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蟹肉
这个夏天,曾一手推动了国内偶像文化和说唱文化发展的爱奇艺,把目标瞄准了乐队和摇滚乐。
《乐队的夏天》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来了。
就是在这样一场乐队的盛宴之中,担任“超级乐迷”的张亚东却意外成了圈粉无数魅力大叔。
寡言少语,清冷文艺,这是大家一直以来给张亚东的标签。
这位曾经一代文艺女青年们的初恋,如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身牛仔,满头银发。
他才华横溢却少言寡语,帅气儒雅还谦和有礼,头顶“华语音乐金牌制作人”的帽子,却不论是夸奖还是建议都娓娓道来。
他带着观众打节拍,跟着乐队弹和弦,成为了《乐队的夏天》中的专业科普员,就这样从幕后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这样的他,接过《乐队的夏天》的音乐科普员一职却是恰到好处。
1969年出生于山西一个无名小镇的张亚东,成名于音乐教育几乎贫瘠的90年代。
8岁学习大提琴,13岁进入歌舞团的张亚东,直到22岁,决定抛下一切,“一无所有”地加入“北漂”一族。
右边张亚东
那时的他,为生存而挣扎,甚至一度因为作息饮食不规律得过十二指肠溃疡,被切掉了三分之一的胃。
这也是为什么他人到中年依旧瘦削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是这个早年看来,没有受过什么先进音乐教育,也没有太多大施拳脚机会的少年。
如今却成为了风度翩翩,有才华,也有有趣的灵魂,令无数女神竞折腰,代表了华语乐坛一个时代的金牌制作人。
趣而不腻
网易云音乐曾有网友在听了张亚东的专辑《潜流》后是这么酸的:“如果世界是公平的,以张亚东的才华应该长成尹相杰那样才对。”
可惜世界从来不公平。
年轻的张亚东拥有着结合了郑钧和朴树的颜值。
如今的张亚东,即使满头银发,荣耀等身,一开口,竟然还没有丝毫油腻,反让人如沐春风,还因有趣的灵魂,一朝圈粉无数。
在路上的张亚东,轻易地躲掉了这把“油腻”的杀猪刀,无时不散发着知性大叔的魅力。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变成有趣的人?
最高赞回答是这么定义“有趣”的:“有趣”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意料之外。一个有趣的人,需要有知识有逻辑,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整套世界观,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得其乐地游走,本质上,“有趣”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惊喜”。
再反过来看张亚东,单看曾经与他合作过的明星大腕:窦唯、王菲、莫文蔚、许巍、朴树、汪峰、陈奕迅、刘若英、李宇春……无一不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给电影《蓝宇》、《开往春天的地铁》、《昨天》配乐。
尤其是电影《蓝宇》的配乐《雪》,那种靡靡悲伤仿佛就像漫天飞舞的大雪一样将人渐渐淹没。
再看他的经历,没有太多专业音乐教育,似乎是一路混着一路玩着,就这样忽然绽放出了耀眼的火花,顶上了“中国流行音乐教父”这样的桂冠。
在没有见到他之前,我们对他有过怎样的期待?
一个头发花白,气宇轩昂的乐坛大佬,一开口就满是经历过黄金时代的洋洋自得?
一个混社会的小青年升级成了老油条,表面圆滑世故,实则谁都不放在眼里?
我们见过太多上面这两类的音乐人,成名的,无名的。
却没有想到,当堂堂“天王天后御用制作人”就这样出现在综艺节目上,却是如此举重若轻的方式。
没有传统的介绍方式,丢上一堆履历和奖项,也没有嘉宾间的尬夸,张亚东的第一次亮相始于一句热场词。
马东自称自己是个五音不全的音痴,该如何不在面对那些来势汹汹的乐队时露怯。
张亚东半认真半玩笑地教马东说,只要问一句话:“你会solo吗?”
既表达了solo在乐队这个表现形式下的重要性,也一下子就卸下了身上背负的那些光环,从天上的神仙,落到了地上,和大家一起蹭了个热点,玩了个梗。
在被乐队调侃拥有的乐器和情人一样多时,大家不是一脸吃瓜表情,就是一派想搞个大新闻的样子。
只有当事人张亚东却依旧风淡云轻,事后在台下反而觉得这些乐队成员不善言辞的样子很可爱。
这就是张亚东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进退有据,宠辱不惊。
温和而不失锐利
在节目嘉宾中,真正算得上有资历能够给乐队表演给出有分量的点评的,只有高晓松和张亚东。
两个点评风格到待人处事都截然不同的人。
高晓松是出了名的恃才傲物,所以会在盘尼西林的表演后提出英语歌词里的语法错误,还称自己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修改建议”。
可张亚东却显然比高晓松更了解这些乐队成员。
表面看来,是他清楚玩乐队的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太难伺候”。
其实张亚东很早就说过,创作是为了自己,而这恰恰和盘尼西林拒绝修改的理由“改了就不是我写的了”不谋而合。
所以也不难理解,当九连真人提到因为不喜大城市压抑的生活而选择回家乡小县城做音乐推广工作时,张亚东直言这个选择“让人佩服。”
高晓松却打断说回家没什么了不起,能在大城市里生存才了不起。
两个同年出生的才子,就像张亚东说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却足以可见相形之下张亚东的沉静和包容。
张亚东也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从没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大放厥词的样子。
他懂行,却不炫技;宽容,又不失原则。
就好像他给朋克音乐的定义:用最简单的方式直击人心。
在皇后皮箱首次登台表演后,几乎获得了现场一致好评之时,张亚东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创作是既要熟悉又要陌生的。就是你的歌曲里面,既要让人听到我听过的东西,也要让人听到我没听过的东西。”
即使以他的身份如此委婉地说出这些并不为过的情况下,他依旧补充了一句这是他自己以后也要注意的地方,摆出一副我们一起进步的姿态。
张亚东自己曾说过:“我做了几十年的制作人,大概知道什么样的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反响,自己还是能判断出来的。这歌我能听出来要红,会有人喜欢,但我觉得不是很有意义,能做出自己理想里的声音,营造出空间感,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他可以温文尔雅,可以彬彬有礼,甚至可以承认你说得都对,但是他对音乐始终有自己近乎执拗的坚持。
所以他也会不满,在台下点评鹿先森乐队的时候直接给出了“这一类音乐从未打动过我”的负面评价。
可即使如此也依旧会表示“其实打动不打动我并不重要,只要有喜欢你的歌迷就够了”;
他也会不平,在面孔乐队现场票数并不高时,他提到现在听音乐太窄,而面孔这样的好乐队,值得有自己的表演和乐迷;
他还会愤怒,直言流量明星挤压了太多好音乐人的发展空间。
可是你看他即使表态,也半句没有说任何人不好或者人身攻击的意思,甚至还照顾到了台下台上台前幕后甚至荧屏前每一个人的感受,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品味,直击要害,又点到为止。
毕竟,他在意的从来不是自己说的话能不能得到关注,而是音乐本身。
魅力为表,专业为心,才华为骨
张亚东绝不只是一个徒有其表之人,他的魅力背后是才华和专业的支撑。
在《乐队的夏天》节目开始,张亚东就提到了自己早年和窦唯组建乐队的经历。
也正是窦唯,把张亚东介绍给了王菲,为张亚东迎来一次华丽转身,也给了两人一个彼此成就的机会。
1996年,同为27岁的王菲、窦唯和张亚东,共同打造了王菲的专辑《浮躁》。
《浮躁》抛弃了当时华语乐坛所有的定式,而以另类摇滚的风格,不但确立了王菲日后的发展道路,也成为了华语乐坛的冲锋变革之声。
《浮躁》之后,《只爱陌生人》、《寓言》、《将爱》这几张王菲经典专辑都是由张亚东亲自操刀制作。
此后王菲的音乐充满了古灵精怪的迷幻色彩,那种有别于一般大众口水歌的高级感油然而生。
张亚东、王菲合唱《只爱陌生人》
因为王菲,张亚东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把自己推到了众人的面前;
也是因为张亚东,王菲跳出了曾经的“甜歌风”,而开启了更多变也更有魅力的天后之路。
同年,王菲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王菲自己也在综艺《幻乐之城》上,表达了对张亚东的欣赏。
王菲提及的这张专辑就是张亚东的制作人专辑,也是他的第二张专辑《潜流》,请来了很多大咖献声。
而早在1998年,张亚东就推出过个人的第一张同名专辑《YA TUNG》。
这张专辑充分展示了张亚东的音乐才华,朋克、电子、迷幻,这些现在很多独立音乐人还在玩的东西,彼时还不过而立的张亚东就已经玩了个遍。
然而市场并没有接受歌手张亚东。
可制作人张亚东,却与华语乐坛最好的时代交相辉映,自此准备扬帆起航。
图/张亚东微博
张亚东曾经说过:“写一首歌是很个人的事情,但作为作品呈现的时候,你要学会沟通、表现,还要面对很多商业的东西,或许还有妥协”。
制作人,和王菲、朴树这样站在聚光灯下的歌手相比,少了太多的光环和关注。
可恰恰是光环背后的制作人,往往靠一人之力,运筹帷幄,统筹全局,对最终专辑的成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乐迷夸赞《浮躁》的时候,都会强调:
比起对一首歌的最高评价——单曲循环,这是一张值得专辑循环的作品,而这正是因为张亚东对于专辑整体的超高把控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把握住了歌手声音中的生命力,让听众在音乐中听见了歌手的性格和态度。
《我去2000年》里,我们听到了一个内向而忧伤的大男孩,唱着对即将到来的千禧年的憧憬、躁动和不安:“明天一早,我猜阳光会好”;
《在别处》的每一首歌都以音量渐弱结尾,在飘渺中听到了一个浪子孤独的宣言;
《花火》的迷幻吟唱和具象语言中,是迷鹿自我坦白后的解放,是花火燃烧后重生的炽烈。
《生如夏花》里,那喷涌而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逝亡的绝望交织着,让我们仿佛见到了一个近乎苦行僧般迷狂的男人,在而立之年仍然苦苦追寻着他理想的“Colorful Days”;
作为音乐人,他的时间大多都在录音棚度过。
张亚东说,音乐对他是工作,总想着怎样做能更好。
在他眼里,所谓的更好,不只是自己交出更好的作品,而是能为后生们做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身为前辈的担当。
就像他说的: “永远都有人是年轻的,永远都有人是New Boy”。
所以当猴子乐队用搞笑的方式念出朴树在《生如夏花》中的吟唱引起全场一片哄笑时,张亚东既不生气也不着急,依旧不紧不慢地解释着他口中“被未知感染到的力量”。
这是对后辈的尊重,也是对音乐的尊重。
清风自来
有了才华和魅力的加持,张亚东频频让娱乐圈各大女神倾心,屡次登上八卦头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圆桌派》里刘索拉和窦文涛就说过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女孩都如此喜欢张亚东?
不高谈阔论,不爱显摆,自带神秘气息,有才话少又温柔,还喜欢倾听,姿态永远放得很低。
这样的男人对很多女孩来说有致命吸引力。
与窦唯组建黑梦乐队的时候,张亚东负责键盘,也是那时被传出和窦唯的妹妹窦颖发生过一段恋情,也有传言说两人还有过婚姻。
但在2006《南都周刊》发了一篇关于张亚东的长文,记者署名卓伟。
文章里张亚东父母透露说:
“儿子19岁时在家乡就结过一次婚,对象也是文工团的演员,比张亚东大一点。
90年代初,一心想离开家乡去北京寻求发展的张亚东,就和妻子离了婚,一意孤行去了北京。
而后来跟窦唯的妹妹窦颖那是误传,他俩根本没结婚。”
2000年,那时还不是虎扑直男女神的高圆圆,去找朋友时,对正在帮王菲录专辑的张亚东一见钟情。
“高高瘦瘦的样子,像一株植物。”
高圆圆后来这么评论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小张同志”。
只是五年的地下恋情后,高圆圆的“小张同志”还是成了过往。
一心盼望着早日结婚生子的高圆圆,爱上的是极度不愿被束缚的双鱼座男人张亚东。
据说光从小学到初中,张亚东就至少被除名过三次。
他对音乐倒是多年来一片痴情不改,从可以为了买到一张专辑,连着站一晚上火车往返,到无数个深夜凌晨孤军奋战于录音棚。
于是,好女孩和坏男孩这样影视剧里往往最戏剧性的CP,在现实生活中却走不到最后。
凭借《青红》在戛纳走红的高圆圆,高调公开了和张亚东的恋情还不到两个月,张亚东就被拍到跟徐静蕾牵手逛街。
2001年,徐静蕾和张亚东在一个派对上认识
2006年,高圆圆和张亚东分手。
可是张亚东和徐静蕾并没有下文,而是很快又跟瞿颖相恋了。
身材火辣,性格飒爽的曾经国内一线名模瞿颖,和张亚东足足在一起了11年,却始终没有结婚。
而在这11年里,张亚东身边的红粉知己依旧来来往往。
2009年,张亚东为莫文蔚制作专辑《回蔚》后,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年底的莫文蔚个人演唱会,张亚东一身西服地坐在钢琴前弹琴,莫文蔚则躺在钢琴上,一边秀着美腿,一边唱着张亚东为她制作的歌曲。
娱乐圈中,风流韵事一大把的人并不少,可是像张亚东这样不但身边从不缺女神相伴,而且不论是绯闻,还是恋情,最终总能好聚好散,却并不多见。
高圆圆在结婚前,还和张亚东一起吃饭,称两人已经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张亚东为自己公司旗下艺人一手打造的专场演出,窦颖不但来到现场,还亲自登台客串和声。
可能正如郑中基的《双鱼座》中唱的那样:
身边太多蝴蝶包围,爱上我们会有点累。
善良柔情天性,你慢慢体会。
我也想更完美,
爱自由的天性,我能怪谁。
你永远不会懂,多愁善感的滋味。
老男孩的真诚
如果说在节目中一直面面俱到,看不到太多情绪流露的张亚东,只是一个值得让人欣赏的音乐人。
那当第五期节目上,听到盘尼西林翻唱了朴树《New Boys》后当场落泪,无法自已的张亚东,则更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
他说,看着主唱小乐,就好像看到了“小朴当年的样子”。
没有丝毫掩饰,五十岁的张亚东把自己的脆弱与深情完全袒露。
这个表面看来风淡云起,什么都不在乎的男人,其实把什么都放在心上。
明明节目开始,他对面孔笑着说:“岁月好像对我们没有什么改变,带来什么伤害。”
可是对着90后的盘尼西林,他却说:“我们都老了”。
矛盾吗?
看起来是,其实却特别真实。
对面孔,张亚东是因为当年欧洋对自己识于微时的知遇之恩,一句“理性没用了”早就为之后的情绪爆发留下了伏笔。
对盘尼西林,却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感慨。
节目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或熟悉或新鲜的面孔,听着他们旋律背后那些为梦想奋斗、遇挫然后坚持的故事,觉得大同小异。
可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在张亚东眼里,看到的,满眼全是曾经的自己。
曾经在北京“跟着混”的日子;
曾经一朝成名被镁光灯抓捕的日子;
曾经叹一口气为了生存而妥协的日子;
曾经一个人与音乐相伴的日日夜夜……
全是那个,为了音乐,倾尽一切,不顾一切的自己。
即使他有着满满的故事和伤悲,可是没有了一旁高晓松的理解唏嘘,他的话语戛然而止,没有刻意制造春悲秋悯,正如他从未刻意炫耀自己所经历过的那个黄金年代。
2017年,朴树推出回归之作《猎户星座》,制作人依旧选择了张亚东。
只是20年后再次响起了《New Boy》的旋律时,朴树却唱起了《Forever Young》。
一边唱着物是人非和心灰意冷,一边又倔强地强调着“just那么年少”。
20年来,变的是中国摇滚在跌宕起伏后早没有了90年代魔岩三杰的辉煌;
变的是听众或许喜新厌旧,变得越来越容易被营销流量所牵走的歌单。
但不变的是,台上这些乐手和台下张亚东这样,一边在经历过无数次希望和失望后仍然坚持着Old Boy的不屈理想;
一边期待着New Boy能为当今的乐坛带来他们曾经翘首已久的希望。
像极了刺猬在《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的歌中所唱: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所以,张亚东,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