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分观物篇、观物内篇,合共12篇卷。
她将天地万物归于天数之中,以数为为太极点而论事。 一。
皇极经世,内容庞杂,号称万里数。他是用:1。
元会运世年月日时规律起数法。2、动植物的通数、体数、变数。
3、卦《值》气。4。
吕律声音,字韵5,河图天地全数。5。
先后天象数。6。
大小运数。其它象数,各有专书论之。
它的主数计算,元会运世法是:一元12会、一会30运、一运12世。其实就是年月日时天象扩大数,在这里反应了一个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全息理念。
?二。卦值气 1。
一年24气节,以12位定24气节。12年12个小会。
皇极经世书,是以中气为先,不是一般的建月,是按立春、雨水等,而是以冬至始:子会--冬至--小寒,辰会--谷雨--立夏,申会--?处暑--白露等法。 2。
推年卦,每六十年甲子一轮,其甲子起巽卦。按先天易二进制法倒退至恒卦止一轮。
3。值月卦,是以24气节为主,每月值五卦,以冬至子月起首,从复卦顺至震卦。
如:冬至、小寒--子月,复、颐、屯、益、震;大寒、立春--丑月,噬嗑、随、无妄、明夷、贲。余推之。
4。值时卦,一日为一小元,统十二时时辰为12小会,一时辰为一小会,时卦以子时开始、同月冬至子月一样。
三。元会运世数序 皇极之数有元会运世之分,但其有四组变换方式。
1。元、经会、运、世。
2。会、经元、运、世。
3。运、经元、会、世。
其第一组只用寅卯辰三会,不是推算个人之事。第二组是用于个人一生大事,皆可称之为日月星辰。
日主乾为元,月主兑为会,星主离为运,辰主震为世。?4。
月是会,但并不是纯指出生之年的年月日时之月,而是指元会运世在会中所列数字,为第一个基本数字。 5。
月即是指年月日时之月,月下为运。故此子平术以大运从月柱而出。
当然内有数理在内,一生之在运细节,皆以月之基数而统计出来,故铁板神数加则法诀中有,兑为后少女,集中一网收之语。?四。
以元经会大小运数 元即始。 会运世皆始于元。
元有两种,生天地之始者为太极,卦象者乾元,至归者坤元。乾卦由姤卦天阳始生,坤卦自复卦地阴始生。
这便是天根地窟。故以太极而观天地。
天地虽大乃形气之凝结也。 五。
以会经运生物用数 一会三十年运,当一月三十日,共十二会。 而大小二运长消进退之数尽其也。
于十二之中,三分不用而用其九。64卦上下体为三百八十四爻,多当策数,其全体皆是。
去乾坤坎离四卦24策,分主四时24气,为用数者360策,用数则270。?六。
以运经世观物理数 以运经世,已具以会经运在中。 一会统五卦,卦各分六爻、分六运,通五、六三十运。
一运 小分六卦,各随六卦之爻变为卦。一卦管十年,三十年为一世,则六十年为二世。
周一纪六甲。64卦只用60卦,则360爻,当期之日。
天地交泰,不交则否,天地之气,运否而随,随而泰,自北而南则治,泰而盈、盈而否,自南而北则乱,乱久复治,循环消长,验之历代天行此运,人事此理,经世之要尽在其中。 易数无穷,与天地之数为始终,天地三十六、六数二十四,合而成六十,而总始六六者,天三乘二,地二乘三,六而合之,则十二日,十二时。
一年12月,运12世,元12会。古往今来,无不包括,从时推日,日推月,月推年,年推十二万九千六百之全数,不外月30日,世三十年,会30运,周六十甲子而衍伸之,衍伸何穷?周于全数,则亦必有终。
?七。声音唱和万物通数 物有性情形全,则有声音,在声音,则有吕律,有唱和。
声音唱和与万物数通,举正音而声在其中,律数而吕在其中。声音之道根于四象,四象之立本于极数,极分阴阳,阳数天一,一衍而十,数起十干;阴数地二,于衍十二,数起十二支。
合阳刚太少,数得四十。合阴柔太少,数得四十八,是为四象体数,四乘四十,阳得160,四乘四十八,阴得192。
声阳属天,天干十,律阳从声,音阴属地,地支十二,凡十二音,吕阴从音,行至于九而止,其后三数,则无声无字。声本天而以吕地,唱地音;音本地而以律天和天声,于天之用声。
分平上去入,为112。皆以开发闭音和之。
于地之用音,分开发收闭为152,皆以平上去入之声唱之。唱和之通用,律吕之调匀,阴阳之交济,皆天地自然之吹而万应四方 ?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的名字命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分为三个部分,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半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其余类推。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上新一天的分界线是午夜十一点,而不是现行公历使用的十二点(零点)。 23-1 子时 属于 水 1-3 丑时 属于 土 3-5 寅时 属于 木 5-7 卯时 属于 木 7-9 辰时 属于 土 9-11 巳时 属于 火 11-13午时 属于 火 13-15 未时 属于 土 15-17申时 属于 金 17-19 酉时 属于 金 19-21 戌时 属于 土 21-23 亥时 属于 水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 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 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
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
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
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