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共用的,北斗二号是区域系统,北斗三号是全球系统,卫星变了,信号变了,星座变了,运控系统变了,因此需要从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平稳过渡,期间,北斗系统将保障现有的北斗用户服务不中断,服务性能不下降,实现减存量自然过渡。
在此同时,北斗系统还将尽快提供北斗三号的优质服务,这就是说北斗三号应该尽快形成服务能力,并引导新增用户和更换新终端设备的用户优先使用北斗三号服务,缩短从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的过渡期及其效应。
今年5月25日,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6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我国为何要建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北斗系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市场前景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裁周儒欣。
中国必须有自主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技术引起人们关注是从1991年海湾战争后开始的,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撒手锏”就是GPS。
周儒欣介绍,随着GPS向民用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被发掘出来。
GPS不仅用于导弹、飞船的导航定位,更是广泛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的导航定位,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用它建立监控、报警、救援系统,企业用它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农业、林业、环保、资源调查、物理勘探、电信等都离不开导航定位,特别是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型化,出现各种融通信、计算机、GPS于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使卫星导航技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IT第三个新的增长点。
卫星导航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这样,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卫星导航系统。
周儒欣指出,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
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关闭我们的应用,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卫星导航的先驱、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利用两颗卫星定位的构想。
经过多年论证,证明这一构想 可行。
1994年国家批准建设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一号”两颗工作卫星,今年又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作为备用星。
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计划在2008年投入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的五大优势 美国GPS系统历时16年,耗资120亿美元,由24颗卫星组网,中国的北斗系统能与之抗衡吗?北斗系统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周儒欣坦承,美国的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比我们先进;北斗系统是我们用很少投资建成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但是,应当说北斗系统不仅解决了我国有无自主导航系统的问题,同时与其他导航定位系统比较,它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北斗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GPS相当;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北斗应用有五大优势:一、它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讯系统支持。
而GPS只能定位。
二、覆盖范围大,没有通讯盲区。
北斗系统覆盖了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为中国、也可为周边国家服务。
三、特别适合于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管理和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
四、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应用更加丰富。
五、自主系统,安全、可靠、稳定,保密性强,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专家预测,到2008年北斗系统的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占中国导航定位产业的20%左右,由它带动的相关产业将达数百亿元。
推动应用,促进民族产业 周儒欣说,北斗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立于1994年的北斗星通公司目标就是推动该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周儒欣介绍,北斗系统原有设计是一个封闭式系统,这样就限制了民用用户的扩展使用。
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升空之初,北斗星通公司凭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方面多年来的积累和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的立项申请。
2001年,立项通过评审。
2002年底,他们完成了系统的研制并通过了由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评审。
“北斗运营服务平台”的作用就是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和集团用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北斗系统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基本条件。
北斗星通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授权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运营服务商。
目前,他们研制的系统已成功用于陕西省防汛雨量监测速报,海南省渔船监控、青藏铁路机车监控与管理等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周儒欣表示,随着“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我国正在着力研究开发的下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NSS)未来的诞生,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卫星导航定位强国。
世界导航定位卫星简介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是一个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系统。
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
它是一个军民两用系统,提供两个等级的服务。
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其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力,撤销对GPS的SA干扰技术,标准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双频工作时实际可提高到20米、授时精度提高到40纳秒,以此抑制其他国家建立与其平行的系统,并提倡以GPS和美国政府的增强系统作为国际使用的标准。
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比较(1) 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
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
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
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颖)。
(2) 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
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
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 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
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
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的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定位的同时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这在军事上相当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必须包含发射机,因此在体积、重量上、价格和功耗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
(4) 定位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5) 用户容量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发射应答信号,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
因此,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有限的。
GPS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无限的。
(6) 生存能力和所有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一样,“北斗一号”基于中心控制系统和卫星的工作,但是“北斗一号”对中心控制系统的依赖性明显要大很多,因为定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
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
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7) 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
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
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
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解决了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
它是一个成功的、实用的、投资很少的初步起步系统。
展开全部 GP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1、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3、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
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
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
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
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4、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
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
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
扩展资料: 北斗芯片 2012年12月27日,国家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启动,标志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卫星导航专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一项重大突破。
该处理器由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规模应用,一举打破了电子终端产品行业普遍采用国外处理器局面。
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专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
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需向国外支付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
而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项目等方式,北斗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国产化现已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应用处理器也在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得到规模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GPS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格洛纳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以及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的组成卫星一般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有效载荷平台。
有效载荷是指卫星上用于直接实现卫星的自用目的或科研任务的仪器设备,如遥感卫星上使用的照相机,通信卫星上使用的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等,平台则是为保证有效载荷正常工作而为其服务的所有保障系统,一般包括结构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电源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等。
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人造地球卫星能在地球轨道上运行,首先是因为它具有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还有就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向心力)一直拉着它,正向细绳子拉着石子一样。
如果卫星飞行速度快,离心力超过地球引力时,卫星聚会脱离地球飞向远方的太空。
最早挂在天庭的五大明星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制造的,第二课时日本的大隅号卫星,第三颗是美国的探险者1号,第四颗是法国的试验卫星一号,第五颗是中国的东方红一号。
科学探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是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空间环境中的中性粒子,高能带电粒子,固体颗粒,低频电磁波和等离子体波,磁场,电场等。
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地球资源和多用途卫星。
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的分类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按用途分有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
人造卫星的用途人造卫星的出现,尤其是第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现场直播。
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接收器接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军用水平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5米,民用平均为15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苏联/俄罗斯开发的军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系统,其作用和美国的到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相同。
卫星导航系统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起到积极作用。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未定。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
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可分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每天对地球表面巡查两遍。
可以获得全球气象数据。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以对全球1/3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气象资料传回地面。
资源卫星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
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式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是三大用途:一时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实验;三是为载人航作返回的技术储备。
侦察卫星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侦察卫星按照所执行的任务和所采用的侦察手段来加以区别,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还海洋监视卫星和预警卫星。
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利用返回式卫星照片,对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型动态监测。
发现该地区13年来和沙淤积,是黄河口向海内延伸了33.5公里。
http://hangtianzhan.longhoo.net/node13472/userobject1ai408708.htm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07039.html
卫星的用途很广泛,有的装有照相设备,用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调查资源,监测地球气候和污染等;有的装有天文观测设备,用来进行天文观测;有的装有通信转播设备,用来转播广播、电视、数据通讯、电话等通讯讯号;有的装有科学研究设备,可以用来进行科研及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生产。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人造卫星(Artificial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展开全部 下面是北斗与GPS的九大技术区别:1 三频信号 北斗使用的是三频信号,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这是北斗的后发优势。
虽然GPS从2010年5月28日发射了第一颗三频卫星,但等到GPS卫星全部老化报废更换为三频卫星还好几年。
这几年就是北斗的优势期。
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而且如果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可使用传统方法利用另外两个频率进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北斗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2 有源定位及无源定位 有源定位就是接收机自己需要发射信息与卫星通信,无源定位不需要。
北斗一代的有源定位,有源定位技术只要两颗卫星就可以完成定位,但需要信息中心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支持并参与解算。
它在北斗二代上被保留下来,但不作为主要的定位方式。
而北斗二代使用的是无源定位,和GPS是一样的,不需要信息中心参与解算,有源定位则作为补充功能。
这个功能的好处是当你观测的卫星质量很差,数量较少时(理论上,无源定位至少要4颗卫星才能解算 XYZ 和时间四个未知参数,实际需要的更多),仍然可以定位。
这个功能对于紧急情况会比较有用,比如在山谷中,观测条件非常差,能知道大概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坏处是在战争中会暴露你的位置信息。
需要信息中心参与解算是因为"“资源有限”,比如,某北斗一代手持机,每 60秒可以定位一次,不能频繁定位,以保证信息中心不能过载。
但是北斗一代不能民用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因为这个。
北斗一代称为北斗卫星实验系统(RDSS),北斗二代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NSS),“一代,二代”是为方便称呼。
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北斗一代只是做个内部实验而已,检验一下我们的理论、技术是否可行,定位精度如何,再进行后续改进,设计的初衷根本没打算民用啊。
3 短报文通信服务 这个是中国卫星导航的原创功能,并且非常实用。
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震区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北斗一代。
这一特色功能毫不意外在二代中保留下来。
但是这个功能也是有容量限制的,所以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通信功能,而是作为紧急情况通信比较合适。
基于这个功能,北斗还有一个好处是,不但能知道我在哪,还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哪。
这个功能有利于求救。
4 境内监控 卫星定位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部分。
其中,地面地面监控部分又由三大部分组成:监控站,主控站,注入站。
GPS系统在全球建 5个监控站,1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以保证卫星运行,这些站都设在美国国土上,并且在全球分布很均匀。
包括美洲大陆的美国本土,太平洋的关岛和夏威夷、印度洋的迭哥枷西亚以及大西洋的阿森松群岛。
中国没法把监控站建到全球,所以中国在设计北斗系统时必须考虑到,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就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境外建站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就算建了,也只起到提高精度的作用,绝对不能作为控制功能。
这本来是北斗的劣势,境内监控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其他选项,但现在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如今中国境外的首个陆地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 “北极站 ”,将于今年在瑞典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建成。
中国将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建造首个境外卫星跟踪站。
从南美到北极,中国卫星产业开启全球化模式。
5 分步开通 GPS必须整个系统建成后才能使用。
目前北斗的14颗在轨卫星使用了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4颗中高度圆轨道(MEO)卫星。
北斗的星座方案来之不易,许院士说当时有几个方案参与竞争,光是方案的修改论证就持续了整整三年,最后确定的这个方案不敢说没有缺点,但绝对是所有方案里最好的一个。
言归正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这个创新的空间星座支持下,仅仅发射了16颗卫星,就于2012年12月27日在亚太地区正式开通运行。
这有利于加快北斗的商用进程,有利于对后续的系统做进一步改进,有利于加快北斗产业链的成熟。
毕竟北斗的最大市场肯定是中国嘛,先让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发展几年,让芯片成熟几年,想推广到全球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
而且亚太地区的卫星利用效率肯定也更高,更值得优先投资。
6 局部加强,逐步成熟 理论上 GPS在全球的定位精度是相当的。
北斗系统针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特别加强过的,在国内卫星的几何条件比较好。
单点定位的精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观测量精度,二是所观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
导航中用精度衰减因子 DOP 来表示卫星空间图形的贡献,包括:空间精度衰减因子GDOP 、位置精度衰减因子PDOP、时间精度衰减因子TDOP、平面精度衰减因子HDOP、垂直精度衰减因子VDOP、相对定位几何精度衰减因子RDOP。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逐渐成熟,DOP 越来越小,它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定位精度超过GPS也只是时间问题。
“逐步成熟 ” 并不是一个托词,而是技术、理论上的进步。
(1)卫星数量增加。
GPS设计使用21+3颗卫星,即21颗工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思考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0 16:55:16 摘 要:卫星导航发展已经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文章主要对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做了评述。
关键词:北斗卫星; GNSS;导航系统 1 中国以两颗卫星拉开了卫星导航的序幕 以卫星无线电测定为原理的北斗导航系统解决了用户的急需 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使用的原理是卫星无线电测定原理。
就是通过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的卫星,除用户外的第三方系统完成卫星和用户的询问式测量,然后通知用户。
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用户的精确定位。
在中国的经济和技术所能承受的情况下,区域卫星是我国导航的实验目标,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无线电系统,拉开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的序幕。
2 卫星导航发展方向 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下的发展趋势已得到共识。
(1)为数不多的全球导航系统将会全部分享导航资源。
研究已经证明,导航卫星的最佳频率是L波段的导航频率,轨道资源是中圆轨道,轨道半长轴是25000km到30000km之间,最优的导航方案是3个轨道平面和30颗导航卫星。
如果拥有最佳的导航资源的话,采用最佳的方案可以实现垂直和平面平度由于5.5米,这仅需增强完好性就可以满足CAT-1的要求。
(2)区域系统只能充当GNSS系统增强角色。
20世纪的末期,根据美国的GPS系统,开发了好多个GPS增强系统,由美国自己开发的,也有日本,印度等国开发的增强系统,但结果是差强人意。
在以后的日本,印度等国向国际电联申报导航频率,但是他们也都是基于GPS的增强系统,和GPS要么是兼容,要么就是协调,不能得到一个自主卫星的导航频率。
但是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不仅能和GPS、GALILEO、GLONASS联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而且还能增强自身的能力。
(3)高纬度地区覆盖缺省是国土安全及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
中国北斗试验系统由于选择了地球静止轨道为空间段,北纬50度以北基本不能覆盖,后续建议的几个无线电导航系统都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纬度地区,包括罗兰C建议等。
长期发展下去,对于我国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十分不利。
加速全球系统的建设是解决高纬度地区覆盖的根本方法。
所以,加速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是国家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战略选择[3]。
3 北斗的未来与思考3.1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无线电导航的最佳系统北斗全球系统以最佳费效比取代区域系统。
中国北斗试验系统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定位,是因为集通信与导航为一体。
缺乏通信功能的静止轨道卫星导航系统生存能力差。
由GEO卫星和IGSO卫星组成的区域性RNSS系统星座总效率差,也难以提高。
以地球覆盖率与卫星数之比值作为星座效率的话,不同区域系统效率见表1,在同等精度水平下的星座效率以全球系统为最高。
3.2 北斗全球系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是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重要设施,是我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从国土安全方面来说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放眼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家都把卫星导航的复合制导下的远程核武器是为杀手锏,用来遏制外在威慑,捍卫国家主权的法宝。
在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洲际导弹、卫星导航的同时,千方百计阻止他国拥有上述武器。
那么不言而喻的是:遏制对我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是北斗全球系统最大的军事效益,赢得持续的和平发展机会是北斗全球系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3 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与用户机制造业的缺陷与发展前途 (1)对北斗的观望态度是繁荣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的最大障碍。
由于廉价GPS产品对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的冲击,用户自然产生了对北斗的观望心态,由此对自主卫星导航用户机产业带来影响。
因此可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适用型北斗用户机是繁荣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的关键。
表面上看北斗用户机价格贵是阻碍广泛应用的瓶颈,但更深层次原因是尚未形成导航、通信、地理信息系统配套应用服务体系以及提供应用服务的大型企业和厂商。
虽然北斗在用户机芯片化、国产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使北斗用户机和应用服务进入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人民生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繁荣中国卫星导航市场需要诸如中国航天、中电集团、中国电信、移动等国有大型“国家队”企业的支持参与和服务策划。
(2)国内市场需求日益迫切。
第一,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即将成为最大导航用户,北斗用户机为首选产品。
中国的航空用户、航海用户、铁路运输、公路交通、物流管理、通信定时等行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最大的导航用户。
现实表明,以国外系统为依靠的愿望风险很大,必须以中国北斗为主要依靠对象。
第二,北斗用户机的兼容型为中国卫星导航用户机制造商带来商机。
(3)北斗GNSS用户机使中国卫星导航用户机制造厂大有可为。
4 结 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建设的重要设施,也是GNSS系统的重要一部分。
拥有独立自主的导航系统是我国的一个重大国策。
北斗导航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导航定位,授时等通信一体,而应该在技术上有所创新。
自从北斗导航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