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是印度佛教大乘菩萨之一。
佛教传说,其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发下大愿,自誓必须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
《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其尊号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中国佛教视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所供奉的四大菩萨中,惟有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是有历史考证的其人其事。
降 迹 新 罗 释迦牟尼逝世后1500年,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王族,姓金名乔觉,心慈貌恶,秉性聪悟。身高七尺,头顶高耸奇骨,才力过人。
航 海 入 唐 他崇佛好道,曾自诲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经义与我心相合。”于是抛弃王族生活,二十四岁削发为僧。
为广传佛法,虔诚修行,唐开元年间,他带了一条叫谛听的白犬,渡海入大唐国。振 锡 九 华 地藏菩萨金乔觉振锡观方,辗转至江南池州九子山(九华山),遥观山色,见峰峦叠翠,奇丽多姿,山间苍松、翠竹、岩石、瀑布、田园山庄,都别有情趣,心中大喜。
他带着白犬啼听,翻高山,越险岩,走遍了九华山的峰峰岭岭,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修行之所--神光岭。(当时称南台)金乔觉到了神光岭,住在一个山洞里。
苦心清修,山中的人们都称他为洞僧。闵 公 施 地 这时,九华山一代的主人,名叫闽让和,为人乐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桥补路,行医送药,斋僧布道。
人们都称他为闽公。闽公家中,经常开设斋会,款待四方僧众。
常来他家参加斋会的僧人共有九十九位,闽公因所斋僧众不满整百深感遗憾。 这一日,闽公听说山中来了一位被称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台的一个山洞里。
心中颇为高兴。希望洞僧也来参加斋会,以实现斋僧百人的心愿。
这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闽公又邀请山上的僧人斋会,并派儿子亲自去南台拜请洞僧前来参加。 金乔觉想,自己是异乡人,也该向施主讨一块立足之地。
於是欣然赴约,来到闽家。闽公见洞僧前来,上前就拜,并提出:“高僧如不嫌弃,日后还请多多光临”的请求。
金乔觉称谢毕,说出:“小僧外乡之人,来贵地修行,还望施主慈悲为怀,借小僧一席之地为贫僧作栖息之所”的心愿。 闽公问:“不知高僧相中了何处风水,需要多大道场?” 金乔觉表示:“贫僧但求一袈裟之地足矣!” 闽公说:“这有何难,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领地,高僧尽可随意选定”。
此时,金乔觉说声:“蒙施主厚赐”。随即脱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展,顿时山风骤起,一袭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后将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岭一齐罩住。
闽公一见大惊,赶紧匍伏于地,说:“老朽乡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驾到,罪过,罪过!老夫愿将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园百里领地,尽献神僧,以作道场,请神僧笑纳。”金乔觉连忙伸出双手伏起闽公,连说:“多谢施主,多谢施主。”
后来,闽公受佛家影响越来越深,他先送儿子出家,自己也随后出家,父子俩都拜金地藏为师。从此,闽公父子就和金乔觉一起在九子山中虔诚苦修。
终成正果。娘 娘 塔 井 最后,金地藏的母亲,因思儿心切,也亲临九华山。
她面对金地藏修行的决意,自己也在九华山留了下来。一日,金地藏对母亲说:"这广场中有一口井,井下别有天地,可超脱娑婆世界之人,免受地狱之苦,登临法堂" 此后,一天黄昏,娘娘见儿子在池边台上作晚课,但她在井边,却又分明看到儿子在井底诵经,感到奇怪,便不顾一切,跃身跳下井去。
众僧人急忙救人,却捞不到。此时但见西边天际,暮霭升腾,现出娘娘的身影。
识者皆说,这是地藏菩萨的法力,超度母亲升天,嗣后,世人建七层铁塔于井上,以志纪念。该塔原位于九华山化城寺广场东南侧,清末被毁,现在原塔址掘井,恢复了当年广场原貌,待福德之人重建此塔。
山 神 涌 泉 释地藏苦修时,常晏坐于东崖。白天他爬上洞顶巨大而岩石上坐禅诵经,饿了,采挖黄精葛根野果填肚,渴了,汲饮山涧水。
夜晚,山气虚寒,也紧裹着袈裟不倒单。一次,他刚入定,忽觉寒气溲溲,睁眼看,只见一条枯木般巨毒“五步蛇”。
地藏没有惊扰毒蛇,被其蛰咬一口,仍稳然不动。忽有一妇人出现,作礼并奉药说道:“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过。”
言毕一泓清泉从石隙中渗出,甘美清凉。从此释地藏就不用喝山涧水。
此妇人即为九华山神,所献之泉谓美女泉。诸 葛 建 寺 当地乡老诸葛节一日率群老登高揽胜,风和日丽,山中景致迷人,人迹罕至,飘然如入仙境。
却发现一僧人闭目独居石室,用断足鼎煮食白土和少量米粒,大惊,与群老投地号泣:和尚苦行若此,我等供奉不周。遂集资建寺,延请大师安居。
附近乡民,听说这件事,都从四面云集而来,伐木筑石,在诸葛节的带领下,为金地藏在化城谷地新建禅居,名为化城寺。东 僧 云 集 大师从此即在化城寺中开始收徒纳众,进而广施教化,声名远播。
不仅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关爱支持,也得到地方官吏和朝廷的褒奖与扶持。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一晃就是十年过去了。事情传到新罗,王室一听说金乔觉在大唐开设了那么大一块。
娘娘塔井
相传金地藏的母亲,因思儿心切,也亲临九华山。她面对金地藏修行的决意,自己也在九华山留了下来。
一日,金地藏对母亲说:“这广场中有一口井,井下别有天地,可超脱娑婆世界之人,免受地狱之苦,登临法堂“此后,一天黄昏,娘娘见儿子在池边台上作晚课,但她在井边,却又分明看到儿子在井底诵经,感到奇怪,便不顾一切,跃身跳下井去。
众僧人急忙救人,却捞不到。此时但见西边天际,暮霭升腾,现出娘娘的身影。识者皆说,这是地藏菩萨的法力,超度母亲升天,嗣后,世人建七层铁塔于井上,以志纪念。该塔原位于九华山化城寺广场东南侧,清末被毁,后在原塔址掘井,恢复了当年广场原貌,待福德之人重建此塔。
扩展资料:
九华山典故:闵公施地
相传九华山有一代主人名叫闵让和,为人乐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桥补路,行医送药,斋僧布道。人们都称他为闵公。闽公家中,经常开设斋会,款待四方僧众。常来他家参加斋会的僧人共有九十九位,闵公因所斋僧众不满整百深感遗憾。
有一日,闵公听说山中来了一位被称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台的一个山洞里。心中颇为高兴。希望洞僧也来参加斋会,以实现斋僧百人的心愿;这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闵公又邀请山上的僧人斋会,并派儿子亲自去南台拜请洞僧前来参加。
金乔觉想,自己是异乡人,也该向施主讨一块立足之地。於是欣然赴约,来到闵家。闵公见洞僧前来,上前就拜,并提出:“高僧如不嫌弃,日后还请多多光临”的请求。
金乔觉称谢毕,说出:“小僧外乡之人,来贵地修行,还望施主慈悲为怀,借小僧一席之地为贫僧作栖息之所”的心愿。闵公问:“不知高僧相中了何处风水,需要多大道场?”金乔觉表示:“贫僧但求一袈裟之地足矣!”
闵公说:“这有何难,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领地,高僧尽可随意选定”。此时,金乔觉说声:“蒙施主厚赐”。
随即脱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展,顿时山风骤起,一袭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后将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岭一齐罩住。
闵公一见大惊,赶紧匍伏于地,说:“老朽乡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驾到,罪过,罪过!老夫愿将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园百里领地,尽献神僧,以作道场,请神僧笑纳。”
金乔觉连忙伸出双手伏起闵公,连说:“多谢施主,多谢施主。”后来,闵公受佛家影响越来越深,他先送儿子出家,自己也随后出家,父子俩都拜金地藏为师。从此,闵公父子就和金乔觉一起在九子山中虔诚苦修。终成正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九华山
地址:九华山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周边有沪渝高速(沿江高速)九华山机场,宁宜高铁,年代、特色、传说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 唐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九华山群山众壑,怪石古洞,错落其间,溪流飞瀑,交织其中,奇丽清幽,相映成趣。
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主要景点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
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
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只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贤菩萨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人称“大行菩萨”掌管道德礼义。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他手持宝剑或宝卷,象征智慧锐利;身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
她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大悲菩萨”,掌管百姓疾苦。九华山是地藏王的道场。
他手持锡杖,或手捧如意珠。佛经说他,一直发愿,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
释迦如来在忉利天宫,以娑婆众生付托于他,嘱令度脱。他是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有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有因其决心“众生尽度,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由于此地香火这旺一直享誉中外,因此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又载原名金乔觉。
金乔觉,新罗国(现在韩国)国王金氏近亲。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
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
金乔觉上九华山后,身居洞穴,以白土拌小米为食,苦苦修行。唐至德初年(约757),山下长老诸葛节等结伴登山,见金乔觉僧闭目端坐石屋之中,身旁有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米掺白土煮剩之饭,群老不禁为其苦行肃然起敬。
于是,集众伐术,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僧居之。还有一个关于金乔觉的传说:据说在九华山有位闵公,他家产丰盈,乐善好施。
一天,一位和尚,在闵公门前合十禅坐,不声不语。闵公上前问到“师傅来我家是化缘还是化斋?”这和尚身披袈裟,举止文明,带着外的口音,合掌施礼道:“贫僧来此多年,修持度生,今来贵府只求一袈裟之地为修行之所,忘施主成全。”
闵公笑道:“闵园百里皆我所有,何惜给你一袈裟之地!”于是应允。不料这和尚念声“无量寿佛”,脱下袈裟,随手一掷,顿时霞光万道,袈裟变覆九十九峰。
闵公惊异,知是神僧,即令儿子叩拜。原来这和尚就是金地藏,他收留闵公之子为徒,法明道明。
后来闵公也皈依佛门,成为金地藏首位在家弟子。按照佛教“先进山门为长”的规矩,儿子明道反到为父亲闵公的师兄。
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
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
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自唐至今,九华山释子肉身不断出现,僧人圆寂后肉身不腐,现象奇特。主要表现在:九华山在文革之前发现10具肉身,只保存了2具,文革之后又发现了4具。
二是不腐肉身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它同埃及木乃伊和沙漠中干尸有根本区别。九华山的僧人圆寂后,按佛俗常规收敛,经过洗浴净身后放置在预先准备的陶缸中,缸内放置一些石灰和木炭,用石灰浆封缸口。
装缸后一般抬至郊”焚化;如僧人在圆寂前要求或示意保留真身的,则将缸放置。
1、天井湖
古时,一位神仙中窃贼垂涎铜官山的镇山之宝。一天他溜出天庭,趁夜色驾船偷偷潜到这里。谁知船刚到天井湖就被山神发现了。山神自知法力不及天神,不能硬拼,试试能不能把他吓跑。
他伸长脖子,学公鸡叫鸣,顿时引来周边的雄鸡纷纷引吭啼叫。毕竟做贼心虚,仙贼吓得调转船头狼狈逃窜。情急之中用力过猛,竟一篙撑穿了湖底,就成了现在的“天井”。
2、天目湖
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得道后在天堂看见了尽享安乐的父亲,却没能找到母亲。于是,目连向佛祖打听后才得知:母亲生前口是心非,不敬他人,死后堕入十八层地狱去受饿刑了。
目连痛苦万分,乞来食物送入地狱去喂母亲,可是刚让母亲看见食物,这食物就让边上的其他饿鬼给抢去吃了。如此几次,目连的母亲仍然是粒米未进,目连只得再向佛祖求救。
佛祖告诉目连:若要得食,必须要找到一种既能将米染黑,而且又要无毒无害的植物才行。目连运用神行绝技四方寻找。为此踏遍了千山万水,历经了无数苦难,最终在江南地带找到了“青精乌饭树”。
用此树的嫩叶捣烂取出的汁水与米同煮而制成了乌黑的米饭,青提夫人也因能得到了儿子的施饭相救才总算脱离了地狱的苦海。
3、白鳍豚
话说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碰到最后一难,经文全都打湿了,他来到黄河边的一个村庄晒经文。这经文可是货真价实,唐僧拿起晒干的经文一念,天上射出一道白光,天庭的门打开了,放下一条天梯。村里的人见到机会难得,纷纷顺着天梯上了天庭,其中包括一个叫田三嫂的人。
说起这个田三嫂,不会为人,他们家五世同堂,她老吵着要分家。家人说等门前的古树死掉才分家,她就偷偷的往树上钉烧红的钉子、浇开水,几经折磨,最后古树死掉了,炸成几瓣,一家一瓣。
话说回来,她随着村民上了天,突然想起家里的泡菜罐没有盖盖子,她又回到村里。这时,天庭以为人都到了,就收回了天梯。这下可急坏了田三嫂,她绝望的跳进了黄河,黄河的水之前是清的,结果被她这么一搅,都变浑了。三年后,田三嫂旧变成了白鳍豚。
4、九华山
九华山的财神由唐代的九华山(原名:积山)山主闵公演化而来的,闵公也是中国最早的财神之一。后人在九华街东,东崖西麓闵公墓附近建闵公殿,以示纪念。
相传,唐代九华山闵公世代勤劳,家财万贯,堆积如山,故名“积山”。闵公虽住深山,但他广结善缘,乐善好施,宾朋天下。闵公从小就有让利于人的性格,其父取名“让和”。
闵公花甲之年遇新罗僧金乔觉行脚到九华金乔觉见此山灵秀,便向闵公乞一弘法之地,闵公欣然许之,于是金乔觉随展袈裟,方圆九十九峰尽在其中,遍覆九华。
谁知金乔觉乃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朝山敬香祈福,求子求财的香客日益增多,明清时期素有“九华香火甲天下”之称。故后人称:金乔觉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山民亲切地称之为“九华老爷”;而称闵公为“九华财神爷”。
5、铜陵
铜陵有座拔茅山,山脚有个乌金渡。村民丁久旺,就住在拔茅山脚下。
有一年,丁久旺的老母病故,请来一个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寻来觅去,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风水先生不肯说。丁久旺估计风水先生是趁机要价,再三央求说:只要真是风水宝地,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
风水先生说:这事将我影响我一辈子,怕你无法做到。丁久旺信誓旦旦,表态说不会的不会的。风水先生才说:这块风沙宝地,你母亲下葬后,你家必定发家,可我将双目失明,后半辈子怎么办?
丁久旺说:我为先生养老送终。风水先生说:我离死还早,生活日子还长呢。丁久旺说:只要丁家发达,金盆为你洗手,伺候你一辈子!
就这样,双方立下契约,风水先生为丁久旺的母亲选定了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