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五云山的“失踪”事件揭秘2006-12-02 10:08毛主席在杭州期间,兴致勃勃地爬了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城 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狮子峰、天竺山等,几乎把杭州市周围所有的山都爬 遍了,有的地方还去过多次,差不多每个星期出去一次。
他对杭州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这里有他的诗《七绝·五云山》为证: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五云山在杭州西南方向,钱塘江北边,离市区有七八公里。
如今属于城西风景保护区。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翠,风光宜人。
我陪主席先后两次去过五云山。一次是从钱江果园,经狮子峰、五云山,到天竺山回来。
主席意犹未尽,又一次直接上五云山,从龙井茶主要产地梅家坞下来。这首诗是主席第二次上五云山后的即兴之作,没有公开发表。
主席用诗歌赞美杭州自然风光,表达对第二故乡杭州的深情热爱。 主席每年都来杭州,差不多每次都要抽时间去爬山。
可是有一次出了一个意 外,搞得大家十分紧张,我也因此挨了批评。 一天下午6点钟,该是主席吃饭的时候了,可是主席还没有回来。
住地工作人员打电话问主席办公的地方,回答是主席下午4点半已出去了。问罗瑞卿、杨尚昆,他们也不知道。
7点钟了,主席还没有回来。罗瑞卿和杨尚昆急忙赶到刘庄,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谁也说不清楚。
他们担心主席外出去偏僻的地方,遇上意外的事故,又无法与家里取得联系。那时没有随身带的通信工具。
罗瑞卿、杨尚昆估计主席会到哪几个地方去,赶紧派出几路人马去寻找,同时又打电话到几个公安执勤点查询。时间到了晚上8点多,还没有主席的踪影,也没有任何消息。
罗瑞卿、杨尚昆急得团团转,头上直冒汗。不知道主席到底去哪里了,路上会发生什么问题,万一有个什么长短,这天大的责任谁能承担得了!这次罗瑞卿随毛主席来杭州,直接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
罗瑞卿在公安机关向来以自身作风严谨、对下级要求严格闻名。对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哪怕一点小小的差错,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如今遇上这种情况,怎么不叫他万分焦急和提心吊胆? 那天的事情的确很意外,不仅搞得罗瑞卿、杨尚昆很紧张,而且搞得我也十分紧张和疲惫不堪。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天下午,时间已到4点半,主席从办公室里出来,对我说:“老 毛 病又犯了,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
我们出去走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3663964一走。” 天已晚了,到哪里去比较合适?主席的习惯是说走就走,不容迟疑。
我脑子里迅速思索着,决定到钱塘江边上的钱江果园去。那里的梨花已经开了,地势比较平缓,山坡不陡,路也不太远,转一下回来吃晚饭还来得及。
我们一行数人立即陪主席乘车来到钱江果园。主席健步走上北边的山坡顶上,回身南望,眼前是一片雪白的梨花和长势良好的小麦、油菜。
空气中散发着甜甜的清香。主席显然很高兴。
我在前面带路,主席在后面走。我知道主席走路有个从不改变的习惯,就是不走回头路。
所以我从山坡的西侧带主席上坡,准备从山坡东侧带主席下坡。这样我们在果园转一圈出去,估计6点钟就可以回家了。
主席知道了我的意思,停住了脚步,朝我笑笑说:“要回家?还早呵!你们不累吧?继续往前走。”说着,他迈开大步朝狮子峰方向走去。
我们不知道他还要走多远。他在前面快步走着,我们只好在他后面紧紧跟着。
到了狮子峰山顶,主席才歇下脚来。这里是狮峰龙井茶的产地,在坡地上,一层层,一片片,远近几千亩茶山,在早春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新。
主席活动着胳膊,深深地呼吸着。 过了好长时间,主席又向五云山方向走去。
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我想劝主席回家,但主席不走回头路,往前走,路还长着呢。
我心里暗暗着急。五云山是这里最高的一个山峰,海拔近400米,上了山,主席伫立山顶,举目远望,一览众山小。
这时太阳已落山了,西边的天上映出大片彩霞,南望钱塘水,滔滔东去,东眺西子湖,平静似镜。五云山顶有一个庙,主席和我们在庙前拍了一张照。
相一照完,天似乎立刻暗下来了,大家还想再拍几张,就来不及了。我催主席抓紧赶路,因为下午主席出来时家里不知道。
已经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了,还不见主席回家,他们肯定很着急。可是主席说“不忙”。
他点上一支烟,悠悠地吸着,看着五云山下暮色苍茫,峰峦起伏,烟云缭绕,几处农户亮起了电灯。现在已是农民收工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了。
主席还不想走。不知是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还是在思考什么问题,或者是在酝酿一首诗词。
这时我们大家感到有点累了,渴了,但主席丝毫没有疲劳的表示,下了五云山,仍然大步往前走着。这时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既不能走回头路,也没有地方绕近路。
过了五云山只有往天竺山方向走去。北京来的几位警卫干部不知道我们走在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走去,他们已辨不清现在的方位。
我虽没有到过这里,但我知道大体方位。出于对警卫工作的敏感和警惕,我和他们一样,内心感到很是紧张和不安。
四周是荒山野岭,走的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有。
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的的西子湖畔的葛岭山上,有一座幽静的抱朴道院,道院由一位有著76岁高龄的高信一道长主持。
见到道长时,道长正在为慕名而来的信众诊病开药。此时的高信一道长与信众唠著家常,插趣嬉笑,好像不是一位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道教协会的会长,而只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出家人简朴就好 高信一道长1949年解放后担任杭州玉皇山道教主持,后来成为杭州著名的中医师。1985年自接手破旧不堪的抱扑道院以来,通过20多年的努力,高信一道长带领道众克服万难,把文革破坏殆尽的抱朴道院重新建设得欣欣向荣。
到过抱朴道院的信徒和游客们都不自禁地感慨,「没想到在这样美丽的西湖边的葛岭山上还隐逸著这样一座精致的抱朴道院。」 数十年来,到杭州抱扑道院,想找高信一道长接待吃顿饭和安排住宿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友人戏称高道长为 「铁公鸡」,高信一道长对「铁公鸡」的称号颇不以为然,只是淡淡的一句「道士--出家人,简朴就好。」 道长需耐得寂寞 高信一道长常说:「我一生6岁出家,现在已经76岁了,正经历著道教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从文革时期道教被归於封建迷信而遭到禁止,到随著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宗教政策落实的逐步深入,现在的道教正面临著发展的大好时机,作为一个老道长内心中时刻充满著欣喜和感动。
」 高信一道长认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很多道士忍受不了清修,赖不住寂寞,看风水、算命、打卦等成为了道士『化缘』的手段。曾经的『贫道』现在很多变成了『富道』或『老板』。
道教界的道长们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潜心内修,只有脚踏实地,才会有道教的振兴和辉煌。」 焦急育后辈人才 高信一道长多次感慨,由於受到市场经济与西方文化、宗教的冲击,目前道教后继乏人。
他说:现存65岁以上的道士,对宗教有感情、有使命感,虽经文革冲击而不退志,故落实宗教政策后,回到各寺庙指导、教育弟子。未来当这批老人离世,如果缺少有坚定信仰的合适的接班人,道教将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因此道教的发展之急在於后辈道教人才的培养。 高信一道长认为,当前道教界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通过年长的道长提携后进,要加强「传帮带」。
其次道教要因时因地因人置宜,但道教的信仰和追求不能变。 第三,注意培育道众的宗教感情,不要金钱挂帅。
为培养后学,要特别安排课程,教育年轻道人教义、教规、宗教知识、音乐、宗教管理、财务管理,并不定期组团云游参学。
三上北高峰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 欢迎有晚鹰。 这是毛主席1955年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
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
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社会上有人传说,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说主席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说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编乱造。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我陪主席去北高峰,是从北高峰的正面即灵隐后面,经上天竺过韬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远新也跟去了。当时他们还都是小孩子,对在天竺庙里有人抽签算命感到很新奇。
主席上山热了正在擦汗。毛远新、李敏跑来对主席说有不少人在庙里抽签算命的事。
主席说,这是一种迷信活动,等你们长大就见不到了。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若干年后你们就体验不到了。
主席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快就可能消失了。他是让孩子们作为生活体验去接触一下这种东西的。
另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担任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高岗,1953年10月来杭州,我陪他去玉皇山时,他真的在玉皇庙抽了签。那是个上上之签,说他是大富大贵之人。
他感到非常高兴。可是不到一年,因高饶反党集团的阴谋被揭露,他不久就自绝于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二次登北高峰是从玉泉经凤来亭过桃花岭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来时天色已晚,望见炊烟缭绕,正是农家点火做饭的时候。
我们下山路过一户农舍,只见门户紧闭,不见一人。尽管这种情况事先我就知道,此时心中仍觉得有些矛盾和不安。
主席外出,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能够接触群众,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探索,但离主席的要求还是很远。主席和我们站在农舍旁的几棵大松杉树下休息。
松杉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大,冬天不落叶,春天长新叶、掉老叶,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主席站在树下闷声不响,似在思考什么问题。
我准备挨主席的批评。这时,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
这时主席笑着对我说:“厅长,厅长,你把群众管住了,却没有把大公鸡管住。是这只大公鸡不听你管,还是你管不住它?我们到这里,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 主席用这种风趣的方式批评我们,对警卫工作脱离群众表示不满。
主席第三次上北高峰,是从留下老东岳上去的。那条路是石板铺成的,年代久远,多有破损,路面长满杂草,但相当陡,两旁没有树木。
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气晴好,空气有些闷热。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开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
由于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浙江又是蒋介石的老巢,敌人的破坏活动很频繁。中央指示公安机关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因此,我们对主席的警卫工作也特别小心。为保万无一失,在主席活动经过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那天上山前,我们事先派人对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主席一路上见不到群众,他很不高兴,也不吭声。
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计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主席在诗中写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三次登上北高峰,远望杭州一座城,不见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只看到“飞凤亭边树”,吹到“桃花岭上风”。
凤来亭、桃花岭,原名飞凤亭、桃源岭,主席在诗中把名称改了。这些地方本来是人们来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见不到群众。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意思是冬去春来,杭州西湖更美。他记得二上北高峰时,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在门户紧闭的农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鸡来欢迎他。
主席由此感受到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从现实生活中到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众紧紧在一起,以致脱离群众、远离群众,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主席的胸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我们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奋斗一生,奉献了他的一切。共产党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深恶痛绝。
我们在搞警卫工作时,为了保卫毛主席的绝对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时搞了一些诸如对群众进行疏散、控制,甚至清场等安全措施,致使主席不能随时见到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这使主席感到很不满意。
几次向我们提出批评。他还说,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水。
杭州的吴山庙会 吴山,古称晒网山,在杭州市内。
据考证:古时的西湖是一个浅海湾,吴山脚下是一片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而得名。春秋时代,这里是吴国的南界,故改称吴山。
当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害,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山上建造了一座“伍公庙”,这就是吴山上出现的第一座庙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以后,庙宇、庵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了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腰,故有“吴山七十二庙宇”的传说。
不过,这些庙宇屡建屡毁,时兴时衰。在民间流传最广、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建于明代的“城隍庙”。
据说,庙里的“城隍老爷”名叫周新,广东南海人,生前曾任浙江按察使,为官清廉,人称“冷面寒铁”。 他到杭州上任后,先清除了衙门中一批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官吏、差役。
接着,又微服出巡,亲自查询狱中犯人的案情,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使贪官污吏闻风丧胆,被广大百姓视作青天。但后来,他却终因冲犯了权贵而惨遭杀害。
周新死后,百姓愤愤不平。皇帝为了平息民愤,就假惺惺地说已梦见周新死后升天在杭州做了城隍。
从此,杭州人就在吴山上为他立了座“城隍庙”。吴山也就叫“城隍山”了。
有庙即有会,吴山庙会由来已久。早年的庙会,除了烧香拜佛、算命测字等封建迷信活动外,还有卖书画、庙台戏、变戏法、耍杂技、卖花、斗鸟,以及店家、小贩在庙宇四周和沿路设摊卖物,人们赶庙会往往是:“闻风而去,满载而归”。
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为的是辞旧迎新,求得一年的好运气;二、三月间,杭嘉湖一带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而且一般都是先到灵隐、天竺、玉皇山、净寺,最后才到城隍山。
到此,香烛烧完了,香客就想买点东西带回去。 所以,吴山脚下清河坊一带的胡庆余堂、孔凤春、多益处、状元楼、张允声、方裕和等等店家,生意特好,名扬中外,与庙会的兴起有极大的关系。
到了立夏,农忙开始了,外来香客减少了。这一天,旧时的杭州有“五郎人保上吴山”的习俗,即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的伙计,辛苦了一阵子以后,老板都要好好请他们吃一餐,然后放假,让他们上吴山赶庙会。
此外,遇到那座庙里的什么菩萨“生日”,吴山上也总要热闹一番。 在逛吴山庙会中,人们最感兴趣的是“鸟市”和“花展”。
就在“先贤堂”对面的树荫下、石墩上,摆着、挂着各种各样的鸟笼儿,笼中的画眉、八哥、鹦鹉、芙蓉、竹叶青、黄豆儿……不下数十种、几百只。 它们迎着朝霞,放声鸣叫,真是:百鸟争鸣,静中有闹。
在“鸟市”里,不少老人虽年过花甲,腰杆仍笔挺,谈笑风生。他们风趣地说:“这就叫人养鸟儿,鸟养人。”
旧时,吴山上还有“斗鸟”的风俗。“斗鸟”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隔笼相斗。
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但中间是隔开的,两只鸟儿几个回合斗下来,胜者高声鸣叫,得意洋洋,败者不声不响,低头服输。 这种斗法,比较文气。
另一种是滚笼相斗。即将两只鸟儿放人同一只大鸟笼里,中间不隔开。
这种斗法就比较凶残了,两只鸟儿往往滚在一起,斗得头破血流、羽毛脱落,有的甚至当场斗得死去。那时,还有人把“斗鸟”作为赌博,有的因此发横财,有的因此破家荡产。
玉皇飞云玉皇山山腰有个紫来洞,站在洞前俯瞰,山下有一片八卦田,是南宋皇帝祭先农时亲耕之地。
玉皇山下慈云岭南坡有两龛五代时的造像,为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之一。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
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为“玉皇飞云”。
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新西湖十景。玉皇山又名玉龙山,古称龙山。
五代时,吴越五曾从明州迎取阿育王像供奉于此,山因之又叫育王山。“玉皇”之名实始自清初,因当时山顶建造了规模宏敞的道教玉皇宫,山以宫名,始称玉皇山。
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写出过一篇游记《玉皇山》,其中一段说:“登高一望,西北年得尽西湖的烟波云影,与夫围绕在湖上的一带山峰;西南是之江,叶叶风帆,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之势;向东展望海门,一点巽峰,两面三派潮路气象更加雄伟;至于隔岸的越山,江边的巨塔,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关系,俯视下去,倒觉得插插不足道了”。从玉皇山北麓的林海亭,沿青石铺筑的石阶路拾级而上,不出十分钟就可来到慈云岭上。
慈云岭是玉皇山与凤凰山的分界岭,岭上有吴越登云坛遗址,后改为慈云宫。玉皇山道观废除后,这默契改建为一处花木扶疏、叠石玲珑的诞园。
慈云岭南坡,旱先有佛寺石龙院,现存佛教造像两龛,雕凿于吴越国时。是西湖石窟造像的代表作。
自慈云岭西行,一路柳杉夹道,草木滋长,绿荫匝地,怪石嵯峨,鸟语频传。突然,山道上扬,一道陡坡出现在眼前,叫金门槛,意谓要登玉皇山洞天福地,这里才到大门口。
攀过金门槛,从紫来洞顶旁侧继续沿山道攀行,玉皇山顶福星观到了。福星观辟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俗语称玉皇宫,曾经是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宫殿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大罗宝殿、半姆阁,两侧有三清殿、三官殿及各附属用房。
如今,道观早已不复在,但建筑格局大致还保存,同时新建有登云阁、望湖楼等,供游人居高临下凭栏远眺,揽党“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况秀”、等胜景。旧时道门中人曾标榜“玉皇山六十四景”,虽有扫道教八八六十四卦阴阳之说头面人凑足成数之嫌,却也说明玉皇山潜在的景观资源确实不少,其中有的已经为人所喜闻乐见。
比如从山腰往南俯瞰,可观赏八卦田景致,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行象征性躬耕之礼以示劝农的籍田,后来演变成呈八角形的田地,中央为贺土墩,周围划分为八大块,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四季色彩各异,从而形成八卦图象,堪称登玉皇山揽胜的一大奇观。 地址:杭州玉皇山门票:10元交通:38路、游3路车到丝绸博物馆站下,步行登山。
满陇桂雨赏桂和品茶都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事。西湖秋游,日赏桂,夜赏月。
赏桂以南山满觉陇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
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诗篇中,每每以桂入诗,都是西湖北山灵隐、天竺一带寺庙所植。
而满觉陇秋赏桂花,是明以后才形成规模气候的。满觉陇亦称满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
吴越时,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圆兴院,后改满觉院,地以寺为名,花大约也是寺僧所植并渐成大观。明代中期人高濂《四时幽赏录》中,有一则《满家弄看桂花》,其文写道:“桂花最盛处唯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栉。
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骞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
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桂花学名“木樨”,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性喜湿润,满觉陇两山夹峙,林木葱茏,地下水源丰富,环境宜于桂花生长。
这里的山民以植桂售花为主要经济来源,一代传一代,终于造就了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户户皆植桂,屋前后,村内外,满山坡,路两旁,一丛丛,一片片,一层层,举目皆是。
每年中秋前后,几番金风凉雨,秋阳复出之时,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诚如清人张云敖七言绝句《品桂》所云:“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细小而量大盛开时,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
满陇桂雨入围新西湖十景后,满觉陇村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年年九、十月间举办西湖金秋桂花节,南山一带,车水人流,道为之阻,西湖秋游又添一大韵事。 地址:西湖南翼白鹤峰与烟霞岭两山的夹道之中门票:5元,联票20元(包括少儿公园)交通: 乘公交315、504路,游5、游7路、假日1、5线到动物园站下。
旅游小贴士1.每年3月30日---4月15日为“春茶会”满陇茶事旅游节,期间有:家庭采茶炒茶“一条龙”比赛茶具名品展示会,杭州著名茶楼联谊会和“天下绝配、茶水绝选”活动。2.用桂花制作的桂花粟子羹和糖桂花是这里最有特色的点心。
龙井问茶想要了解龙井文化,这里是最佳的选择。据说,若用小棍轻轻搅拨龙井水,沙面会出现一条分水线,十。
《三上北高峰》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这是毛主席1959年11月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
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
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社会上有人传说,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说主席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9303136说他有帝王之相。那是胡编乱造。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我陪主席去北高峰,是从北高峰的正面即灵隐后面,经上天竺过韬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远新也跟去了。当时他们还都是小孩子,对在天竺庙里有人抽签算命感到很新奇。
主席上山热了正在擦汗。毛远新、李敏跑来对主席说有不少人在庙里抽签算命的事。
主席说,这是一种迷信活动,等你们长大就见不到了。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去试一试,若干年后你们就体验不到了。
主席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很快就可能消失了。他是让孩子们作为生活体验去接触一下这种东西的。
另一件有趣的事,当时担任中央政府副主席的高岗,1953年10月来杭州,我陪他去玉皇山时,他真的在玉皇庙抽了签。那是个上上之签,说他是大富大贵之人。
他感到非常高兴。可是不到一年,因高饶反党集团的阴谋被揭露,他不久就自绝于人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第二次登北高峰是从玉泉经凤来亭过桃花岭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来时天色已晚,望见炊烟缭绕,正是农家点火做饭的时候。
我们下山路过一户农舍,只见门户紧闭,不见一人。尽管这种情况事先我就知道,此时心中仍觉得有些矛盾和不安。
主席外出,既要确保绝对安全,又要能够接触群众,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探索,但离主席的要求还是很远。主席和我们站在农舍旁的几棵大松杉树下休息。
松杉长得高大挺拔,树冠大,冬天不落叶,春天长新叶、掉老叶,风一吹,树叶纷纷落下。主席站在树下闷声不响,似在思考什么问题。
我准备挨主席的批评。这时,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
这时主席笑着对我说:“厅长,厅长,你把群众管住了,却没有把大公鸡管住。是这只大公鸡不听你管,还是你管不住它?我们到这里,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 主席用这种风趣的方式批评我们,对警卫工作脱离群众表示不满。
主席第三次上北高峰,是从留下老东岳上去的。那条路是石板铺成的,年代久远,多有破损,路面长满杂草,但相当陡,两旁没有树木。
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气晴好,空气有些闷热。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开衣裳,手里拿了把扇子。
由于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浙江又是蒋介石的老巢,敌人的破坏活动很频繁。中央指示公安机关要提高警惕,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
因此,我们对主席的警卫工作也特别小心。为保万无一失,在主席活动经过的地方,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那天上山前,我们事先派人对游人做了疏散和布控。主席一路上见不到群众,他很不高兴,也不吭声。
那首《五律·看山》,我估计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主席在诗中写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三次登上北高峰,远望杭州一座城,不见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只看到“飞凤亭边树”,吹到“桃花岭上风”。
凤来亭、桃花岭,原名飞凤亭、桃源岭,主席在诗中把名称改了。这些地方本来是人们来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见不到群众。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两句,意思是冬去春来,杭州西湖更美。他记得二上北高峰时,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在门户紧闭的农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鸡来欢迎他。
主席由此感受到一个领袖人物,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从现实生活中到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众紧紧在一起,以致脱离群众、远离群众,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主席的胸中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我们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他奋斗一生,奉献了他的一切。共产党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作风深恶痛绝。
我们在搞警卫工作时,为了保卫毛主席的绝对安全,在安排他去的地方,有时搞了一些诸如对群众进行疏散、控制,甚至清场等安全措施,致使主席不能随时见到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这使主席感到很。
吴山广场按观瞻、功能划分为几个参差起伏的区块:主广场区块、绿茵区块、下沉区块、公益区块。
广场上常举办大型集会、演出,地下辟有大型停车库。吴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
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为杭州名胜。春秋时为吴西界,故名。
或云以伍子胥故,讹伍为吴。又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称胥山。
五代吴越中时(一说宋代)山上有城隍庙,故亦称城隍山,今通称吴山。唐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诗:“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宋苏轼《卜算子》词:“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金.海陵《题软屏》:“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 旧时,与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国以来,分别为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当时远近闻名得区片。河坊街为杭州历史文化街区,街上最具影响的有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成为此街的一大亮点。
青石板路面,总路长1800m。不长的街道上有不少传统小吃摊,定胜糕、臭豆腐、酱鸭、酱肉、咸肉蒸河虾、咸肉蒸湖蟹药膳。
继续下去是一些老字号:孔凤春香粉店、张小泉剪刀;百年药铺:胡庆余堂、保和堂、方回春堂;工艺品:香溢馆、龙泉窑、吴越人家、欧治刀剑、王星记扇庄;商铺:状元馆、西乐园、王润兴酒楼、华宝斋、潘永泰号、万隆火腿庄、喜得宝丝绸庄;茶楼:太和茶楼、太极茶楼、翁隆盛茶号;特色馆: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荣宝斋、观复博物馆、三泰艺术馆、世界钱币博物馆、古陶瓷博物馆;名人故居:胡雪岩故居、于谦故居、郁达夫故居。 有庙即有会,吴山庙会由来已久 。
早年的庙会,除了烧香拜佛、算命测字等封建迷信活动外,还有卖书画的、演庙台戏的、变戏法、耍杂技的和卖花、斗鸡的等等,店家、小贩在庙宇四周和沿途两旁摆满了摊铺。赶庙会的人往往是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吴山庙会,不仅自古就有,而且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
人们到此辞旧迎新、祈求一年的好运气。二、三月间,杭嘉湖一带的香客纷纷涌进杭城,而且一般都是先到灵隐、天竺、玉皇山、净寺,最后才到城隍山。
香客把香烛烧完了,就想买点东西带回去。所以,吴山脚下清河坊一带的胡庆余堂、孔凤春、多益处、状元楼、张允升、方裕和等店家,生意格外兴隆。
这些老店之所以名扬中外,与庙会的兴盛有极大的关系。到了立夏,开始农忙,外来的香客就减少了。
但旧时的杭州有“五郎八保上吴山”的习俗,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的伙计,辛辛苦苦忙了数月,老板都要犒劳大家吃一餐,并放假让他们上吴山赶庙会。此外,遇到哪座庙里的菩萨生日,吴山上也总要热闹一番的。
吴山上的庙宇虽已不存,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大批古树却还保留着。紫阳山原宝成寺附近有“感花岩”,上镌刻有苏东坡的咏牡丹诗和明吴东升书写的“岁寒松柏”四字,字迹尚可辨认。
再稍下的一块山崖上刻有“第一山”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帝的手迹。紫阳山西坡,原三茅观旧址附近有一块岩石,上刻“吴山第一峰”五个大字,这里是历史上观看钱江潮的胜地。
杭州城隍阁总面积约1000亩。位于售票厅大门边的有一座大型花岗岩浮雕《吴山风情图》,整幅作品长27米、高6米,它以南宋时期为时代背景,再现了那时以城隍庙为中心逢年过节和举行吴山庙会的繁华景象和盛况。
而屹立在浮雕前的四根擎天柱,主要为广场的装饰物是从古代建筑中立柱与斗拱相结合的形态中提炼出来的艺术造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力与美的寓意,渲染强化城隍阁景区的民族风格和历史氛围。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城隍阁主顶顶端为葫芦状宝瓶造型;四个副顶顶端设凤凰造型,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令人神往。城隍阁二层东楹柱悬明代徐渭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底层大厅南、西、北三面,倚壁设灯光橱窗展示大型硬木彩塑《南宋杭城风情图》,对面嵌壁青石线刻画描绘杭州历代名贤画像和10个民间神话故事;三到顶层都有休闲服务设施。
上吴山,登城隍阁,举目四望,穹宇莽苍,大地坦荡,湖山秀靓,城市兴旺,好一处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 在紫阳山顶北面有一组怪石平地而起,俗称“巫山十二峰”。
人们依岩石的形状,为之命名为笔架峰、香炉峰、棋盘峰、象鼻峰、玉笋峰、龟息峰、盘龙峰、舞鹤峰、鸣凤峰、伏虎峰、剑泉峰、牛眠石等。因这些岩石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故亦称“十二生肖石”。
旁边还有一石,状如倒覆的大瓢羹,便取名“瓢羹石”。茗香楼茶室周围的古老樟树,更是吴山景观的一个特色。
这些樟树的树龄一般都在四、五百年左右,其中一棵“宋樟”,树龄在八百年以上。在“巫山十二峰”边,还有一棵杭州地区最古老的龙柏树,姿态古朴苍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