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存在黄赤交角,即北回归线,黄轴垂直于黄道面,既然黄赤交角是23°26′,那么,必然也是23°26′ 黄赤交角的存在。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
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
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极对于黄极的偏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
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黄赤交角在天球上也表现为南北天极对于南北黄极的偏离。
天轴垂直于赤道面;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同样极线(66°34′)也会向赤道靠近。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53842.htm
四季更加分明,气候更加极端,除了赤道地区之外,任何地区均会经历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地地区在夏季承受长达两三个月的阳光直射,温度可能上升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但由于海水的冷却效应,估计北极地区极昼期间气温应该不会上升到100摄氏度以上,南极大陆就很难说,与此同时,另一极将经历数月暗无天日的严冬。
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前后数十天内,地球会经历两次剧烈的大气环流变化(太阳直射北极时高空气流向南,低空气流向北,直射南极的时候相反)。
南极和北极将形成季节性冰盖,海平面将高于目前水平,大部分沿海城市将成为水下遗迹。
大部分生物将会灭亡,人类可能只能在目前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艰难求生。
没错,地球的中心轴线称为『地轴』,而它是倾斜的,而且地轴的方向是一直朝向北极星,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方向一直没有改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位置.但由于它的自转轴始终保持相同方向,因此看上去北天极也保持“原地不动”。
那颗北极星在人们的视觉中也似乎永远在北极方向。
在几年、几十年以至几百年中,这种“原地不动”不大可能会看到明显变化。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天文学家发现地轴的方向在缓慢地变化,北天极也在缓慢移动,现在的北极星也就不在北天极附近。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12000年以后,北天极就会移到今天看到织女星附近,而这时的织女星就成了“北极星”。
?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自转及其方向地球自转是一种旋转运动,就是地球自身以地轴为轴心所作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在北极上空看是反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这样的旋转方向,根据日出于东的概念,称为向东运动,即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二)自转周期与自转速度地球约24小时自转一周360°,每小时转15°,这是地球自转角速度。
地球上的一切质点随地球自转作圆周运动就是自转线速度,它因纬度和海拔高度而不同。
由于纬线圈周长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纬度愈高,圆圈周长愈短,自转线速度愈慢;反之愈快。
纬度相同,海拔高度愈高,自转线速度愈快,反之愈慢。
二、地球自转结果及其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昼半球与夜半球之间的界线,称为晨昏线。
地球向东自转,昼半球通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夜半球通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
昼夜交替,调节了地球表面大气温度,产生 气温的日变化;对生物界、农作物生长有利;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周 期。
(二)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使地球上的所有水平运动着的物体产生偏向。
在北半球,物体沿着前进方向的右侧偏;在南半球,物体沿着前进方向的左侧偏。
根据惯性原理,物体运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方向和速度。
如图所示,在北半球,当水平运动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前进,经过一段时间后,经线从s1转至s2位置。
沿经线运动的质点为保持其原来方向,必然取a2b2方向前进,此时在s2位置上来看,运动质点已离开经线方向而向右偏了。
同样道理,在北半球沿纬线运动的质点也沿着前进方向而向右偏。
在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大小主要与质点运动速度和纬度有关,即水平运动物体速度愈快、纬度愈高,地转偏向力愈大;反之,地转偏向力愈小。
在赤道上,纬度为0°,经线相互平行,所以水平运动物体不产生偏向。
在其他纬度都产生偏向。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从而引起大气运动,大洋中的洋流,大陆上的河水流动等都产生偏向。
例如,北半球吹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右偏,变为东北风。
这些变化,对地表热量与水分的交换、全球水热平衡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为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周期现象,为时间的正确表示提供了基本长度单位,这个单位称为“日” 或“天”。
太阳东升西落过程中,当其位于当地正南方或正北方①时刻称为中①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位于观察者正南方时刻,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位于观察者正北方时刻,就是中天时刻;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视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而定。
天。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某地(点)中天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天。
有了中天时刻就可以用钟表来确定时间,即一天分为24小时,白天正午称上中天,定为12时;午夜12时称下中天,即24时或0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向东自转,中天时刻因经度而不同,位置愈偏东,中天时刻愈早。
例如,当上海(东经121°)是中天时刻,日本东京(东经139°30′)中天时刻已过,太阳已在东京的偏西方向,而拉萨则尚未到达中天时刻,太阳在拉萨(东经91°)的偏东方向。
所以,经线圈又称为时圈。
目前,世界上表示时刻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地方时刻以本地中天时刻作为时刻标准,称为地方时刻。
优点是,适合本地使用,太阳位于本地正南方(或正北方)的时刻定为正午12时,但它只适合本地和经度相同的各地。
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360°,每小时转15°,每4分钟转1°。
这样,经度相差15°,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差4分钟。
例如当武汉(东经114°)地方时刻是正午12时,南京(东经118°)是12时16分,重庆(东经106°30′)是11时30分。
旅行者从当地出发,向东或向西旅行,都要根据经度差相应地拨快或拨慢自己手表时针,所以使用地方时刻很不方便。
2.标准时根据经度相差15°时差1小时原理,将全世界划分24个时区,以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该时区的时刻标准,称为标准时。
划分方法是: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0时区,包括东经7°30′到西经7°30′的范围;以东经15°经线为中央经线,包括7°30′至22°30′的范围叫东1区,依次类推直到东12区。
同样,以西经15°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包括西经7°30′至东经22°30′的范围叫西1区,依次类推直至西12区。
两个相邻时区,标准时差1小时,并且由西向东递增,时区差数等于小时差数。
由于东12区与西12区共同使用180°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这两个时区是半时区,这两个相邻时区相差不是1小时,而是24小时,180°经线也就成为日界线。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上开始。
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使用日期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有几处曲折。
详见图1-16。
3.世界时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例如天文、气象、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等,需要有共同遵守的时刻标准,国际规定以0时区标准时刻为世界时标准。
由于0时区中央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所以世界时又称格林尼治时。
我国采用...
不会!星座是什么呢?由于天上的星星很多,决大多数是恒星(在天上的位置基本上看不出来变化)用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6000颗。
为了便于记忆和研究星空,古代的巴比伦人变将天空分成了许多区域,称之为“星座”,每一个星座由其中的亮星的特殊分布来辨认。
古希腊人在公元前270年前后把他们所能见到的部分天空划分成48个星座,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他们想象为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并结合神话故事给他们取了合适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
由于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四十几个星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刚好是我们常见的星座,只要一个个记住这些星座的位置,名字和与周围其他星座的关系,并记住把主要亮星连起来的想象图,你就可以很容易的辨认整个星空了。
南天的星座是到十七世纪环球航海航行成功后,再经过航海家的观察才逐渐的确认下来的,所以就有了许多当时比较先进的科学仪器来命名南天的星座。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公布了全天88个星座的方案,并且规定星座的分解线大致用平行天赤道和垂直天赤道的弧线。
这些星座,分布在天赤道以北的有29个星座,横跨天赤道的有13个星座,分布在天赤道以南的有46个星座。
黄道十二星座: 拉丁名 白羊座 Aries 金牛座 Taurus 双子座 Gemini 巨蟹座 Cancer 狮子座 Leo 室女座 Virgo 天秤座 Libra 天蝎座 Scorpius 人马座 Sagittarius 摩羯座 Capricornus 宝瓶座 Aquarius 双鱼座 Pis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