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脊椎生物有着相似的生理构造,原因在于有共同的祖先腔棘鱼,不过在演化中也出现了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等分支,就哺乳动物而言有很多生动的例子可以解释演化的巧妙,大自然塑造着地球生物。
常看动物世界的朋友们可能熟悉很多猛兽捕猎的方式,它们主要是四肢爬行,但是前后肢也有功能的区分,后肢承担主要的承担身体的作用,还使得生物有很强的跳跃能力,这使得它们可以跳到猎物身上撕咬;前肢虽然也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肌肉群、骨骼强度都不如后肢,但是前肢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协助捕猎。
无论是狮子、老虎、豹子还是猞猁、狼、鬣狗、熊等动物,前肢都很灵活,狮子可以用前肢扑杀羚羊、老虎三板斧爪子、嘴巴和尾巴、熊也不必说它们的前肢更加灵活,甚至可以像人类一样单手抓着食物吃,爪子的力量也很雄厚,可以拍晕拍死狼等小一些的猛兽,也可以捕捉野猪那样的大家伙。
总的来看,猫科、熊科动物的前肢都很灵活,犬科稍微差一些,它们主要还是靠群体策略,通过围剿的方式追袭动物,不断地骚扰耗尽它们的体力,然后群起而攻之,就算是熊遇到狼群也会发怵,鬣狗就更不必说了,著名的非洲二哥,性情相当凶悍,可以直接围攻狮子从狮子嘴里夺取食物。为什么猛兽的前肢都这么灵活,而且它们还不是同一科的动物?
仅仅说上肢灵活这个事,大概和捕食的成功率有关。猛兽主要靠尖牙利嘴杀死猎物,但是颈椎短,相对于前肢能够够到的距离短,有时候追袭猎物的时候,距离上就差那么一点,那么可以用后肢迅速弹起用前肢锋利的爪子钩住猎物的皮肤将其扑倒或者挂在身上;脖子短还导致另一个缺陷,嘴巴可以攻击的范围有限,前肢不仅可以向前扑,还可以向两边扑,攻击的范围就大很多。
猛兽虽然吃肉,但是和食草动物也有非常激烈的生存竞争。食草动物自然不甘愿被吃,可是总有一些跑得慢、体型小、力量不足,容易被捕食,久而久之大体型、强力量、奔跑快的相关基因被传递下去,导致生物向大致向这些方向的演化;这无疑导致猛兽捕食难度增加,要知道现在的狮子捕食成功率也不足20%,食草动物的演化又刺激猛兽的演化,猛兽被选择的方向大概是更灵巧的攻击方式。
前肢的攻击距离和范围弥补了嘴巴攻击范围小的缺陷,于是猛兽们的前肢都很灵活。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种生物演化成这样可以理解,猛兽捕猎也未必都向这个方向演化,为啥不同科的猛兽都成了这样子?这就牵扯到生物学中趋同演化这个问题,趋同顾名思义就是环境因素相似的情况下,生物向着相似的方向演化。
哺乳动物世界中,因为猛兽是对食草动物施加环境选择压力的那一方,食草动物在直接的猎捕斗争中处于劣势,所以食草动物并没有像猛兽一样善斗,食肉动物的追捕使食草动物大概向着大体型、大力量、快速的奔跑。可是,一种食草动物的天敌通常不止一种,食草动物这样类似的变化也引起了食肉动物之间相似的进化。这就是趋同进化。
但是也总还是有例外,鬣狗就是这样,它们体型中等,咬合力也很强,但是它们却比较懒,能将就就行,它们选择了食腐,食腐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它们的前肢并不是很灵活,它们也是群居的物种,也会以残忍的方式捕捉野牛、角马等奔跑不是很快的动物,一下子掏肛能受的住的动物没几个;狼也靠围攻的策略获取食物,它们的前肢也不是很灵活,但比起食草动物它们都要好一些。
在残酷的自然界中,你死我活的故事每天上演着,猛兽们进化出了优秀的生理构造适应捕猎的需求,食草动物们也不甘被捕食,锻炼出了强大的肉身,野牛用肉身单杀狮子也不是不可能的,它们的体型、力量相较于狮子实在是太蛮了,非洲草原也偶有被野牛角顶死、被长颈鹿踢死、踩死的狮子,至于犀牛、河马、大象,狮子要不是饿疯了也不会打它们的注意。
这个过程中,动物的意识没有起到作用,仅仅是因为相互之间的斗争促进了基因库的不断改变, 也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进化不是不进则退,而是适时地适应环境、随机应变,恰好我们的基因就不断地随机突变着,使进化也是随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