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仙女山
仙女山,在汉川城之南隅,并为此地唯一山丘,她兀峙川城,独成一峰,现已浓荫翡翠,景色宜人,并已建成为仙女公园。
仙女山称谓较多,据《南史》记载,因山形园,形似羊的脚掌蹄子而称羊蹄山。清代康熙年间,因山间长满了五颜六色的树榛杂草而称彩芝山,同时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在南朝时期县人周镛以取像神女阳台之说而称阳台山,并有碑记以作解释。俗呼仙女山。
仙女山为古代战略要地之一,南北朝时期北周与陈交恶,北周沔州刺史裴臼襄州总管请益戍兵,并迁城于此,以避水患和兵乱。
仙女山古代山上有许多胜景,如神女石、关羽磨刀石、仙人位、娘娘井等,这些自然景点,皆为人为定名而已。其中最有影响的古代建筑为仙女庙,仙女庙位于仙女山巅,相传是楚襄王与神女相会的地方,此庙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仙女庙,白墙黑瓦,单檐歇山顶,中为正殿,左右有佛堂,廊厨是僧人们引寝和膳食的地方,神女石位于庙堂之中,正殿供奉神女娘娘一尊,每逢岁初春间,便有许多香客游人在此焚香祈祷,敬奉神灵。由于前来烧香求福者络绎不绝,使仙女庙前,花草丛生,烟云缭绕。
仙女庙由于所处山巅,其状耸翠,冈阜迂回,势若飞翔,故清代汉川邑人熊兰咏仙女庙诗有"士女杂沓来,气灵兹山惯,山花自幽香,山鸟自零乱,流传几经年,无庸辨真膺,长啸遄归丹,含情忍回看",可见此山在古代为汉川城郊唯一游览、憩息的场所。
仙女山古代已成为人们游玩的胜地,所以古人注重对仙女山的保护。据清代志书记载,仙女山原为当地陈、段、邹之姓,住仙女山之阴(北)为祖产,后有人以图一家之利,而不顾一邑之害,在此开山凿石,毁坏山容,为保护其山不受破坏,清代知县卓振清发布禁止在仙女山凿山采石的禁令,并与居住在仙女山下的三姓交具领钱,由官府出钱不准凿山卖石的契约,而立案载于古籍为证。
而今仙女山已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有,因此保护此山风景就更应使广大民众恪守现行保护规则,把仙女山管理好。
仙女山、座落在汉川县城西南。
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
4公顷,但它有着 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 仙女山原名采芝山。
相传很早以前,住在山麓马家湾有一姓卞的人家,父子相依为命,靠种菜, 砍柴为生。 儿子辅华为人忠厚,孝敬老父,深受乡邻喜欢。
因家境贫寒,二十好几尚未成家,老父为这 事着急。 有一年春天,辅华种了满园丝瓜、日夜精心培育、不料只活了一颗瓜秧,第一年只长藤叶, 第二年只开了一朵花,第三年才结了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
这丝瓜晚上还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老人 怕不吉利,总想把它摘掉,辅华却舍不得去摘。
一天湾里来了一个云游道人,到瓜园边不住声地唱道:“好地气,好地气!”父子俩 闻声赶出门去来,再三询问。 道人才说:“中秋节夜子时,可将此瓜放到山上那一仗见方的 洞口就会见分晓,切记!切记!”说完人就不见了。
父子二人很惊奇,明白是神仙下界点化, 就把道人的话牢记心里。 中秋节夜,辅华于子时前往山上,一连绕山走了三圈,未见有洞。
正犹豫间,突见前面 金光一闪,现出了一个大洞,辅华赶到洞口将丝瓜放进洞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出现 一道台阶直通洞底。
辅华顺着石阶步入洞底,见洞内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见辅华就叫道:“这位大哥,快救我出洞!”辅华问:“大姐是那家闺秀?因何被关在洞中?”姑娘 含羞地答:“我家住在蓬莱,姓杜名媪,因与大哥有一段姻缘,便偷偷离开瑶池, 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将我压在这山内。
太白金星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将开山钥匙化作 丝瓜,让你开洞救我。”辅华一听,急忙扶着仙女出了洞。
一声巨响,洞门又关了。 第二天,仙女和辅华结婚了,杜媪教村里的姑娘织布裁衣,为病人采药治病,乡亲们没有 哪一个不喜欢她的。
一年以后,王母娘娘发现杜媪私自与辅华成婚,恼羞成怒,便派天兵天将将杜媪拿回天庭 问罪,重新将她压进采芝山底。 乡亲们思念杜媪,为了感谢她的功德,将“采芝山”改名为“仙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