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有女生在微博上分享了她的一次坎坷就医经历:
那是一个很小的子宫息肉切除手术,她愣是跑了差不多3家医院、换了5个医生都没能做成,原因竟是——她有处女膜。
啊这……治个病怎么还跟处女膜扯上关系了?
只因一层处女膜
医生拒绝给她做妇科手术
事情是这样的。
这名网友因为子宫息肉到医院就诊,打算做切除手术。初诊时,两位医生当场就确诊了,但都不愿意给她做手术,建议她到杭州某医院用特种细管宫腔镜,“这样不会伤害到处女膜”。
图源:微博@春刀斩雪
等到了杭州的医院,却被告知细管宫腔镜费用高达1万多,且自费,而普通息肉摘除术只要150元。
图源:微博@春刀斩雪
这不就相当于多花1万来保住处女膜?凭什么?
当事女生决定做普通手术,但由于预约时间长,时间成本太高,又返回当地医院。
就在女生领到床位,以为终于可以做手术时,主刀医生还是不愿意给她动手术,理由是:“你未来对象不同意。”
然而,即使女生及其对象都已经同意的情况下,医生仍然要求父母来签字,称“涉及伦理方面的问题”。
图源:微博@春刀斩雪
女生对医生的说辞感到不满,和主刀医生展开了拉锯战,最后在另一个好心女医生的协助下,才勉强定了第二天手术。
手术用时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就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手术,却被一层薄薄的处女膜搞得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图源:微博@春刀斩雪
女生的经历一经发出,便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开始讨论医生的处置到底合不合理,毕竟,作为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人,自己的身体本人却做不了主,反而要经一个完全没有法律关系的男朋友的同意,这实在是,太荒谬了吧!
但事实上,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医生怎么处理,而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富有争议的做法。
没别的,只是因为医院被「告」怕了啊。
过往因处女膜引发医患纠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
网友@一领淡鹅黄还分享了去年广州中山二院一例由处女膜引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真实案例。
图源:网络
在此案中,医院被判赔偿原告54000元(18000鉴定费+36000精神损失费)。
而法院给出的理由是:基于当下社会伦理及民众意识,原告主张在本次事件中精神遭受了很大痛苦,予以适当采纳,原告据此要求医院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符合法律规定。
注意加粗的那句话——社会伦理及民众意识。可见整个社会给这层膜加的枷锁有多重多沉!
这也就不难理解医院和医生为何如此谨慎小心了。
“处女膜”,到底是一层什么膜?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对“处女”“处女膜”有着不小的执念。
比如此前被扒的“非处不娶吧”,贴吧聚集了几十万人,相互提供各种离谱的方法鉴定女性是不是处女
(其他的就不放了,怕脏了大家眼睛)
并且还侮辱非处女性,言论不堪入目。
在他们眼里,非处脏;谈过恋爱,都是二手货;娶非处,就是践踏男人自尊心……
真是要看吐了,满嘴的仁义道德,实则物化、贬损女性,把女性当成商品一般去评头论足。
处女膜,究竟是一层什么膜,能让当今社会那么多人对其奉为金贵、趋之若鹜?
事实上,所谓的处女膜学名叫阴道瓣,是一层位于阴道口的薄薄的粘膜皱襞,内有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末梢。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处女膜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在女孩青春期前。
由于这段时期阴道的黏膜薄,酸度低,抵抗力弱,处女膜的存在有助于阻挡病菌的入侵。
到了青春期后,由于卵巢的发育,雌激素开始增多,阴道的抵抗能力增强,处女膜的防卫作用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此,对成年女性而言,处女膜实际只是一层结缔组织而已,并且,它本身就不是一张完整的“膜”,而是带孔的。
每个女性的处女膜都不尽相同,常见的就有十几种。
图源:网络
换句话说,“破处”这个说法就是个伪命题。
由初夜是否见红来判断女性是否为处女,更是可笑。
通常来说,性生活可致处女膜破裂,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有的女性没有性生活而处女膜已破裂,有些女性由于膜孔比较大,弹性又好,膜内血管少,可能到生完小孩处女膜都是完好的。
在成长过程中处女膜很容易破裂,很可能在劈叉、骑马、摔倒甚至大笑时破裂,甚至有些人天生就缺失,没有处女膜。
处女膜并不是什么贞操的象征,它就好像身上的一块死皮,说没就没了。
而就是这样一圈平平无奇、再普通不过的结缔组织,却让很多女性遭受非议、侮辱,迫于社会舆论和传统道德压力跑去做处女膜修复手术的,不在少数。
但是,这真的有必要吗?
姑娘们请记住了:你的身体属于你自己,你的人生和价值也不应由一层膜来定义。
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处女膜来维系,那么它注定会像这层膜一样脆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