为青龙、长房、长子、男性、贵人等等;右边为白虎、二房、次子、女性、少女、小人等等;前方为朱雀、三子、中女、文人、中年妇女等等;后方为玄武、小房、儿孙、后代、靠山等等;阳宅的天花板为上司、老板、长辈、头部等等;地面为员工、下属、学生、足部等等;墙壁为皮肤,门口为口,窗口为目,饭厅为胃部,厕所为排泄器官等等。

我们根据这些各不相同的象,它所显示出来的吉凶,就可以作出合情合理的准确解读。至于解读的具体方法,恕笔者从略,暂作保留。

笔者平时为客人看风水,身边有罗盘时用罗盘(是随俗,作道具用),没有罗盘时就不用,同样令到客人大感惊奇,很多客人还以为笔者可能有神通。其实笔者哪有什么神通呢?无他,只不过是吃透了易理,知道凡事皆有定数,并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罢了。

2. 支格阿鲁寻天界是指什么

李德君编《葬族民间故 事选•英雄支格阿鲁的传说•寻找天界》略云, 昔人皆谓往古天与地实相连,支格阿鲁乃骑马持 杖出行,欲为众人觅天地相连处。

觅已多年,竟 未得见。先遇公鹅,后降塔布阿玛怪。

复遇白须 老人,老人告以天地无真相连处,只有眨眼瞬刻 为天地相连时,若张目则又分开矣。后与巨蝇战, 巨蝇食其马殆尽,惟余白骨。

末遇大水牛,饲以 九盘炒面。水牛昂头而鸣,霎时地动山摇,鸟兽 惊逃。

鸣至三声,而云封雾锁,有如天与地连。 四鸣而云消雾散,四周复归晴朗,地亦不动,山 亦不摇。

牛云:“适才之状,即天地相连矣J然 亦非真。若欲观天地真相连之景,纵行至头白老 死,亦不能见也。”

支格阿鲁信其言,遂暂返。 以牛鸣声过大,令鸟兽受惊,乃以绳微勒其脖, 其后牛鸣声遂小,而脖上白纹,则支格阿鲁以绳 勒牛之迹也。

3. 支格阿鲁是指什么

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下册)•彝族史诗•勒乌特衣》叙英雄支格阿 鲁之传说云,昔有神女名蒲莫尼衣,创织机,日 以五色彩线织毛布于檐下。

一日有四神鹰飞来, 蒲莫尼衣抬头观望,见神鹰自空滴落三滴血:一 落其发辫,一落其披毡,一落其褶裙,于是有孕, 生支格阿鲁。 子生而不饮母乳,不与母同卧,不穿母衣, 母以为难养,乃弃之岩下。

岩下有龙居之,支格 阿鲁解龙语,自称为龙之子,即于彼饮龙奶,食 龙饭,穿龙衣,与龙同住。支格阿鲁一岁牧猪, 以竹弓草箭习射艺。

三岁出门习作战与拉木弓。 四岁习骑马,便著神甲,携神狗,挟神弓,搭神 箭至四方巡视。

时天地混浊,上无日月星辰,下无岩石山川, 人无狩猎、耕种处。支格阿鲁决心为人造福,采 得神草足罗八鸟一束,揉碎望空撒之,天上遂有 日月星辰;向地撒之,地上遂有岩石山川。

从此 大地明亮,洪水归海。 然其时天上有六日七月,令草木焦枯,人难 存活。

支格阿鲁以神箭射日射月,但留一日一月, 将射下之日月悉压于黄石板下。其时毒蛇巨如土 坎,蛤蟆大如米囤,蚊蝇似斑鸠,蚂蚁似山兔, 蚱蜢似阉牛,皆食人、伤人。

支格阿鲁与之战而 小之,驱之于土坎、草丛、旷野、泥土中。从此 众人始安。

此时天上所余独日独月惧不敢出,地上漆黑 无光,人不分昼夜,耕地时只得插松明于牛角。 支格阿鲁急命白公鸡往呼日、月出。

日被射伤眼, 恐人笑,不欲出,支格阿鲁赠予一包针为“太阳 眼”,令于出时向人撒之。月被射缺一半,胆怯 亦不欲出,支格阿鲁与一小白狗伴之。

于是日月 倶出。至今人不敢仰观日,为其撒针故也;月旁 常有小星相随,是小白狗也。

其后支格阿鲁还为人降雨、平山、驯服动物、降马、觅天界地界等,做事众多,劳苦功高,故 后人皆十分感念而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