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淮楼,位于江苏省淮安县古城中心,始建于南宋; 明朝修筑淮安城的时候把它改建为谯楼,即用来打更、报时、报警的钟鼓楼。
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楼”,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 现存木构楼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 镇淮楼的下部是砖石高台,正中辟拱形门洞,台子由底至顶逐渐收小,略呈梯形,台子旁边有砖砌梯道供上下行走之用,台顶四周设栏杆。台子的上部为木结构两层楼阁,面宽三间,重檐青瓦歇山顶,十分古朴.今天,在勤劳智慧的淮安人民的装点下,镇淮楼显得更加瑰丽多姿。
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
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历史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
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楚州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
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 “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
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
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
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
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命与美丑搭不上关系的,不是说长得好看命就女,长得不好看命就不好。
不过,从现在社会的角度出发,美女往往到哪里都受欢迎,如果再配上个人的才华,往往也能顺利很多,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和美女共事。
相反,长得不好看,可能给人第一印象就没有那么惊艳,只能能过工作当中的表现,让大家慢慢的熟悉起来。这也是,众生芸芸,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想要做到让大家都知道你,那就得付出很多,但这也与命无关,大家都熟知的马爸爸就是一个例子。
想要做到出类拔萃,还是得在行业内下功夫,业务能力强到拔尖,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