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王英布的墓现经介绍,在安徽省六安市。而下面的简介中介绍,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的时候是“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也就是说,九江王英布的府城是在今安徽六安,而且其它资料上也有说设寻阳县,负责黄梅全县(寻阳也是九江的旧称之一,现在九江市区就有浔阳区;而黄梅也是在今安徽境内,但是离今江西不远),但是,英布简介中所指的九江确实是指今九江,只不过不一定是现在的九江市区。而归汉以后,英布被封为淮南王,我想这个时候他在九江的活动就很频繁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认识,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九江王英布
英布(?~195),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六(今安徽六安县)人。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英布欣然笑道:“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当受刑而封王,难道现在应验了?”别人听到后,一起笑话他。后英布被送往郦山服刑,英布结交刑徒中豪杰之士,率领一伙人逃入江泽中做了强盗。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英布投靠了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数千人,举起反秦大旗,投靠了项梁。在项梁帐下,英布作战最为勇敢。在巨鹿之战中担任先锋,立下大功。项羽率兵西至新安,命英布等人夜间坑杀章邯降兵二十余万人。到函谷关后,因刘邦派兵驻守,不能入关。项羽又派英布等人从闲道破关而入,攻到咸阳。项羽分封,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安。206年四月,项羽立楚怀王为义帝,迁都长沙,暗中则派英布在路上偷袭。八月,英布追到郴县把楚怀王杀死。
205年,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出兵击齐,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部下率几千人前往,引起了项羽的怨恨。项羽数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不敢前往。项羽因担心北边齐、赵,和西边刘邦的军队,又因为爱才心切,可以任用,所以没有发兵攻打他。204年,英布被刘邦的使者随何巧妙地说服归汉,杀死了楚使,起兵攻楚。楚派项声、龙且攻打九江。数月,龙且攻九江,大破英布军,英布从小路逃往了汉地。
英布拜见汉王,刘邦正坐在床上曲腿洗脚,召见英布,英布大怒后悔,想自杀。但当他进了自己的官舍时,见陈设、饮食、随从同刘邦的一样,又大喜过望。于是派人复入九江,得知楚已派项伯收编九江部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英布的使者找到英布不少故旧,率领几千人投奔汉王。汉王又增拨军队给英布,跟他一路北上,收兵至成皋。204年七月,立英布为淮南王。都六,统九江等诸郡。203年,英布率兵入九江,攻下数城。202年,同刘贾一道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反楚,同周殷联合攻楚,在垓下大破项羽军,项羽自杀,楚汉战争结束。
195年,吕后诛杀韩信、彭越。英布得知后,大为恐慌,怕祸及自身,于是暗中聚合部队。英布误以为中大夫贲赫与自己的一个宠姬私通,想逮捕他。贲赫逃跑,英布派人追赶,没赶上。贲赫到长安后上书告发英布谋反。英布便杀了贲赫全家,起兵反叛。薛公对刘邦分析说,英布军虽有上、中、下三计可施,但英布出身郦山刑徒,经过奋斗终成了万乘之主,他的所做所为只是为了自身,而不为百姓谋福,不为后代子孙考虑。所以只能出下策。下策一施,刘邦可高枕无忧。刘邦封赏薛公,自己亲率大军讨伐英布。
英布造反之初曾说:“皇上年老厌战,一定不会来。如果派遣诸将,我只忌惮韩信、彭越,现在二人已死,其他人都没什么值得担心的。”英布的计划果不出薛公之谋,出下计:东击荆,荆王刘贾战死于富陵。英布尽收其兵,渡淮水击楚。楚军把军队分为三支。有人警告楚将:英布善用兵,百姓一向怕他。再者楚军在本地作战,容易败散,而把军队分为三军,若一军战败,其余二军定溃散,不可能相救。但楚将不听,英布果然先打败其中一军,其余二军也互解逃散了。英布率兵向西,与汉军相遇于蕲西,会战于甄,英布军队精锐,刘邦只得固守庸城,看见英布军的列阵如项羽的军队,非常厌恶,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英布说:“想当皇帝而已。”刘邦大骂英布,与其大战,英布败走,渡过淮河,屡与汉军交战皆不利。又率百余人逃到长江以南。英布原同吴芮通婚,所以吴芮之孙让人欺骗英布,假装同他逃跑,诱使英布逃向南越,英布相信了,同使者去番阳。番阳人在兹乡一农户家将英布杀死。英布英勇善战,可是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帮助项羽作了两件大坏事:坑杀二十万秦军和杀义帝;而且轻于去就。不过他反叛刘邦不能完全算是他的责任,即使他不反,他的下场也不会比韩信、彭越更好。
第67签 中平 古人占验:项羽被困
人虽勇力不能当。莫恃英雄独冠场。
可挟泰山超北海。身心犹贵重存亡。
仙机:
谋望事。要参详。
孕无碍。病祷禳。
蚕与畜。谨慎良。
行未至。宅平常。
婚不合。名未扬。
财难得。积善昌。
问风水:美中防不足。
问遗失:原物恐难得。
问自身:谨慎可无碍。
问天时:防有意外事。
问出行:凡事不可恃。
解说及记载:
人虽有勇力。不可自恃。
称第一英雄。就是能做得世间极难之事。
为挟泰山。以超北海。而此身也。要保重。虑其存而易亡。
此心要持守。不可亡而不存也。
求得此签者。必要存一点善心。凡事和霭,不以身犯险,自无不吉矣。
■项羽被困 (霸王被困)
韩信率诸侯兵。与楚王大战於九里山。十面埋伏。
围籍垓下。籍走至乌江。有高长牺舟以待曰。
今独臣有船。王急渡江东。亦足王也。
籍笑曰。江东子弟仝籍。渡江西诛秦无道。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独不愧於心乎。竟自羽(刎)而死。
现在是第一大姓,9300万,这是最新统计数字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王及,字肇卿,一字孔彰,原籍河南开封。
其祖父王内因论历法有差,被贬居 江西赣州。王及本人幼年致力科举,在举不利,后弃家流浪江湖。
因喜爱欧江龙泉 山水,便在那里定居下来。王及为人相地,获福者甚多,人们称他为“地仙”。
据说他葬母舅刘氏于薰山 下,记曰:“魏溪坑口望薰冈,黄蛇捕鼠是真龙,但看七寸安正穴,四柱擎天将相 峰。若问子孙官职位,寅、申、已、亥产英雄。”
果然在大观四年,刘氏后代刘知新 状元及第,真是其验如神。他死后,门人叶叔亮传其所著《心经》及《问答语录》。
时人范纯仁为书作跋说:“先生通经博物,无愧古人。异乎太史公所谓阴阳之家者 矣!”王及从江西移居到福建后,对福建派(理气派)风水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
“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因此, 他被后世尊为理气派的祖师。
史上最厉害的算命先生,诸葛亮都没有被选上!还有谁?在中国古代,风水大师人才辈出,遴选出中国古代10位大师:1、鬼谷子:(约前40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
2、樗里子:(?―前300年),名疾,又称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临终前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后果然灵验,后世的堪舆家皆奉他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3、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
《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
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助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
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4、管辂:(209年-256年),三国时期曹魏术士。
字公明,平原人。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
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
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
元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后世尊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5、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河东郡闻喜人,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
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6、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唐代益州人。
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最为著名事迹是其为年幼的武则天看相,一见大为震惊,言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天下之主,袁天罡真是神人也。
7、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家学者,岐州雍人,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8、杨筠松:(834年-900年),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
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
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9、赖布衣:(1101年-1126年),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曾任国师,后受秦桧陷害,流落民间,足迹踏及全国,以风水术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
相传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
据传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10、廖均卿:(1350年—1413年),字兆保,号玉峰,明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江西省兴国人。
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
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于1984年被确定为该县文物保护单位。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很多小辈:为了让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卜筮文化即预测学,本人列举了以下对预测学做出过贡献的历史名人:伏羲、黄帝。
——在中国的神话中,上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等都是具有极大神通的人物,其中一点就是都具有神奇的占卜能力。周文王——《周易》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相传为文王所著。
书中记载了以八卦进行卜筮预测的方法,书中的众多理论成为后世推命学研究的基础。鬼谷子、珞琭子——鬼谷子,姓王名诩,号玄微子。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苏秦、张仪、孙膑与庞涓均为其弟子。
著作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书。珞琭子,古之隐士,中国秦汉魏晋以后的禄命学祖师。
邹衍——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
[龙姓源流]在中华民族的各种传说中以龙的传说历史最悠久,龙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根植最深。
早在6000年前,龙的形象已经诞生,这从河南濮阳发现的6000年前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可以证实。龙在远古受到华夏先民的尊崇,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是五千年历史的共识,他们的氏族就以龙为图腾。
作为姓氏的龙姓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龙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龙姓的起源大致有如下几处:(1)黄帝大臣龙行的后裔。
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及《竹书纪年》中记载:“黄帝臣有龙行。”据各种史籍记载,黄帝居住在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作为皇帝重要大臣之一的龙性行自然也应居住在有熊,因此这一支龙姓出自河南省新郑市。
(2)舜时纳言龙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舜有个大臣叫龙,任纳言(《书·尧典》中说纳言是负责宣达帝命的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尚书令)之职,《书经》《舜典》中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就是龙任纳言之事。
他的后裔就以龙为姓氏,舜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在晋南地区,因此这一支支龙姓应出自今天的山西省境内。(3)出自己姓,豢龙氏的后裔。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董父曾经为帝舜驯养龙,因此被赐姓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中有有一支就以龙为氏。
董父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为己姓,所以说皇帝出自己姓。相传今天河南省临颖县境内的豢龙城就是董父的封邑,另一种说法是董父的封邑位于今天山东定陶县西北。
(4)御龙氏的后裔。《姓氏考略》引《姓氏急就篇》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
尧帝的后裔刘累曾经跟豢龙氏学过驯养龙的技术,因此被夏朝第13代后孔甲赐为御龙氏,负责驯化孔甲的几条龙,此事见于《史记·夏本纪》。刘累的后裔中的一支以龙为氏。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的记载:“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 洛州缑氏县位于今天河南省偃师县南,因此这一支龙姓也出自河南。
(5)西汉时爿羊 柯大姓。据东晋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爿羊 柯大姓中有龙氏。
爿羊 柯郡,西汉时设置,治所今天贵州省凯里县西北。(6)西域古国且弥(今天新疆鄯善县)、焉耆(今天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王族的后裔。
据唐朝李延寿所著的《北史》中记载:“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焉耆西汉时西域的一个王国,龙会为其王时,国势甚胜,在葱岭以东地区声名远播。
后来,他的儿子龙熙继位,自龙熙之后,这支龙姓渐渐融入中原文化圈中,成为龙姓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宋元时期位于今天贵州省惠水一带少数民族中的龙番的酋长都姓龙,明清时期其后裔融入汉、布依、水、苗等民族。
(8)彝族卢丝普氏族汉化而来的龙姓,卢丝普的汉语意思为龙氏族,后来该氏族的人就以龙为姓。此外,龙姓还是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姓氏。
从龙姓的起源可知,龙姓最早的活动地区应在河南、山西一带,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龙姓人开始不断的向外迁徒,约在夏代,有一支龙氏向东迁移到今天山东省钜野县西南的龙涸集。春秋时期,在今天泰安市西南曾存在过一个叫龙邑的小诸侯国。
汉代之前,龙姓人已开始迁入蜀中,之后由蜀中南迁至贵州。到了汉代,很多地方已经有龙姓人活动了,这一时期龙姓人主要活动在今天的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历史的变迁使龙氏家族吸纳入了许多新的支派,一些少数民族加入了龙姓大家庭,龙姓人的活动区域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龙姓为避战乱而大举南迁,南方龙姓人数有了急剧增长。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原籍福建莆田的龙海清奉命授封为琼州总镇,率兵数千入驻海南,他们在在文昌县会文镇冠南墟附近的下洋登陆,龙海清的后代便落籍文昌,龙海清成为龙姓进入海南的始祖。之后江西永新的一支龙姓迁至湖南茶陵东山。
明洪武初年又从自东山迁至攸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原籍江西吉水县的龙秀三,带领兄弟迁到湖南。
清朝康熙年间太湖洞庭山的龙又宏迁至松江。19世纪末期,许多龙姓人为寻找生计,乘船到南洋,分别驻足于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新加坡的龙姓先祖南来后在寻找生计之馀,于1903年在狮城成立了一个“龙氏祠”,以便让来到南洋的老乡们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并促进各龙姓者之间的感情和互助精神。
“龙氏祠”后来发展为“琼崖龙氏公会”之后又发展为“新加坡龙氏公会”,从从龙姓第21世开始,新加坡龙姓的派序排列如下:武陵发其源,莆田仕籍登,官声著南粤,英杰垂继承。据此排序来看,新加坡龙姓很有可能是北宋时迁入海南的龙海清或其所率官兵中龙姓人的后裔。
龙姓在家族在历史上出过很多杰出人物,龙氏历史上出过许多有作为的人物,如《孟子》中提到的龙子,《列子》中提到的龙叔,魏国大将龙贾,项羽的大将龙旦。东汉时的龙述曾任零陵太守。
北宋有著名诗人龙太初。明朝的龙华民精通天文历法,万历年间与徐光启等人在北京同撰《新法算术》。
清朝有著名传奇作家龙燮,他所著的《琼华梦。
郭璞 ,字景纯,《葬书》作者
李淳风的
袁天罡,创"称骨算命术"。著有《五行相书》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撼龙经》、《疑龙经》作者。
曾文辿,字缝舆,号逸真。《青囊序》作者。
刘基,字伯温,谥文成。《烧饼歌》作者。
中国风水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上明师代出,风水著作多如牛毛。
中国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中国风水文化从诞生到提高总结经历了一两千年的时间。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了《黄帝宅经》一类的著作,托名黄帝所著,晋代郭璞说著的《葬经》奠定了风水形峦的理论基础。唐代,丘延翰著《玉尺经》,系统地总结了风水理气的理论基础。
唐末,国师杨筠松因安史之乱破京城,带宫廷秘籍辗转来到江西南部的赣州地区,将原来深藏与皇宫密室的风水文化带到民间,著《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玉尺经》传世,将中国风水文化推进到系列总结阶段。南宋国师赖布衣作《催官篇》,并将风水罗盘完整化。
明清以后,风水著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诸家学说竞相问世,在风水文化大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大混乱。故民间有“书不读明清”的说法
1、丁酉年得到「禄勋」吉星入主,此星代表朝廷俸禄,属马人2019年在职场上表现突出,有望发挥所长,属光芒四射的一年。
加上有吉星之中排行首位的「天德」贵人星进驻,又育代表幸运及福气的「福星」拱照,整体事业运顺遂,做事得心应手,工作表现备受上司认同,有望获得提拔,并有不俗的升职加薪机会。 另外,倘若鸡年有升职考试或位置上的调动,属马人不妨主动积极争取,可获满意成果,无论于薪酬或权责上也有所递增。
2、年亦受到「卷舌」及「绞煞」两颗凶星影响,虽然能得上司赏识,但与下属及同辈之间的关系只属一般,容易出现较大竞争,亦要提防较多是非口舌,建议属马人待人处事应尽量低调,尽量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则事业运势将更为理想。 3、其实丁酉年并不属于有重大变化的年份,轻微变动可有助运势推展,稳守原有岗位亦未尝不可。
倘若坚持跳槽者,则要留心容易受到「绞煞」影响,令新工作出现拖拖拉拉情况,故需要多花时间观察,了解新岗位的实际环境,并要落实合约才辞去原有职位,以免现实与预期有所落差,令自己陷入两难困局。
仙剑奇侠传 情 愿 繁星点点,跨越银河能否与你相见? 不怕遥远,只盼此刻飞奔到你身边。
往事如烟,魂萦梦牵,增添我心中思念; 纵然追寻万年,今生的情缘不变! 蝶舞春园 春花哪堪几度霜, 秋月谁与共孤光; 痴心若遇真情意, 翩翩彩蝶化红妆。 雨 悲悯众生女娲孙, 诚心祈雨求龙神; 感动诸神奏玉帝, 上苍垂怜降甘霖。
白河寒秋 垂柳落叶河上飘, 轻烟浮云随风摇; 落暮寒鸦添秋意, 小挢流水任寂寥。 桃花幻梦 紫嫣红云霞绕, 青山绿水尘世遥; 粉铸脂凝柔似水, 桃林深处伴君娇。
云谷鹤峰 青山幽谷笛声扬, 白鹤振羽任翱翔; 往事前尘随风逝, 携手云峰隐仙乡。 蝶恋 挥泪别痴心, 只怨情长天未怜; 真爱永不悔, 盼君忆我千百世。
比武招亲 逍遥仗义管闲事, 欢喜冤家相敌视; 为解前仇泯旧怨, 招亲擂台来比试。 梦中大侠 小李子、志气高, 想学剑仙登云霄; 日上三竿不觉醒, 天天梦里乐陶陶。
拜月欺天 身处朝堂权术露, 谗言君主陷巫后; 欺天叛逆施毒计, 肉身啖魔召水兽。 君莫悲 红颜如月有圆缺, 君名逍遥莫悲切; 昨日总总心深种, 他夜梦里现芳踪。
再续未了缘 自古英雄出少年, 似水红颜惹人怜; 今生情尽空悲切, 来世再续未了缘。 苗族神殿碑文 蛇纹之姬,圣灵之身。
西疆斩风魔,东海杀雷神。 北荒伏火怪,南山收土妖。
终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 赵灵儿於成亲之夜所吟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酒剑仙 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
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癞。 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
干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 算命仙之吟 魔非魔 道非道,善恶在人心。
欲非欲 情非情,姻缘由天定。 赵灵儿在妖塔的磐龙柱上 仙灵仙岛藏仙踪,翩翩少年把仙求。
仙宫仙女不相识,错把牛朗当情郎。 十年前丁大伯所作的诗 春夏勤耕种, 秋冬收满仓。
儿女若不教, 老来没人要。 仙剑奇侠传2 诗集 忆年少 悠悠笛韵 望君远走 空留遗憾 灵山送君后 拒婚绝情怨 圣女离尘香魂散 叹而今 启心扉难 相思寄何处 望天边轻叹 随笔诗 竹风飒飒大侠影,杨柳袅袅月有憾。
青莲绽放谁见了,小星点缀名姝旁。 牡丹彩碟艳无双,公子心偏击女侠。
林间飘飘桃花雨,似泣有情人无缘。 随笔诗 灵散红尘渺无迹,月迷巴蜀似木人。
霜叶舞剑真似假,狐媚情仇有还无。 刀剑辉映情难禁,恩怨纠缠叹无份。
千里烟波寻踪影,神魔乱舞乱烟尘。 阿奴 笛音送客情依依,万般痴心葬雪堆。
如花苗女自梳髻,斩断姻缘为了谁。 定风波 平静江湖波澜生,舞剑霜飞刀光冷。
风定,烟水雨云各西东。 神魔相斗苍生恼,飘摇, 天蛇杖泣甥女渺,风云色变云黑罩, 祈祷,何年相守永桃夭。
游戏中诗 霜落倍凄凉,愁肠千百转。 齐弄霞 蜀山峰,入云霄, 掌门逍遥人品高, 平魔卫道不辞苦, 江湖奇人大英豪。
杭州村童 死生自有命,聚散皆是缘。 有幸说坤地,无心话乾天。
娲皇怜世意,苗裔永遵循。 悲悯人间苦,蒙怨亦无恨。
江宁算命仙与忆如对诗 六朝景色致陈迹,江南古都飞瑞雪。 玄武湖心青莲绽,金陵风云齐来聚。
子扬 家贫何所计,卖艺酒肆问。 岁岁复年年,旋舞不得闲。
宣樱 秋笛哀哀诉思情,软语绵绵忘忧心。 爱君择倩断恩义,幻歌声声为君唱。
荆州幻歌 人生漂泊无依,有如浮萍菱花,随水飘流。 酆都旅人 有缘系丝萝,兼鸟鲽两情深。
奈何命无后,无语问苍天。 冯和元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诸葛明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与归,宜其室家。 酆都宜家 风起天末杨别柳,月照陵上望故园。
鬼都颦儿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刻难为情。 鬼都司徒 解愁肠,度思量 人间如梦,倚笑乘风凉。
李逍遥 水涟溪畔忆旧梦,景在情断心凄凄。 虽见血雠不忍弑,干回万转君可知。
水涟溪苏媚 多舛红颜芳踪渺,挥别郎君断情恼。 人妖殊途难成双,愿汝永结秦晋好。
诉衷情·旖旎情 星沉月落夜闻香 素手出锋芒 前缘再续新曲 心有意 爱无伤 江湖远 碧空长 路茫茫 闲愁滋味 多感情怀 无限思量 一剪梅·寥落风 大梦初醒已千年 零乱罗衫 料峭风寒 放眼难觅旧衣冠 疑真疑幻 如梦如烟 看朱成碧心迷乱 莫问生前 但惜姻缘 魂无归处为请牵 贪恋人间 不羡神仙 眼儿媚·朦胧雾 身世飘零叹孤独 回顾盼相扶 情天不老 雷霆易逝 雨过云舒 相逢不忍轻离别 携手更如初 风疾波涌 采桑子·凄凉雪 刻舟行远人归去 笑靥无凭 私语无踪 魂断香销弃旧情 玄冰刻悔风吟恨 好梦成空 泪眼迷蒙 遥看春花朔雪中 谒金门·萧瑟霜 情眷恋 古往今来相看 几度流光人更远 伤离方寸乱 回梦空传幽怨 依旧尘缘未断 碧落黄泉寻觅遍 愁来天不管 御街行·失魂雨 纷纷雪落人飘坠 同死生 共玉碎 前尘后世君莫问 柔肠百结如醉 情丝未断 尘缘难了 萦绕千千岁 舍却残生犹不悔 身已空 尽成泪 路长梦短无寻处 总是情愁滋味 眉间心上 柔肠百结 尽付东流水 十年一剑(一) 苍茫蜀山觅仙踪 挥剑试问情 人间韶光几度 莫负好花好景 前世约 今生盟 翻覆六界 啸聚五灵 舍却三生石刻 补情天 再塑苍穹 十年一剑(二) 苍茫蜀山觅仙踪 挥剑难断未了情 千载之下同晓梦 生死不渝共鸳盟 永忆江湖初相逢 欲回人间共形影 海枯石烂心不弃 誓。
1、王诩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
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鬼谷一派;申、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
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2、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
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司马迁《史记》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可惜,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嫱,后世称为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4、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
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5、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
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