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水 正文

地理风水四库全书

1.四库全书地理有哪些

地理类 第584册 舆地纪胜200卷(存卷1至卷12 卷17至卷49 卷55至卷135 卷145至卷167 卷174至卷191)(卷1至卷95) 宋王象之 第585册 舆地纪胜200卷(存卷1至卷12 卷17至卷49 卷55至卷135 卷145至卷167 卷174至卷191)(卷96至卷191) 宋王象之 历代地理指掌图1卷 宋税安礼 太平寰宇记补阙6卷 宋乐史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24卷(卷1至卷3) 题明刘基等撰 第586册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24卷(卷4至卷24) 题明刘基等撰 寰宇通衢不分卷 清佚名 广舆图 元朱思本 明罗洪先 明胡松增补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江南1至江南2) 清顾炎武 第587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江南3至江南8) 清顾炎武 第588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江南9至浙江2) 清顾炎武 第589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山东1至山东6) 清顾炎武 第590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山东7至山西4) 清顾炎武 第591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山西5至河南4) 清顾炎武 第592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湖广1至陕西3) 清顾炎武 第593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陕西4至陕西8) 清顾炎武 第594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陕西9至广东1) 清顾炎武 第595册 肇域志□□卷(存江南11卷 浙江2卷 山东8卷 山西5卷 河南4卷 湖广3卷 陕西10 卷 云南2卷 贵州1卷 广东2卷 福建2卷)(广东2至福建2) 清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 清顾炎武 第596册 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 清顾炎武 第597册 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 清顾炎武 第598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1至卷7) 清顾祖禹 第599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8至卷15) 清顾祖禹 第600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16至卷21) 清顾祖禹 第601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22至卷29) 清顾祖禹 第602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30至卷38) 清顾祖禹 第603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39至卷46) 清顾祖禹 第604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47至卷52) 清顾祖禹 第605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53至卷60) 清顾祖禹 第606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61至卷69) 清顾祖禹 第607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70至卷78) 清顾祖禹 第608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79至卷87) 清顾祖禹 第609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88至卷96) 清顾祖禹 第610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97至卷106) 清顾祖禹 第611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107至卷117) 清顾祖禹 第612册 读史方舆纪要130卷(卷118至卷130) 清顾祖禹 第613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1至卷58)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4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59至卷108)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5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109至卷150)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6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151至卷190)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7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191至卷238)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8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239至卷288)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19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289至卷333)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0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334至卷378)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1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379至卷423)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2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424至卷456)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3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457至卷501)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4册 大清一统志560卷(卷502至卷560)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第625册 乾隆府庭州县图志50卷(卷1至卷15) 清洪亮吉 第626册 乾隆府庭州县图志50卷(卷16至卷32) 清洪亮吉 第627册 乾隆府庭州县图志50卷(卷33至卷50) 清洪亮吉 第628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1至卷24)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29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25至卷45)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30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46至卷52)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31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53至卷74)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32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75至卷95)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33册 〔光绪〕畿辅通志300卷首1卷(卷96至卷116) 清李鸿章等修 清黄彭年等纂 第634册 〔光绪〕畿辅通。

2.四库全书是哪四库

古代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

清乾隆年间历经十年编纂而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所有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乾隆以前历代的重要典籍3461种,共79309卷,分装36000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代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历代作家的作品集)分为四库.此书对乾隆以前的古籍的保存有着很大的作用,它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3.四库全书是哪四库

古代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

清乾隆年间历经十年编纂而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所有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乾隆以前历代的重要典籍3461种,共79309卷,分装36000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代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历代作家的作品集)分为四库.此书对乾隆以前的古籍的保存有着很大的作用,它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4.四库全书有哪四库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5.《四库全书》的四库指的是什么

四库全书的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wtp=tt

6.1785年绘图地理五诀赵九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风水学是以《易经》理论为导向,集环境学、园林学、地理地貌学和美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博大精深,实用性强。《绘图地理五诀》是清朝赵玉材撰写的风水学著作。赵玉材,号九峰,是清朝著名的风水学大师。他的著作《绘图地理五诀》、《阳宅三要》都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之中。

在风水学著作中,《绘图地理五》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化繁为简,概括了在地理风水术中,要遵循的龙、穴、砂、水、向五大原则。作者还强调:龙、穴、砂、水在风水学中虽然都很重要,但最终决定风水吉凶好坏的还是向。所以,掌握立向是学习堪舆之术的关键所在。本书的最大好处就是图文并茂、论理精当,虽博杂艰深,但通俗易懂。此书一问世,就在堪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被后人当作学习风水堪舆的重要教材。

中国古代风水学,由于其产生的年代久远,精华与糟粕共存。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审视的眼光去对待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于社会。

7.四库全书是哪几部

《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为了保存这批精典文献,由皇帝“御批监制”,从全国征集3800多文人学士,集中在京城,历时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连同底本,共八部。建阁深藏,世人难得一见。虽然由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后几经战乱,损毁过半,更使这套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本次出版的《四库全书精编》,精选《四库全书》之精华,以便于读者诵读为宗旨,所选之文,趣味清源,神采焕发,无一语不耐人寻味,无一篇不睿人智慧,数千年道术学艺文章之精华,几尽荟萃于斯。

地理风水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