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座 正文

粒子战争:星座

粒子战争:星座

太阳系九大行星名字的由来?

水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

墨丘利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Hermes (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道路、科学、发明、口才、幸运等的神) 。

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

在第5世纪,水星实 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

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 它被称为阿波罗。

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

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 “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

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

(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金星的 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 的。

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

地球是唯一一个 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 土地(希腊语:Gaia, 该亚, 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希腊神话 对应的阿瑞斯—Ares)命名它。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

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

但可 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在古代中国,因为火星荧荧如 火,故称“荧惑”。

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 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

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

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 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

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

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 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

土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

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土星的英文名字 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

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 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

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 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

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

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Uranus, 应读成"YOORa nus" 。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

他是该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 的父亲。

海王星: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

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

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年 约翰 "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可能的位置。

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在这个位置发现了 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古希腊神话中海神叫波塞冬 (Poseidon)。

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

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Pluto就是希腊人称之为Hades(哈迪斯)冥界之神。

流星与彗星有什么区别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叫做流星体。

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最后被燃尽成为一束光,这种现象叫流星。

(如果没有燃尽就是陨星)。

通常所说的流星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

俗称贼星。

流星2 [liúxīng]①古代兵器,在铁链的两端各系一个铁锤。

②杂技的一种,在长绳的两端拴上盛着水的碗或火球,用手摆动绳子,使水碗或火球在空中飞舞。

大约92.8% 的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

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

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

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

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

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

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

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

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

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

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

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

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

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

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

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

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

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

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

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彗星 除了离太阳很远时以外,彗星的长长的明亮稀疏的彗尾,在过去给人们这样的印象,即认为彗星很靠近地球,甚至就在我们的大气范围之内。

1577年第谷指出当从地球上不同地点观察时,彗星并没有显出方位不同:因此他正确地得出它们必定很远的结论。

彗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

每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它的亮度迅速地增强。

对离太阳相当远的彗星的观察表明它们沿着被高度拉长的椭圆运动,而且太阳是在这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与开普勒第一定律一致。

彗星大部分的时间运行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在那里它们是看不见的。

只有当它们接近太阳时才能见到。

大约有40颗彗星公转周期相当短(小于100年),因此它们作为同一颗天体会相继出现。

历史上第一个被观测到相继出现的同一天体是哈雷彗星,牛顿的朋友和捐助人哈雷(1656一1742)在1705年认识到它是周期性的。

它的周期是76年。

历史记录表明自从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