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杨绛算命回忆录

1. 杨绛简介

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 杨绛的资料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

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中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钱先生和杨女士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编辑本段家庭简介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要接生一个“加冕日娃娃”。

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

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

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

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

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

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

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

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

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

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

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

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

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女士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

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

3. 杨绛的大王庙中细节描写和赏析

一直觉得好的回忆录应该是一种既能让读者回到作者的当年,也能让读者回到自己当年的文字。《杂忆与杂写》是杨绛先生的一本回忆散文,昨晚在曾嬢嬢的推荐下买的。这本书的第一篇散文——《大王庙》是杨绛先生在77岁时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的文章。

大王庙是杨绛先生虚岁9岁时读书的小学,那里有小女孩梳辫子束短裙的统一装扮,那里有鼻子滴清水不打学生只打自家儿子的校长,那里有最爱打学生脑袋的“孙光头”老师,那里的“女生间(女厕所)”上贴着调皮孩子为“孙光头”所作的画像,说是孩子们都想“钝(倒霉)”死他,那里的国文老师说“子曰”的意思就是“儿子说”。杨绛先生77岁才写这篇文章,却仍清楚记得当年的自己那一点一滴的“笨”,和大家玩“官、打、捉、贼”时,拈得“贼”时,拔腿便跑,一点也不知佯装掩饰自己的危险身份。她也记得当年那个十五岁且威风凛凛的同座,同座女孩竟然在“孙光头”老师的课上假装擦鼻涕把小学妹送的白薯吃完了。那时全班女生都不做的揉肚子操,杨绛先生却“傻里傻气”照做不误。

读杨绛先生的《大王庙》不仅让我脑中想到她描写的场景,而且还让我的心走到了自己读小学时的情景,这无疑是老奶奶的作品成功之处的一点体现。

刚到鞍子乡读幼儿园时,我和当年的朋友白玉一起逃过一次课,我们家只隔着一座山,我住山上,她家在山下,当年我们都太小,不懂友情,只是什么事都一起干,好像那样就能不怕什么似的。一年级时,妈妈每天给我一角钱买汤喝,那时看着那勺飘着一点油辣花的热醋汤慢慢渗透蒸饭的感觉,现在想着都流口水。后来妈妈知道我被高年级的孩子教坏了,用那一角钱买零食吃时,便狠心地取消了我的汤钱。妈妈毕竟是心疼孩子的,她实在不忍心看我和妹妹在大冬天顶着黑黢黢的天空走到离家那么远的学校读书,便到乡上租了一间门市部开茶馆。虽然上学不用走路,不用住校,也不用吃蒸饭了,可我和妹妹却无比羡慕住校生,现在想起来应该是羡慕他们那么小就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了。

小学,我最喜欢的老师是刘祥月老师,他确实老得够格叫“老师”了,头顶着超过四分之三的白发,人很瘦,不是营养不良,是老人独有的那种精干的瘦。他还特别爱刮胡子,印象中他的白胡茬从来没有超过一毫米。不过我现在想起来都还毛骨悚然的是他的眼睛,他那对眼睛从来不是看人而是“射”人,他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将眼珠从下平移到上,再慢悠悠地“射”向不乖的学生。有一次,在攀枝花工作的二姨妈给我买了个文具盒,我安静地听着课,忽然刘老师的目光“射”向了我桌前的文具盒,接着又“射”向了文具盒后边的我,接着文具盒就被他没收了,下午他下班来我家喝茶时,向我妈妈告状,说我上课玩赛车,我妈妈忍俊不禁地说:“刘老师,那是她二姨妈给她买的文具盒。”他虽然目光犀利,但为人却正直不阿,也许因为他是教数学的缘故吧,第二天就把文具盒还给了我,还不忘说一句:“我看错了。”这时,我就能零距离看到他那温暖和蔼的微笑了。

鞍子小学的女厕所是木板做的,因此年代久了就会缺角少板的,靠近最里面的一侧有一间后面的木板坏了,背后就是男厕所,女孩子们都躲着那边,但是课间赶时间的高峰期还是会有孩子去那边上厕所,其实根本就看不到的,但总能听到男孩子在后面无休止的起哄声,现在想想觉得那时我们女孩子还真的算大气耶,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赶时间怕迟到挨骂。

四年级时,我当过不到一周的班长,民众投票我几乎全票当选,一周后老师一票否决,原因是我太“温柔”管不了其他同学却马上就要被投我票的民众们管住了。老师怕我失落,就让我当了他说是专管班干部的组织委员,他说班干部不听话就去告诉他,当然我也就闲下来了。闲了我就埋头做数学题,各种难题都做,“数学课代表”也自然跟着我的尾巴来了。

小时候的事流失了很多,但总还是记得一些,该高兴的。看回忆文字总能勾起一些我的回忆,也有些像桑格格的《小时候》一样,有趣。

4. 关于杨绛

杨绛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倒影集》),并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附: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