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诸葛铁嘴八字批命破解版,现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总编辑助理,曾经参与创办《生活》杂志
和《东方企业家》杂志,他曾经出版的图书包括《商业领袖访谈录》
和《成长地标》、《沸腾的十年:2000—2009 年的中国记事》。
1888 年4 月,郭嵩焘的朋友推荐诸葛铁嘴八字批命破解版了一位“大师”给他相面。“大师”号称黄铁嘴。作为王夫之的信徒——1870 年从广东巡抚卸任,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的郭嵩焘曾经在湖南长沙的城南书院开讲,特别推崇王夫之(王船山)的学说,郭嵩焘对于士大夫阶层曾经极为流行的算命看相并不信服,但是在家人的极力鼓动下,郭嵩焘抱着可有可无的心理让“大师”为他看命。结果黄铁嘴的“批命”让他颇为感慨,于是,他就在当日的日记中记下了这段话:此命终身劳碌,不为自己,专为他人。生平汲汲养老者、顾少者,专为人所依靠,不能依靠别人,此债恐未易了。尚须十余年劳心费力,无有安享之日。若肯求功名,无难出将入相,却偏是恬淡不顾功名。
黄铁嘴对郭嵩焘命运的评价虽然相当于变相夸奖,同时称70 岁的郭还有十多年的寿命——事实是从算命到逝世,他仅有3 年不到的寿命。但是,在“终身劳碌”、“专为他人”却显得吃力不讨好,最终无所依靠上,却切中了郭嵩焘的一生——他的生不逢时,连咸丰皇帝、慈禧太后、曾国藩和李鸿章都帮不了他。
郭1818 年4 月11 日出生在湖南湘阴,17 岁中秀才,然后到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结识了刘蓉和曾国藩,三人从此成为终生的朋友。曾国藩自不必说,是为清帝国剿灭了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同治中兴的重臣。而刘蓉后来则官至陕西巡抚,也是封疆大吏级别的重量级人物。20 岁中举人,和他同时中举的一位湖南籍儒生也成为了郭嵩焘的好朋友,他是江忠源,后来湘军的始作俑者。29岁中进士,同科录取的有张之万、沈桂芬、李鸿章、沈葆桢和朱次琦。前几人后来都成为封疆大吏,甚至权倾朝野,而后者则是儒学大师——朱次琦是“粤学”的领袖人物,并且作为老师,对康有为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另一位晚清重臣左宗棠,则是郭嵩焘从小就结识的朋友。郭嵩焘也是咸丰皇帝的宠臣,在出任“南书房行走”,也就是皇帝的参谋时,他曾经对咸丰皇帝大力推荐左宗棠说:“左宗棠才尽大,无不了之事诸葛铁嘴八字批命破解版;人品尤端正,所以人皆服他。”平定太平天国政权后,郭嵩焘力劝曾国藩和左宗棠弃笔从戎,以至于江忠源在劝郭嵩焘也参加到这场战争中时,让他自己也无法推却。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国藩认为郭是有资格为他写墓志铭的两人之一。但郭嵩焘最精通,也是后世人最为称道的,就是他的“通夷务”。正是他的“通夷务”和他的坏脾气,让他的所有才华和关系人脉都不能拯救他一生吃力不讨好的命运。
关于“夷务”,郭嵩焘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观点是“战无了局”,是一个坚定的主和派。因此,在这一点上,他就颇为主战派指责非议。而正如我们所知,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盲目的自信和不当的民族主义,主战派在晚清颇得人望,喧嚣一时。他主张外交上应该采取主动态度,而不是被动等待西方诸国的种种要求。所谓的主动态度,就是要明了各国交往的游戏规则,同时按照这个规则,积极加入到国际交往中。郭嵩焘对于国际法《万国公法》的重视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尽管郭嵩焘也能体会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郭嵩焘超出洋务派的地方就在于,他看待西方时,不仅仅只看到了大炮和铁甲船。因为持有“战无了局”的主和论,郭嵩焘为自己招惹了不少敌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晚清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和郭嵩焘的合作,曾经被李鸿章称为“贤王”与“名士”的携手,结果贤王与名士志不同道军入京换约,而郭嵩焘则主张有话好好说。事情的结果是僧格林沁在大沽炮轰英军,直接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杀到北京,咸丰帝也只能躲到承德,最后是恭亲王出来收拾残局。而咸丰帝之后在承德的逝世则直接导致了晚清政局的大变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成为帝国的实际决策者。
郭嵩焘对此的感慨是:“吾尝谓中国之于夷人,可以明目张胆与之规定章程,而中国一味怕诸葛铁嘴八字批命破解版;夷人断不可欺,而中国一味诈;中国尽多事,夷人尽强,一切以理自处,杜其横逆之萌,而不可稍撄其怒,而中国一味蛮;彼有情可以揣度,有理可以制伏,而中国一味蠢。”又怕、又诈、又蛮、又蠢,真是令人无可奈何。
随后郭嵩焘在出任广东巡抚时,却和推荐他来任此职的两广总督毛鸿宾闹得不亦乐乎。他认为毛鸿宾缺乏才干,而旁观者则认为郭嵩焘有些忘恩负义。当然,真正忘恩负义的事情在后面,左宗棠为了要将自己的一位亲信安排到广东巡抚的位置上,极力排挤郭嵩焘。郭嵩焘从广东巡抚位置上退下,所感兴趣之事更加集中在洋务之上。他说,“方今天下,能推究夷情,知其所长以施控御之宜,独有区区一人。”他对左宗棠设立船政大臣颇不以为然,认为像造船这种商务应该交给民办,如果让官办,官越大越不知道如何去做,只能被洋人玩弄在鼓掌
之间。
在李鸿章和曾国荃等人的劝说下,郭嵩焘应诏入京,随后就得到了出使英国的重任。郭嵩焘被称赞为洞悉洋务的三个人之一,其余两人是李鸿章和沈葆桢。慈禧太后则在郭嵩焘萌生退意的时候力劝郭嵩焘:“此时万不可辞,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此时(出使)实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
而在湖南老家,一帮无知儒生们竟然聚在一起,威胁要捣毁郭嵩焘的家。
在伦敦,郭嵩焘根据国际公法,据理力争,平息了不少国内发生的中英纷争,商务纠纷如镇江趸船移泊案,暴力事件如武昌教案和乌石山教案。郭嵩焘处理的方法是决不粉饰案件,然后依照国际法与各国外交官交涉,判断各方是非曲直。他被英国自由派政治家William Gladstone 称为“所见东方人中最有教养者”,还被推荐到“国际法改进及编撰协会”。
但是在国内,郭嵩焘却被人诋毁不已。他所写的《使西纪程》成为禁书,清流派如李鸿藻、张佩纶等一味攻击,上奏弹劾。而同他一起出使的副大使刘锡鸿也开始诋毁郭嵩焘,列出了郭嵩焘出使的十大罪,其中包括:1877 年郭嵩焘等人到伦敦东南角的罗吉斯特参观英国甲敦炮台,当天天气寒冷,在乘船观看时,英国提督司多克斯看到郭嵩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就取出自己携带的衣服给郭嵩焘披上;郭嵩焘在会见巴西国王时,擅自起立;郭嵩焘在白金汉宫听音乐时,几次索取音乐单;郭嵩焘和英国驻华大使威妥玛关系亲密;郭嵩焘因为自己难以学会英语,就让自己的夫人学英语,四处应酬⋯ .出使三年,归国之后,郭嵩焘还要面临国内一群无知的知识分子的指责,他们曾经威胁要拆毁郭嵩焘在湖南的家;曾经做出对联嘲讽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国”;当郭嵩焘归乡时,因为风向原因,船行缓慢,使用蒸汽轮船拖带时,长沙士绅大惊失色,千方百计想要阻止蒸汽轮船进入湖南省河。
下野的郭嵩焘继续持自己“战无了局”的观点,反对中俄战争而继续同左宗棠交恶,反对中法战争而同曾纪泽几乎反目。至于清流派李鸿藻、张佩纶等人,郭嵩焘视之为乱天下之人。结果对郭嵩焘的指责直到他死后也没有平息。他逝世不久,李鸿章上奏推崇郭嵩焘的功绩,尤其是他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一则推动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出山,二则为战争筹集兵饷的赫赫军功。据此,李鸿章请求史馆为郭嵩焘立传,并且给郭嵩焘赐以谥号,正如曾国藩的谥号为曾文正公一般,但是却被一口拒绝,理由正是郭嵩焘的“通夷务”: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
他死后九年,义和团渐起,大家要杀尽洋人,郭嵩焘的论调更不受欢迎。郎中左绍佐上奏说:请戳郭嵩焘、丁日昌尸,以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