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占卜 正文

敦煌占卜

佛教中有占卜预测之术吗?

佛教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宝库,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占卜预测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甲骨文和敦煌古藏文书简中发现了大量的占卜卦象记载和占卜方术。

藏传佛教中流传下来的有关占卜术的书籍资料也很多,如甲骨卜、绳卜、线卜、骰子卜、飞禽走兽鸣声卜、数算、星算、命相“黑算”、地理风水观测、附体预测、历算等,种类名目甚多。

正规的佛法中不提倡搞占卜之类的活动,但佛教对利乐众生的方便之法随顺世俗,并不坚决反对。

所以,各民族的佛教文化中就有了各民族文化、习俗的特色。

但佛教对世俗文化通通视为“外学”,与“内学”佛学有主次之分。

唐朝史学发展的原因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二字盛大辉煌的寓意,浓缩了古丝绸之路及汉唐中国繁荣强盛的历史,同时也昭示着它无比灿烂辉煌的未来。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敦煌已经成为一块充满希望和商机的热土。

敦煌,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古道长城、烽燧驿站星罗棋布,艺术宝库、两关遗址享誉中外,雅丹地貌、名山神泉久负盛名,悠悠历史、灿烂文化延续至今。

敦煌,自汉武帝建郡以来,这里不仅是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更是古代华戎交汇的大都会——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往西来的各国使节、商贾、学者、僧侣、艺术家等各色人群,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和希腊文化连接起来,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长期以来,敦煌形成了它开明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所以敦煌文化发展思路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定位并发展敦煌历史文化。

继承敦煌历史文化的精髓 敦煌的地位是从西汉汉武帝开始的。

西汉在这里设了四个郡,所谓河西四郡。

就是武威、张掖、酒泉,从东往西,最后是敦煌。

设四个郡,这个地方就正式的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那么,这个地方就成了汉朝北御匈奴西通西域的一个重要地方。

汉朝在这个地方就修了长城,修了峰燧,派兵戍守,屯田、积谷、移民,使地方发展起来。

那么,这时候东西的商路也就打开了,所以敦煌是一个政治军事重要城市,同时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敦煌的辉煌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随后,汉族就成了这个地方最为主要的居民,汉族的文化也就成了这个地方的一个主导文化。

敦煌历经了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景观。

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

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

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文书——五万多件文书,这五万多件文书里面绝大部分是佛经,但是佛经以外也还有很多东西,有描写社会生活的,还有当时官府的档案文书、私人的信件、契约、帐册、诗赋等,此外还有日历、占卜、药方等。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的这个文书都可以呈现在你面前,成为极丰富的研究材料。

汉文文书以外还有古代吐蕃的藏文,还有于阗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

粟特是一个商业民族,在中亚到中国做买卖,他们文书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塑像和壁画,莫高窟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大量的塑像和壁画。

这些塑像和壁画里头的人物早期是犍陀罗式的形象,印度式的、犍陀罗式的这种服饰是最突出的,希腊式的、西域式的风格非常突出的,逐渐转化,就成了中国式的人物了。

传统历史文化,例如四月八浴佛节敦煌人民出游,敦煌的过年习俗,敦煌民间节日饮食习俗,端午节习俗,婚殇嫁娶习俗,敦煌曲子戏、敦煌诗赋等,要搜集整理,传承后人。

宣传敦煌历史文化 近些年来,敦煌加大汉唐古韵城市建设步伐,让敦煌的建筑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招商引资也为敦煌历史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每个敦煌人都应该成为敦煌文化的宣传者,这是历史赋予每个敦煌人的责任。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自汉武帝建郡算起,敦煌这块热土曾经孕育和造就了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英勇善战的将帅——张奂,名垂青史的“草圣”——张芝,成就卓著的书法家——索靖,首次在敦煌建都的国王——李暠,收复河西荣归大唐的将军——张议潮,临摹敦煌壁画的大师——张大千,关心敦煌艺术宝库的于右任,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神——常书鸿……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各领风骚,建功立业,都曾为灿烂辉煌的敦煌历史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形成浓厚的名人文化氛围。

对发展敦煌历史文化举足轻重。

发展创新敦煌历史文化 创新是保存历史文化最好的方法。

敦煌,是一座丰厚凝重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之中。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敦煌屡遭曲折与磨难,几临倾覆之厄运,然而却一次再一次地衰而复兴,蹶而复振,以博采众长、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顽强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奇迹!翻开敦煌的历史,每一页都闪现着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之光。

回顾历史,敦煌兴于开放交流,衰于闭关锁国。

在新的历史时期,勤劳智慧的敦煌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打敦煌牌,走开放路,数十年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使今日敦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敦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创新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第二,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第三,发展创新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

何谓经卷,为何敦煌留下的书籍叫经卷?

敦煌经卷亦称敦煌文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国甘肃 省敦煌县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纪多种文字的古写本。

由于敦煌在4—10世纪间曾为中国西北文化中心,政治、经济十分发达, 佛教也很兴盛。

自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释乐 开凿第一窟以后, 写经造像活动代代相沿。

北宋仁宗时,西夏进攻敦煌,僧众为避兵火, 将大批文书藏于洞窟之复室中,然后砌一泥墙于外,并于其上绘画, 以此作为伪装。

此后,这些文书便被封存于该私室中达900多年,成为 名闻中外的敦煌遗书。

清光绪26年(1900年),敦煌道士王圆 无意中发现敦煌石窟第 16窟画有壁画的墙上有裂缝,因察看裂缝,进而在第17窟中发现了大 量的经卷和佛像。

王圆 立即将此事禀告县令,县令及时上报给甘肃 学台叶昌炽。

精通古文字和考古的叶昌炽对此事颇感兴趣,计划将这 些经书及佛像运往京师,然因耗资过巨而未果。

但他在自己的著作 《语石》中录述了莫高窟的碑文,发表了个人对敦煌遗书的看法。

自 此以后,敦煌文书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敦煌县令将文物作礼品送 人,遗书开始流失。

1907年3月,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 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量遗书,共有写本卷子 8082卷,木版印刷20卷,其中佛教著作6790卷,共装24箱经卷,另有 绘绣佛像精品等,1908年春,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盗走古书、佛教变 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子写本精华6000号。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 吉小川一郎进行了摄影和调查,并盗走文书约600卷。

1914年,斯坦因 再次盗走写本文书五箱。

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包括汉文写本书 7000卷、印本书20余卷,回鹘文、古突厥文等二三百卷。

1914年至 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

1924年,美国人华 尔纳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和唐塑等。

这些人在敦煌学研究上所取得的 成绩,我们历来没有抹杀;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鼠窃狗偷的恶行, 最近有一本有关敦煌的书,竟称斯坦因为“旷世大师”,誉伯希和为 “天才的敦煌学家”,令人惊讶!实难苟同。

这笔盗购、骗购的耻辱 账必须清算追索, 敦煌经卷的大量外流,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

1910年清政府下令 将敦煌所剩文书约8000卷运往北京,藏于京师图书馆。

1919年甘肃省 政府教育厅又将莫高窟劫余经卷查点封存。

至此,敦煌文书被盗外流 的现象始基本制止。

现存敦煌文书除我国自藏外,尚流散于英、法、俄、日、美、丹、 韩等国。

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东方写本部和印度事物部图书馆藏13000件,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部藏5779件,俄罗斯藏10800件,日本藏约 600件,美国至少藏22件,丹麦藏14件。

我国则分藏于北京、上海、天 津、大连、台湾、香港及甘肃等地,计卷式遗书17500余件,藏文箧页 9648页。

敦煌遗书的总数在4万件以上,从印刷形式看有写本和印本,写本 在3万件以上,刻本数量较少。

从文种上看,写本书以汉文为主,兼有 梵文、藏文、康居文、龟兹文、于阗文、回鹘文、吐火罗文、粟特文 等。

装帧多为卷轴式,九世纪以后的遗书,出现经折本、蝴蝶装本、 册子本、刺绣本和刻印本。

其字体,北朝均带隶意,南朝及隋、唐、 五代、宋之写本则皆为楷书或草书。

遗书中95%的汉文写本为佛典,包括经、律、论、疏释、赞文、 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祭文、僧传、经目等。

非佛典文 献虽仅占5%,但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四部、道经、俗文学、文书档案 等。

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史部包括史书、政书、地志、氏族志等。

子 部包括道教卷子、医书、历书、占卜书、类书等。

集部有别集、诗、 曲子词、变文、讲经文、押座文、话本、俗赋及词文等。

官私文书是 敦煌文书中最具珍贵史料价值的一部分,包括符、牒、状、帖、榜文、 刺词、过所、公验、度牒、告身和籍帐等。

另有与户部、刑部和兵部 相关的文书片段。

这些资料为研究当时的典章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这笔无法估定价值的财产账必须笔笔明晰,不容再有一 丝损坏遗失。

敦煌遗书发现后,很快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一门为世界 学者所关注的学问——敦煌学。

罗振玉、陈垣、向达、罗福长、王重 民等学者纷纷撰文并著述立说,广搜国内外敦煌遗书进行整理与考证。

近年以来,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成绩显著,仅就查阅国家图书馆的书目, 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学的研究著述就达数十种,其中如《敦煌愿文集》、 《敦煌天文历法辑校》、《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内容总录》、 《敦煌吐鲁番研究》、《敦煌佛教经录辑校》等等,都是卓有成就的 专著,另外还有许多高质量的论文,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足以驳斥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西方”的狂言谬论。

敦煌遗书的发现,推动了与中世纪中亚、中国有关的历史学、语 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 等的研究。

这是中华文明成就对世界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应该为中 国人所珍惜自豪;也应该是中华学人倾其心血,作好敦煌学研究工作, 以实现有些学者在展望敦煌学研究的未来时所吐露的:要“托起明天 的辉煌”!这笔因勤恳研究而获...

本人姓索,汉族,出生地邯郸磁县白土镇,有姓索的索氏宗亲都来光临...

一、姓氏源流 索(Suǒ)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商殷七公族之一,是汤王的后代。

据《元和姓纂》载,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

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

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2、他姓所改。

南北朝时期,大批的胡人入居中原,其中也有人改姓。

二、迁徙分布 (缺)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纣王,消灭了商朝,建立西周。

在商朝的遗族中,有著名的七大望族,他们是商朝时候形成的七个有名的贵族,其中有很多贤能的人,而索姓就是这六族中的一个。

周武王对他们很敬重,但是又害怕他们成为商朝死灰复燃的力量。

后来发生了武庚之乱,周公旦平定叛乱之后,决定把其中六族迁居到鲁国去,并封周公长子伯禽去作鲁国的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商朝六大望族安居乐业,一方面又可以监视他们。

据《元和姓纂》上说,我国的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个大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

敦煌是索氏家族的老家和祖宗发源之地,而武威后来又成为索氏的一个望族。

索氏的得姓,至今已有4000年的左右的历史。

望族居于武威郡,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索靖:西晋书法家,敦煌(今属甘肃省)人。

是位出类拔萃的贤士,能文能武,擅长草书,得到大书法家张芝亲传,且又加以发展,变其形迹,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他不但以一手“银钩虿尾”的草书而享誉后世,其为晋王室建立的功业,也足以在史册上大书一笔。

《晋书》记载国,惠帝时,索靖曾平定西戎,讨伐赵王伦及孙秀,又于河间王禺举兵陷洛阳时,大战而破之,自己也受了伤,后来挽救无效死去。

终年59岁。

谥号庄靖。

著作有《章书状》传世。

索湘:字巨川,宋朝时期盐山人。

开宝年间进士,后来官至参军。

当时有一个大狱的案子。

一连逮捕了1500余人,不能决断。

后来他亲自审理,终于真相大白。

平反了冤狱,没有放过一个坏人,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

真宗时担任河北转运使。

他善于吏治,出入军旅间,能力得到公众的认可。

索敞:后魏中书博士,字巨振,补为扶风太守,在位的时候清贫乐道,京师贵族的子弟,有好多跟从他学习的。

索元礼:唐初酷吏,武后时游击将军。

以告密起家,曾杀害数千人。

他刑讯时,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转用刑,痛楚难忍,名之曰“凤凰晒翅”。

又有令被刑人双手捧枷,枷上层层垒砖,名之曰“仙人献果”。

更有甚者,悬人脚于梁上,头垂于下,坠巨石于头发;还有以铁笼(圈)套在被刑人头上,四周打入木楔。

这酷刑不但奇痛难耐,常常使骨裂脑崩。

索元礼以酷刑杀人,终于激起民愤,武则天遂将他也收入狱中。

受理索元礼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礼的部下,初时,索元礼多方抵赖,不肯服罪。

那法官遂厉声说:“请把索公用的铁笼取来!”只此一名话,索元礼立即顿首认罪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天的山西省吉县)。

武威郡:西汉的时候置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

冯翊郡:汉武帝置为三辅之一。

三国魏改为冯,治所在 今山西省大荔县。

2、堂号 索姓的主要堂号有:“武威堂”、“求索堂”等。

〖索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代; 望出武威。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索姓的源流和郡望。

(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书称二妙; 学博五经。

——李文郑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书法家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举贤良方正,武帝时官尚书郎,惠帝时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

工书法,尤其擅长章草,骨势峻迈,富有笔力。

前人评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

”将他和卫瑾并称“二妙”。

著作有《草书状》、《五行三统正验论》。

下联说晋代敦煌人索担(Dǎn音胆),字叔彻,博通经籍,精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卜,乡人请他占问吉凶,门庭若市。

后来,他为使人们不过度迷信,说自己测算的不灵验,不再为人占卜。

敦煌望族; 北地名贤。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氏封于武夷、敦煌。

下联典指晋·索靖为北地守,与索价、索永友善,皆为一时名贤。

姓高七族; 名重五龙。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居其首。

下联典指晋·索靖学问广博,为“敦王五龙”之一。

----------------------------------------------------------------- 〖索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后魏中书博士; 初唐游击将军。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后魏中书博士索敝,字巨振,补扶风太守,在位清贫,京师贵游之子,皆受业于敝。

下联典指唐武后时有游击将军索元礼,胡人。

----------------------------------------------------------------- 〖索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冠群雄无敌手; 威慑穷寇有奇谋。

——佚名撰索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索姓望族居住地“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