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究风水实际上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
2、风水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使人们顺其自然、趋吉避凶。3、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总结,形成风水理论,指导实践。
比如历史名城至今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大的灾难,人们可以安居乐业。4、讲究风水就是以科学的思想,按照客观规律,理性的选择居住地或宅居地,可以滋润宅之人幸福长寿,平安一生。
5、许多人其实不懂风水,武断为迷信。6、有的投机分子为了生计,将风水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搞得玄之又玄云里雾里,骗财害人。
其实是一种最大的缺德行为。7、总之,风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让人受益匪浅,应正确理解,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 从建筑风水学的几个关键问题谈起 作者:张栋杰 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05-10-20 摘要 建筑风水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相联系,是我国古文明的见证与反映;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建筑结构特点体现了现代科学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风水中的完美体现。
建筑风水的非主流部分经江湖风水师或术士的任意发挥与夸大,含有许多迷信成分,应该祛除。 关键词:建筑风水,现代科学,天地人合一,古文明 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 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
《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
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
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
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
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
现有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史式说:“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推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
“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摘自《生活时报》。
1.2 风水与易经 风水是否起源于易经?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后;建筑风水的青龙、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远早于易经的年代。
2)早期的风水概念,如晋代郭璞的《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主要讲气、风与水的关系,并未有出现关于易经的思想。
3)层次先后或进化次序问题 居住建筑与先民密切相关,在先;而易经是高级智慧、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风水是源远流长的,是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联系的。
风水与易经的关系如何?易经产生以后,人们利用易经的思想对建筑风水进行思考和发展,促进了建筑风水的多样化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如吉凶祸福、寿夭等一些非理性或迷信的东西。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如表1: 表1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 建筑风水的迷信如何产生?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建筑风水一些概念的支离破碎分解和理解。
在风水理论中,“地灵人杰”观念格外令人瞩目,它表达了人们寄托于聚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正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这种人地关系若被无限制地推演,就可能陷进迷信的泥沼。
如果说“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摘自《青囊海角经•寻龙理气篇》,尚属真理与迷信参半的话,那么,“龙穴端正,富贵天定;前后尖峰,富贵三公;明堂掌心,积玉堆金;明堂倾泻,推败凶绝;四畔山飞,父子东西”(同上),则为迷信思想。 2)敛财效应: 江湖风水师为。
上四点粗略分析了道德、中华之龙、中华龙在中华大地处处有大小天堂(即龙局),有天堂即有穴结,有穴结即出富贵之人。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之道理。欲想得到良好的风水,就必须修好道德,有人人称颂的德行,才有光明的人生大道。
很多人对连绵的山脉,被风水先生呼之为龙,至于“龙”的名词,是从什么时候被说也无法考究。可能是发明地理之先祖师命名的吧!但当你细心打开地理图便会发现,由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过昆仑山脉之间,那里因降雨量很少,没有河流,只有错(湖泊)至昆仑山才发脉。
你生活的地方均从昆仑山降脉而来,而且由每条山脉分支而来。其中途没有河流阻断,山脉与河流一样一直到大海,只是河流由小汇大,山脉由大至小而已。
山脉之奇,令我用足了三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大自然大事记》的初稿--- 一部前人未曾敢想象的幻想文学。(正准备修正出版,介时望尊位斧正)。
现为了解开“龙脉”之迷,暂引用《大自然大事记》一段,给以说明“龙脉”之理。【择自王不通《大自然大事记》第三十一章】【1、开天.辟地 进入三千九百九十亿年代的初年,下星球(即人类居住的地球)自转以来,经历了三万九千六百年,球体的表层恢复了生物,而且物种比微生时代多了几万倍。
太阳湖(太平洋)的动物越来越多,有很多游水的动物在沼泽地经漫长的岁月后长出了足,成为爬行动物。时光分为昼夜、白天,温度在三十五度左右,雨水五昼降一次。
无风,夜无星光,长期温度不变。31、开天.辟地:进入三千九百九十亿零十万年。
35、开天.辟地 进入三千九百九十亿零十三万年 从下星球第一次大爆炸分出的巨片,吸收了天体的残留尘粒,已氧化为球体,距离下星球很近,也是唯一在下星球看得见的球体。现已到成熟期,在天体中显出了火红的光亮。
终于有一天,一声震天巨响,啊。
天体出现同太阳一样的圆形球体。被人类命名为月球!下星球上空从此白天有圆圆的太阳,黑夜有圆圆的月亮。
大约过了十年,下星球大地迎来了一场灾难,其温度不断上升,植物停止了生长,动物不停在大地奔走,水上游动的上陆地,陆地跑动的又下水,其心态非常恐惧,仿佛到了世界末日,一切生命已到尽头。当时的景象,非常壮观。
庞然大物在极度挣扎,不知往何处。突然天地一片黑暗,巨声震天,山崩地裂,到处是一片火山爆发,森林成片倒下。
有被烧的,被地裂吞噬的,不见其踪。而动物有的向大山跑,有的在平原,最后一切生命结束了。
空中飞的也回到地上,它是一群一群的、或一路一路的,到生命尽头时,又渴望吸点水,最后在绝望中挣扎,头向有水的地方。随即而来的是满天的沙尘。
50、开天.辟地 进入三千九百九十亿零五十万年 历经漫长的三十七万年氧化期,下星球大地一切回归平衡的大自然生态。温度在零下五十度至五十度之间。
下星球开始向周天运行,已进入轨道。一年之中分寒、冷、暖、热四个环节。
热节有台风,暖节有雷鸣、寒节有冰雪。每年四个环节有降雨,有阴晴。
太阳有光弱,月球有圆缺。植物有枯荣,动物有生死。
但动植物的体积都很小了。大地被沙尘粒平均复盖高了一丈,而生命终极的动物,植物被沙尘粒复盖后进入氧化成熟期。
变为一条条小龙脉,或一座座小山。从此一个生机盎然、适应一切有生命力的动物、植物的大自然诞生了。
它经历了九千九百九十一亿零五十万年。九千九百九十一亿零五十万年,多么漫长啊!它的历程经历了多少次灾难?你依然存大,壮观的大自然!】 此时距今天还有五十万年,读者你认为我的“幻想记事”可靠吗?但有人类以来又有谁写出一部如“此幻想记事”呢?就暂且当作是真的吧!1、龙脉:我同你一起去研究真龙脉吧。
地球经历了三次大爆炸,第二次爆炸产生了粉尘,在热能反应后产生了极大的风,风吹了一万多年,形成了大地一浪一浪的山脉。从热能中浓缩了水,有水滋润了大地,。
后来动植物在第三次的爆炸中,躯体全部生化为泥、土、石,用它的血肉与大地的初土植生,为什么呢?因为动、植物的躯体来自自然,它死后又回归自然。
它每个生命曾存续了亿年之久。它的灵气与大地共存为一体。
而今当你站在每一座山上放眼四方,所见的群山像各种动植物在奔跑,而每一座山均似一个动物,有的动物因为你不认识,所以叫不出名来,这就是生气的龙脉。而大的山脉是利用生化后的植来氧其神、蓄其锐。
而生化后的小山脉,靠大山脉的气来生其乳、发其芽。2、结穴:有了生气的龙脉,那就有穴结。
穴可以用一个生命单位来比喻,凡有生命的东西,它身上就有穴位,穴位是可以控制一个生命的全部,也可以刺激一个生命的全部。那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32636266么结穴的地方又如何呢?好比一棵爪的藤蔓吧。
一条很长的藤蔓它需要结子的地方,是胎叶护风雨,集蓄营养,使爪藤结壮,才结子。结子后,有风扫(吹),或有昆虫针,此爪子会死,那就不成子了。
同理,一支龙脉也是一样。有护龙的,有送龙的,有迎龙的,其穴可结。
而四方风扫,不成局有穴也无结也。3、能点中一龙穴(良好的)那个家族会出富贵之人。
那。
编辑本段风水的起源及发展 第一节:风水概述 中国风水学的形成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大约两千多年文化历史。风水在当时主要是用于村庄选址,墓穴定位,家居安放,帝王将相布置吉祥命运摆设等。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风水状况 虽然没有风水学的说法,但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提出的生存挑战,又值农牧社会之故,当时的人们必须“择地而居”,选择“近水向阳”适宜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从后世发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商周时期就以将陆地区分为山、埠、丘、原、陵、岗等不同的地行地貌,将水域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沱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致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尚书》中,将当时的疆域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
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地的知识系统。《逸周书》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二字呼应天时,附天观地是当时百物的遵行规则,也是治事的方法,也因此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
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尚书》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第三节:战国先秦时期 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
从《晋书》知“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压之,改其地曰秣棱,堑北山以绝其势。”当时有了“望气者”的说法,可见已有风水行业的专业工作者。
又据《太平寰宇记》卷95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囚徒们受不了劳苦,一哄而散。 第四节:秦朝 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遍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
始皇家动用70万民夫,挖空了骊山,穿透了三重息壤,规模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还有始皇陵,占地广阔规模宏大,这两大工程的实施,说明秦代相地水平是很高的,从中不难体会秦代地理勘察技术的高超,也可以归功于相地术的发达。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的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
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
这是相阴宅,是用占卜的方法择定地点。 第五节:西汉 相地术更是盛行。
司马迁《史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问某人可娶否,堪舆家说不可。此时的堪舆家精通天文地理,相地术也称为“形法”。
到了东汉,人们开始重视丧葬,从而导致风水观念的兴起。王充的《论衡》中就详细叙述了葬礼的忌讳。
东汉人非常注重居住环境,《后汉书》提到的“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瞥,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的家居原则,在后世都成为阳宅的基本理论。在汉代还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第六节:魏晋时期 中国出现了不少风水大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郭璞,他的《葬书》将风水术从传 风水 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奠定了后世风水的基础。他首倡的“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迄今传承了一千七百多年而巍然不倒,在今天更加熠熠生辉大放光芒。
中国人习惯把郭璞称为风水鼻祖。 第七节:隋朝 比较而言不太信风水,但出了一位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名著,为后人景仰。
他曾给皇后择吉地,当皇帝不听他的建议时,他预测到隋朝运数不长。隋朝宰相杨恭仁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来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地下之物而受到重赏。
可见当时还是盛行风水的。 第八节:唐朝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也广泛兴起,同时更加促进了风水理论的发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当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从那时起,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宫宅、乡村、墓葬都不 风水 同程度受到风水学说方面的影响。
著名的唐玄宗也相信风水,《大唐新语》、《太平广记》中有很多风水的记录。当时的道士也多懂风水,唐代设有“司天监”,专门看天文现象,因此司天监里的官员必须懂风水。
杨筠松就在司天监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物,可见唐代的风水不但民间相信,朝廷也更是重视。杨筠松后来把宫。
我以前不信,因为我觉得那东西属于唯心主义论。
上学成天讲唯物主义。所以以前他们一说我就摇头不信。
可后来在我身边发生很多事情就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一次,有个人说起隔壁家不能出人才的事,我也在,他说隔壁家的祖坟上连草的欧普不长怎麽可能出人才。
后来听隔壁的说,他们家的祖坟确实没长草;还有一次,隔壁盖房子,风水先生说一定要在指定的时间拆以前的房子,不然不好,是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看好的时间,结果隔壁说,只要是那天就没关系,还没到人家说的时间他们就开始拆了,一会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民工被墙压死了。后来他家人又去找那个风水先生,人家只说了一句话:你回去吧。
哎,真是邪门了。
这段时间论坛中贴出“风水是什么?”这个帖子,谈了一些自己感悟,没想引来了很多高手及爱好者关注,大家都谈了看法,讲了自己的感悟,虽然观点有很多不同,但我自己也有了些收获。
在此感谢各位关注。特别感谢:“道之一二三”师兄贴出的考古老前辈“茄子”教授等三位中科院风水爱好者以”lh1041“网名,在本论坛的发言,我很喜欢考古学因为我的专业就是“哲学及历史专业“大学参加过考古实习,这几天我都在论坛看了lh1041在本论坛的发言尤其是茄子教授亲身经历了九一八事变至文革及改革开放,中国重大变革。
他老人家对风水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个人感觉风水界的出路是:风水同仁首先要自尊自强,要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意思,各派齐心协力把这门中国传统学科发扬光大,首先要与国有利,对社会有贡献,这样国家才承认你,扶持你(这里我们可借鉴儒教、佛教经验)。如果再多些交流如多举办些全国范围的风水比赛,对风水界扬名估计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都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各派能够放开门派观念,开放交流。解放前我们的中医是有很多门派的,门派观念十分严重,各自独立,经过西学入侵后中医面临很大危机,最后各派统一了思想,当然国家也发挥了主要作用,最终统一叫中医、国医术。
作为易学分支(易经理论延伸为:风水、道教、中医)希望风水也能如此最终统一发扬光大。顺便还是重复我自己的观点:风水就是风水,风水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不必要非把风水的理论翻译成科学的理论,然后来教育科学。这样只会造成科学界的反感及抵触,而且国家也不支持你。
最后关于玄学和科学的问题,反对的师兄就不要再和我探讨了。其实中科院里爱好风水的几位老前辈:“lh1041”在05年就和论坛的版主有很多交流。
地址如下:。声明:我只同意他们关于科学和玄学的观点。
其他观点有保留。
长期以来人们把风水地理当作封建迷信,予以批判、抛弃。其实,中国风水地理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关于中国的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建筑、景观等研究综合环境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人趋吉避凶、避祸纳福的一种价值取向。
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理论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阴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