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日前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也都分别提出了建设300余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两个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都预定在今年发射。
报道称,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接受采访时表示,航天科技集团正在部署一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将有54颗星,至二期工程时实现系统能力平滑过渡,卫星总数最终将超过300颗。
该负责人表示,计划在年内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
专家表示,未来这个卫星互联网系统可以在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一带一路”等区域实现宽带窄带相结合的通信保障能力。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美国航天业冒险家马斯克近日号称要发射约1.2万颗低轨道卫星组成“星链”(StarLink)星座通信网,让Wifi信号阀盖全球每一个角落。
可是,马斯克的雄心壮志并不是只有马斯克一人才有。
虽然不及马斯克“海口”下1.2万颗的数目,但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也都分别提出了建设300余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的计划。两个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星都预定在今年发射。
中国的低轨星座计划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3月2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航天科技集团正在部署一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将有54颗星,至二期工程时实现系统能力平滑过渡,卫星总数最终将超过300颗。
包为民称,计划在年内启动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间信息网络基础建设,为地面固定、手持移动、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类终端提供互联网传输服务。
包为民补充道,这个卫星互联网系统可以在深海大洋、南北两极、“一带一路”等区域实现宽带窄带相结合的通信保障能力。通过该系统,处于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时间实现信息互联。
包为民在采访中提到的这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应该就是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开的“鸿雁星座”。“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由航天级科技集团领导,长城公司与一院、五院等单位共同推出。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东介绍,鸿雁星座计划将由6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60颗卫星将在2020年组网完毕,届时将促进国际通信互联互通。
在航天科技集团的2018年商业航天布局中,鸿雁星座的规模提升到了“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工程具体将分3期建设,最终形成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
鸿雁星座首发星由西安分院负责研制,预计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发射。这颗首发星搭载的相关载荷具有在轨可重构技术,能够开展通信体制验证,实现小型终端联试联调、星地业务试运行,并对卫星测控运管系统进行验证。
长城公司介绍,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鸿雁星座的双向数据交互功能,可以保证这些用户在无国内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如科考、登山、探险等活动的通信需求,同时可以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鸿雁星座可为北斗导航卫星增强系统提供信息播发通道,提高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精度,为航空运输、地信应用、海洋工程、交通物流、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需要高精度定位的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鸿雁星座搭载的AIS载荷,可在全球范围内接收船舶发送的AIS报文信息,全面掌握船舶航行状态、位置、航向等动态和静态信息,实现对远海海域航行船舶的监控及渔政管理。鸿雁星座搭载的ADS-B载荷,具有全天候、大范围、远距离、卫星探测合法性等优点,可从外层空间对全球航空目标进行位置跟踪、监视及物流调控,增强飞行安全性及突发航空事故搜救能力。
此外,通过植入手机芯片,人们在国外旅游、航海、郊外郊游期间,即便没有手机信号,也能够发送信息、语音和图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例如落水,手机还能自动播报位置信息和求救信号,为个人野外通信、安全和救援提供有力帮助,未来就不会再有人员失联现象,“鸿雁”让世界永不失联。
航天科技集团展望,鸿雁星座推向市场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能够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另一支“国家队”的筹划
除了航天科技集团外,我国还有另一支“国家队”——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对于建设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也有自己的计划。
航天科工的“虹云工程”是“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虹云工程脱胎于航天科工之前提出的“福星计划”,计划发射156颗在1000千米运行的低轨小卫星,组网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互联网络。
2016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集团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商业航天工程。五个“云”中就包括了“虹云工程”。
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表示,虹云工程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了现有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天基互联网接入。目前互联网的使用还不能离开陆基和海底光缆,但在很多情况下,受制于成本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不具备光缆铺设的条件。
但在虹云二期工程完成后,卫星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联和信息处理。届时,装有客户端的飞机和船舶,即使处在远离陆地信关站2500千米以上的大洋深处,也可以实现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覆盖。
虹云工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使用Ka波段。无线波段历来是先到先得,Ka波段虽然速度和质量不比传统的C波段,但却远没有C波段那么拥挤。国外One Web公司的低轨星座也计划使用Ka波段。虹云工程越早建设,就越有利于中国抢占波段资源,争取主动。
高分四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研制。它运行在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与此前发射的运行于低轨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组成星座,具备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 发射时间 2015年12月29日0...7317
区别为:不是一个公司,算是改革后专属领域不同的兄弟单位。
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
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
军队系统。
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
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
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卫星与飞船
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
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
电子技术、导航技术
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
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与信息技术
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术
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
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
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
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六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七院 北京 建筑设计
补充:
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
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
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
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
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
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在我国海洋、野外、山林等区域,地面通信系统通常无法实现覆盖,因此卫星通信成为唯一的通信保障。然而,我国目前尚无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国外比较成熟的卫星数据通信系统也未能在中国市场投入运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顺势而为推出“鸿雁星座”,将成为首个能够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鸿雁星座”意味着这一计划将会放飞一群“大雁”,即构建一个由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组成的“雁群”。与之相对应的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将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的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据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总裁殷礼明介绍,星座建成后,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用户终端不变、体验不变,同时可提供两极地区空间组网覆盖、全球通信服务保障、天基导航授时服务、航空航海监视和支持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及物联服务,实现“用沟通连接万物、让全球永不失联”。
与之相应的是航天科工正在发展的虹云工程。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组网,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该工程在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恰恰契合了当下航天商业化的发展需求。除虹云工程外,飞云工程、快云工程、行云工程和腾云工程将一同构建起中国航天科工的五朵“商业航天云”,预计投资超千亿元,产出超千亿元。来源:经济日报
高分四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研制。它运行在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与此前发射的运行于低轨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组成星座,具备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
发射时间
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
高分四号卫星,即50m分辨率地球同步轨道光学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采用面阵凝视方式成像,具备可见光、多光谱和红外成像能力,可见光和多光谱分辨率优于50m,红外谱段分辨率优于400m,设计寿命8年,通过指向控制,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观测。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投资孵化企业启动卫星物联网计划,将在2018年下半年以一箭7星形式发射“瓢虫系列”卫星。
中科院西光所联合社会资本在2013年创办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光所知识与产权运营处处长曹慧涛10日表示,中科创星目前管理天使类投资基金50亿元人民币,孵化、投资了230多家硬科技企业,其中有九天微星、微纳星空、宇航智科、国科赛思等商业航天创业团队。
新闻配图
2018年2月2日,九天微星研制的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空,目前运行良好,多个校园测控站成功收到信号,各项试验正在有序开展。
行业预测到2020年时全球物联网接入点将达到200亿个,并且低轨卫星星座可以弥补传统移动网络的短板,因此,借助低轨卫星星座实现全球互联已成为全球商业航天的战略高地。
九天微星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发射一箭7星,验证物联网通信关键技术和多卫星组网能力,开展系统级商用试运营,进行全球数据采集及重型资产监控服务。
曹慧涛介绍,中科院西光所正在与九天微星开展光学载荷前沿技术合作研发。“瓢虫系列”的主星“娱乐星”是由九天微星联合ofo小黄车为普通消费者定制,可实现太空自拍、太空VR等功能;该系列还包括“少年星二号”,用于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及太空试验;另有一颗“熊猫星”将被用于监测保护野生大熊猫,结合低功耗的耳钉传感器高效采集“国宝”数据。
新闻配图
未来3年,航天科技集团将着力实施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包括全面开展载人空间站建设;实施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和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全面完成探月工程任务目标,力争开展无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开展无人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启动无人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探测任务;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在空间基础设施领域,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骨干框架,构建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全球低轨移动通信试验系统和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发展空间科学和新技术试验系列卫星,全面提升空间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空间飞行器智能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也规划了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发展需要,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