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筑于1914年。就在1912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为纪念杨森批孙俪八字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此路命名为Rue Massenet ——即马斯南路。
周边包括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南有天主教圣伯多禄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和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东有法国学堂(今科学会堂)等著名标志。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
作为上海11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过了皋兰路开始,一直到建国路,走在这一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月。
思南路上的弄堂里呈现出的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一侧是小洋楼,一侧是围墙和墙外光着脚玩耍的孩子。这几栋都是西班牙式建筑,:明朗、宽敞的内院,低矮围墙;墙面浮雕小巧多变,有圆有尖,有长方形的窗户,南向阳台以花铁栅装饰。
弄堂里的这些洋房和弄堂外的周公馆都是当年“义品村”的花园洋房,51-95号被称为“卢湾区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有英国、法国、西班牙式等风格的30幢花园住宅。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安家》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第一次带“饲料大王”林茂根看的洋房就在思南公馆。
此前,艺人张雨绮轰轰烈烈闹下的第二次离婚风波,也起源于思南公馆83号。
思南路36号:杨森府邸
思南路36号是一幢红砖木构坡顶建筑,典型的英国风格的花园住宅,爱奥尼克式的立柱、圆弧形的窗户透出浓浓的异国风情。在建筑南侧的宽敞庭院里,却以玲珑透空的假山石构成主景,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这里原为抗日爱国将领杨森在上海的府邸,杨森批孙俪八字他在这里结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寓所里经常高朋满座。
后转手黄金荣,其两个小妾金素琴、金素文(梅兰芳挂名弟子)居于此。
现为阿娘面馆,被誉为“上海最好吃的面”。
思南路37号:启秀女中
上海正行女子中学由褚辅成、沈钧儒创办于1934年夏。1956 年,与上海启秀女中合并,改名上海市第十二女子中学。1966 年改为上海市第十二中学,兼收男女生。1981年7月迁入现址——思南路37号。2003年7月上海市第一女子初级中学并入,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取校名为“启秀中学”。
思南路41号:华拉斯住宅
今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1953年在陈毅市长亲自主持下建立。文史馆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高的学识和声望。馆员大多是新闻、出版、历史、教育、翻译、书画、诗词、艺术等方面的知名人士。
健在的馆员中,颇有影响的有蒋介石的女婿陆久之、孙中山的外孙王弘之、革命先烈许晓轩的夫人姜琦华、著名导演孙道临、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著名翻译家盛草婴及书画家陈佩秋、吴青霞、曹简楼等。
思南路44号:卢汉故居
思南路44号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卢汉的故居。卢汉,云南昭通人,1940年代寓居于此,曾任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在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抗战胜利后他代表中国军方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思南路57号:陈长蘅故居
思南路57号,是陈长蘅的故居。陈长蘅曾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后任金华新成初级中学校长。
现为思南公馆AJM法国餐厅。
思南路61号——大律师薛笃弼寓所
薛笃弼旧居位于上海市思南路61号。约在1935年,寓居上海马斯南路95号(今思南路61号)。这是一栋法式风格的独立式三层花园洋房。
薛笃弼早年受孙中山的影响,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甘肃省省长,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水利部部长等职。1948年,辞去国民政府职务,到上海当律师。1949年3月间,李宗仁到薛笃弼寓所来看望他,拟邀他出山任行政院副院长,但被薛婉辞。
上海即将解放时,陈诚曾亲自到薛家邀请薛全家去台湾,薛又以要奉养年老体弱的双亲为由婉言拒绝。1955年,参加民革并担任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5月担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56年1月,全国政协第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时,薛笃弼作为特邀界别委员参加,开幕式聚餐时与毛泽东同席。
思南路61号现在变成了一家饭店名叫“逸道”的餐馆,由淮杨菜的大师侯新庆亲自坐镇。
思南路70号:张静江、李石曾旧居
张静江曾经住在思南路70号。他早年经商,有着很厚的家底。曾在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旁开过一家专卖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金石、字画等的贸易公司,公司挣来的钱就拿来资助给孙中山先生开展革命活动。
思南路70号还住过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留法第一人的李石曾先生。李先生早年留学法兰西,曾在巴黎创设了一家著名的“豆腐公司”,他还在巴黎创设了法国第一家中国餐馆,取名为中华饭店。
思南路73、71号:周公馆
上海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在上海思南路73号、71号。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
既然是当年党的驻沪办事处,为何又称周公馆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团租下了这幢房屋,原意是作为中共办事处。但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纪念馆,周恩来、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内恢复原来摆设,又辟陈列室介绍当年历史。
1959年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2月,经中共上海市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复旧址,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1982年3月5日,纪念馆实行内部开放。1986年9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思南路87号:梅兰芳寓所
思南路87号(原马斯南路121号),是一幢法兰西风格的花园洋房,始建于1921年。自1933年从下榻一年的沧州饭店搬至此地,梅兰芳一家在此寓居了二十多年。梅兰芳“蓄须明志”是在这里,梅派表演体系的形成是在这里,一大批优秀的梅派弟子的成长也是在这里。
梅兰芳第一次演压大轴的新排戏《穆柯寨》就在上海,当年轰动上海滩。1914年,他再赴上海,45天以22万多张票被选为"伶界大王"。1932年冬,"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梅兰芳偕全家告别了北平故居"缀玉轩"故居,在上海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定居下来。梅宅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共四层。楼房前栽有不少花卉树木,中间是绿莹莹的草地,环境十分优雅。
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此杜门谢客,深居简出。梅兰芳当时已经蓄须八载了,他逢人就说自己老了,嗓子已经退化,今后不能再登台演出。他靠卖画典当为生,过着清苦隐居的生活。
梅兰芳寓所只在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放(预约参观)。
思南路91号:江西都督李烈钧住宅
原为马斯南路125号,属义品村。为欧陆式花园住宅,坐落于一片绿茵草地中间,朝向西南,砖木结构三层建筑,红洋瓦,四坡屋顶,卵石墙面,木门窗形状各异,四周被高高的法国梧桐树所包围。房屋正南面,有露天石阶可拾级而上。底层为汽车间、餐厅、厨房。二楼为客厅与卧室,内有黑色大理石壁炉,磨石子地面,封闭式大阳台,客厅与卧室均是企口大地板、落地长窗、白粉墙。四周装有画镜线,门框饰有花边,中间吊有一盏荷叶灯罩的白炽灯。
1928年,原江西都督李烈钧功成身退,来上海闲居,入住法租界。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有这么一幢环境幽雅的花园洋房,就好似一处世外桃源。李烈钧在上海寓居期间,不问世事,以读书消遣时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占领东三省,山河破裂,国难当头,李烈钧坚决主张杭日救亡。1937年抗战爆发,李烈钧转赴内地,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病故。
1956年,创办思南路幼儿园。后被思南公馆置换,迁至皋兰路。
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在思南路旁的香山路7号,是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
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馆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1961年3月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往期精彩回顾:
【沪上最全老洋房盘点1】那些沪上知名的老洋房|八只眼
【沪上最全老洋房盘点2】武康路上的历史文化名街老洋房|八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