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占卜 正文

孔子占卜

请问孔子会算命吗?

孔子也会算命也会看相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讲到观察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看相算命,尤其现在很流行。

这两种事,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就是世界各国,有所谓意大利相法,日本相法等等。

由此可见任何国家民族,都很流行。

讲中国人看相的历史,那很早了。

在春秋战国时就多得很,一般而言,中国人的看相,自有一套,包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麻衣、柳庄、铁关刀,乃至现代意大利、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手相学、掌纹学,许多新的东西都加上,也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

但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这就深奥难懂了。

“神相”,不是根据“形态”看,而是看“神态”的;还有一种“心相”,是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绝对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学),所以有几句名言:“有心无相,相由心变。

有相无心,相随心转。

”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转变,譬如我们说一个人快发脾气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从他相上看出来了,他心里发脾气,神经就紧张,样子就变了。

所以,看相是科学。

有人说,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两个眉尖中间的距离——很宽就是度量大,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皱眉头,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紧缩了,这是当然的道理。

还有人说露门牙的人往往短命,因为他露牙齿,睡觉的时候嘴巴闭不拢来,呼吸时脏的东西进到体内,当然健康要出问题。

还有很多这一类的道理,都是这样的,但是古人看相,很多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是书上说的。

”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从经验中来的。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他的没有了,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它所包涵看相的理论,不同其他的相书。

他说:“功名看气宇”,讲气宇,又麻烦了。

这又讲到中国哲学了,这是与文学连起来的,这“气”怎么解释呢?就是东西。

“宇”是代表天体。

什么叫“气宇”?就是天体构造的形态。

勉强可以如此解释。

中国的事物,就是这样讨厌,像中国人说:“这个人风度不坏”。

吹过来的是“风”,衡量多宽多长就是“度”。

至于一个人的“风度”是讲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但是也很科学,譬如大庭广众之中,而其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个人并不一定长得漂亮,表面上也无特别之处,但他使人心里的感觉与其他人就不同,这就叫“风度”。

“功名看气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

“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绝对有关系。

根据生理学,指甲是以钙质为主要成分,钙质不够,就是体力差,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

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这种人体质非常弱,多病。

“寿夭看脚踵”,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根不点地,他果然短命。

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

“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中国这套学问也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

有一部书——《人物志》,大家不妨多读读它,会有用处的,是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

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这些是从外国来的。

而我们的《人物志》,却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职业分类”,指出哪些人归哪一类。

有些人是事业型的,有些人绝对不是事业型的,不要安排错了,有的人有学问,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学问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这种人才不多。

以前有一位老朋友,读书不多,但他从人生经验中,得来几句话,蛮有意思,他说:“上等人,有本事没有脾气;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气;末等人,没有本事而脾气却大。

”这可以说是名言,也是他的学问。

所以各位立身处世,就要知道,有的人有学问,往往会有脾气,就要对他容忍,用他的长处——学问,不计较他的短处——脾气。

他发脾气不是对你有恶意,而是他自己的毛病,本来也就是他的短处,与你何关?你要讲孝道,在君道上你要爱护他,尊重他。

我有些学生,有时也大光其火,我不理他,后来他和我谈话,道歉一番,我便问他要谈的正题是什么?先不要发脾气,只谈正题,谈完了再让你发脾气。

他就笑了。

第二部应该研究的书是什么呢?就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素书》,这一部书很难说确是伪书,但它也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对于为人处世及认识人物的道理,有很深的哲学见解,也可以说是看相的书,他并不是说眉毛长的如何,鼻子长的怎样,它没有这一套,是真正相法。

眉毛、鼻子、眼睛都不看的,大概都看这个人处世的态度和条理。

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没有挂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

大成国学:孔子为什么不算卦?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熟牛皮皮条断了多次)。

”《论语》说:“五十而学易”。

孔子还作《易传》十篇,称为“十翼”。

但是,孔子算不算卦?张成老师的回答:他一定算过,作为探索,也作为好奇,但他一定不信,因为不信,后来也就不算了;而且,这不信,还不是出于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不是不认知,而是不认同。

古代的文献,记到孔子算卦的有四次:一次是《孔子家语·好生》,一次是汉代纬书《乾凿度》,一次是王充《论衡·卜筮》,一次是南宋杨万里《诚斋杂记》。

纬书拉大旗作虎皮,胡编乱造,当然不能信;王充《论衡》本来就把此事作为民间迷信批判的,王充都不信;杨万里的记载不知有何根据,他离孔子那么远,中间那么多年没人说,他哪里知道的?所以还是不能信。

唯一有点可信的是《孔子家语》的记载——那就应该属于孔子偶一为之作为好奇或探索了。

为什么说孔子不算卦呢?一,《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记录的孔子言行,里面竟然一次孔子算卦的记录都没有,恰恰相反,有关孔子反对算卦、祈祷的倒有几条。

二,相关的史料,比如《史记》等都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

三,《易传》十篇没有孔子算卦的记载。

《易经·恒卦·九三爻辞》上有句话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意思是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自己的德行,总要承受羞辱。

孔子对此解释说:“没有恒心的人不用占卦,因为他总要倒霉。

”(《论语·子路》)孔子这里说的“不占”,后来被荀子总结为“善为易者不占”(《大略》)。

善为《易》者,就是学走正道的人。

《易》教给我们的,就是走正道,做正派人,如此,自然一切逢凶化吉,无需占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切祸福,自作自受。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与占卜无关。

孔子就是这个意思。

《论语·雍也》还有孔子的这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人的生存依赖于正直;不正直的人生存,是侥幸避免了祸患。

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门。

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门。

在生门中生,是常态。

在死门中不死,是侥幸。

《论语》不仅仅是好人的读物,其实,如此之类的话,监牢中的贪官污吏、贼盗宵小读起来会更有体会。

人生的最高智慧,就是认知和认同正道。

易经真的能逢凶化吉吗,为什么孔子说真正懂易经的人不占卜呢

逢凶化吉,也是暂时的。

懂易学的高人能一窥天机,但是他可以避祸一时也不能避祸一世。

但是人的命运是可被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易学的名字叫做“易”,因为世间一切都在变化中。

易学大师无非就是把你未来的最大可能说出,但是你可以通过某些手段让这个结局改变。

懂易学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命运是注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还去占卜它干什么呢?因为只要你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就不会有错,只要你一心向善,努力做好一个“人”,那你就算注定的歹命,也会变成好命。

既然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去占卜什么呢

孔子故里园中易经占卜值得相信吗

在占卜中,“山火贲”卦代表修饰,是用德 艺、服饰等对自己进行装饰的卦象。

虽然这种修 饰也有德艺,但总归不是朴素自然的美德,所以 是成就小事的征兆,至于大事则最好不要奢望, 否则反而会有祸端。

得到此卦的人,应该注重诚 实正直,不要急于修饰自我,这样反而能令事物 顺利进行。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则与“山火贲”卦 有关的例子。

孔子经常为自己占卜,某一天他得 到了贲卦,脸上就露出了不平的神色。

他的弟 子子张说su:su“老师,我听别人说得到贲卦是吉利 的,但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孔子说:“这是因 为卦中有离的原因。

在《周易》中,山下有火叫 做贲,它不是正色的卦象。

黑色和白色才是纯正 的色质,这个卦所显示的色质,对我不是好兆 头。

我听说不用鲜艳的墨来写字,不用上等的白 玉雕刻工艺品,是因为原料太好,显示不出作品 的技艺。

”孔子的意思是,贲卦代表了用技艺去修 饰的意思,不如乾卦或坤卦自身就具有优异的品质。

孔子是有大志向的人,想把自己所坚 信的道推行天下,但从贲的卦象看,自己却缺 乏最纯正的品质,所以心中有所不平。

再者, 贲卦是有小成就的卦象,于孔子的志向不和, 意味着孔子要想推广自己的道,是件非常困 难的事情。

易经,儒家。

道家,占卜

这一问题特别好。

我认为我国至明未,康乾盛世都能在世人的面前呈现不衰而绵延的文明景象。

欧洲文艺复兴,神学后面的科学,以至于资本风暴席圈世界太平的宁静局面,我国在船坚利炮下才开始觉悟到自己文明本身中,体会到文明的滞后。

可是我们有不清醒的时侯。

理念的全盘否定与肯定式都有片面性。

那么,在文化遗传,文化互补,文化发展历程三层次构成大家的共识。

故而,易经,儒家。

道家,占卜也要放在这三层中去构建诠释理解。

儒道两家是中华文明的基础。

而自然主义,自由主义的本体论,致用论,体用一致性,由老子开创,是不争的事实。

孔子“仁”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是在我们的社会建立一种和谐的秩序。

易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也即在儒道的各自体系中发挥以上两家不同之殊异。

故而,道家魏伯阳生于汉桓帝元嘉元年,即151年,所著《周易参同契》的后天八卦,就是炼制“还丹”。

这是建立在长生不老的假说下的科学行为。

道家陈抟(tuán)(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能逆知人意”,“好读《易》”。

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

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

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

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占卜个人认为是占者与卜者的认同心理沟通用吉凶判断,我们可挖掘出非神秘主义的心理无意识病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