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为一年之末的最后一个农历月份,俗称为岁尾,又称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称为嘉平月。
“腊”,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尔雅》载:“凡年末岁初之交,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将过年直称为“祀”即取义于这期间要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古人称之为“腊”或“蜡”,周朝时“腊”专祭祖先,“蜡”专祭百神。秦汉时统称为“腊”,夏及汉后各朝,“腊”皆举行于农历十二月,故世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腊月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正月
正月 lunar January; the first month by lunar calendar
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
正月,又称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们说的“春节”,被称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古称“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作“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从殷商起,就将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时算起,谓之“元旦”或“元日”。自从凯撒创造了《太阳历》,即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当然,现在提起“元旦”都很自然地想到公历的一月一日,这是民国以后的事。咱老北京把正月初一称作“大年初一”或“大年禧”,“大”是热闹的意思,也就是这一天要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1、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就是一月。
2、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3、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腊月。
4、成语寒冬腊月,即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5、古六历都是农历,其中的夏历在汉武帝时代起流传至今。
6、夏历建寅,正月的说法有三种:
① 阳历正月是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
②与寅月大体同时的那个阴历月,是夏历的阴历正月,
③在大众口语里,正月通常指农历正月,大众习惯重视初一十五等农历内容,而在古今数术学(周易预测等文献)里,正月一般指阳历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