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星象。
源自周易。但是不止周易,三国志,封神榜,寻秦记等小说也有略提。
像道德经等书中也有记载,但是夜观星象总归属于我道门一脉。其原理是依天上星宿布局所产生的变幻断吉凶。
古代天文学家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虽然总在移动。但是却是有顺序的。
也就说,不如在哪个地方,星星的布局都是有序可循的。如果有所不同,有可能是磁场产生变化。
或者宇宙引力产生变化(可能由于某个星星闯进大阳系,或者是自爆产生)至于如果因天变而断人变,我就不太清楚了。这方法书我看得不多。
并没有固定的星星最亮的地方,而是看时间的。就好比流星雨有时在江西看清楚。
有时在海南看清楚。有时中国都看不见。
所以呢。你最应该了解的是星势图。
然后,在一个雾少的城市,观天寻找总星势中的一小部份。 如果你要学古人夜观星象断吉凶,那么就不去找什么星星最亮的地方。
因为在那看的,也就只能断那个地方的吉凶,最多是显示在那个地方的某个方向有大事发生之类的。
夜观星象,楼主是指古代的观星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夜观星象应当观测全天的所有星星。
古人将天上的星星对应到人间,有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及九州分野。前三个划分对应着人间的帝王都城,主要是对应着长安或洛阳,金元后对应着北京。太微垣对应帝王家的太庙,紫微垣对应着帝王的皇宫,天市垣对应着除太庙和皇宫之外的皇城(即国都),九州分野的区域分别对应着天下的九州(大禹治水时的划分,后来州分得更多了,但仍以九州之分为正)。
另外,还以太阳代表帝王本人。
现在我们知道天上的恒星中有很多是年老的接近死亡的恒星,这些星的光度常常发生变化(造父变星),这类变星古人已经知道了,但不知道变化的原因,所以古人以这些星的亮度变化来判断人间的事情。例如:扬州分野有星变亮,则古人会说,扬州地方会出英雄(战争年代)或贤臣(和平年代),若有星变暗,则可能是扬州地方的刺史或太守之类的地方官将要老死、病死或被皇帝杀死。
除变星外,还要观察行星的逆行、客星(新星或超新星爆发)、彗星、流星等各种现象,来附会人间的事情。
夜观天象也不能说是全部的迷信,也有一定的地理学的根据。
“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
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
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
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
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行而上学,“行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便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
而就其盛行时代玄学亦可称其为魏晋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这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魏晋说白了就是三国演义那段时间,我们看着三国鼎立一会你打我,一会我打你的。要是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可想而之,人们及当时的知识分子无不时刻存在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谈学说易成为在当时社会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以此来暂时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回避如此残酷的现实。
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学的特色:隋唐精神,魏晋风骨。 这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注定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
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这些玄学体系的思想借鉴于先秦的阴阳学说,而这些思想并不是直接借鉴而来的,主要是由于汉时道教的兴起,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时候,除了引《道德经》为经典的同时,也把阴阳学说五行演德学说一起丰富起来,所以玄学同道教的渊源极为深厚,可以说都是国学思想组成和传承的一部分。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其包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带有最为深厚的哲学色彩,主要把兵家法家的思想同道家的理念融合为一,形成后世的黄老之学,利用此来参悟宇宙奥秘,人体机能。
而养生即为气功和道家的炼丹法。而修密则包括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学、道法、幻术、御灵、兵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中国算命术的发展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这就是芸芸众生对命运的广泛承认以及设想有冥冥之力可以摆布自己一生命运。“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生命或性命,二是运,即运气。
因此,命运就是指生死寿夭、富贵贫贱的格局状况和或祸福吉凶、盛衰兴废、穷通进退、荣辱忧喜等一切遭遇的结局特点和趋势。中国算命术是否真的那么灵? 我认为,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不可能是简单分类的精华和糟粕,一般的情况都是二者柔合,如果中国算命术全是胡说八道,那么它不可能在民间久盛不衰,正如国术大师南怀瑾所说:“中国算命术如果是骗人的,那么它欺骗了中国人三千多年,世上有这么高明的骗术也是值得研究的。”
如果说中国算命术是一门“科学”、未来预测学,但这门“科学”还有许多唯心的成份,就象今天科学无法对气功、针灸、中药作出合理的解释 一样。命运,算命术之中还有我们目前无法把握的规律或必然性,但除此之外,命运也好,算命也好,是否还有我们今天能够认识和总结的“合理内核”?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领会到命运无情地捉弄人,年过半百后发出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他说:对一个人来说,非知“天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