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为经的书,在内典里的分量,不言而喻,我想阁下让大家来评论,显然自己也已看过,既然看过,我相信阁下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部书是命理大原则的指导,我们看经,凡是经,都不是教人小法,不是传授具体的功用,而是讲规律,讲法则,是高屋建瓴的总结,所以这部经,在当代命理小圈子里,多数人对它评价不高,因为大多数人是想学具体的算命方法,而不是总结命理的抽象知识,所以要看这部经,一定要在对命理实践比较有体会以后,那么才可以受其启发,悟其未悟,出凡入玄,非是等闲。
简言之,玉照定真经,名至实归,玄妙通透,久读自悟,勉之。
“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段话出自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这是“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据《晋书•郭璞传》(唐房玄龄等撰修)载:“郭璞字景纯,河东闻人也。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辞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容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这些记述看似充满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郭璞也确实是博学之士。他曾注《乐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等,人们称他为文学家、神学家、训诂学家。
同时,郭璞的相宅实践也非常多。《晋书•郭璞传》中记有他为司马睿卜建邺等地的经过;为母亲选墓地之事;为他人相墓地之事,等等。
特别是他用“阴阳望气说”观谏司马睿:“臣前云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加4离',厥象年烛,疑将来必有薄蚀之变也。 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有青黑之气共相搏击……'观谏司马睿天有示意,必须马上停止大兴刑狱,司马睿果从之。
从郭璞所使用的“阴阳望气说”来看,郭璞不仅对阴阳学说了如指掌,而且能熟练自如地将其用于实践,并以“气论”的思想贯穿之。这在他经常所做的相地实践中,应该也是如此。
因此,民间流传郭璞作有《葬书》。因为《葬书》中的主要论点是“生气论”,与郭璞的思想极为合拍。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葬书》在解释“风水” 一义时首先从气的观念人手,认为阴阳交感所产生的生气会乘着风势而飘散,如果有水流加以界隔,生气就会停聚。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生气是内聚并运行于土壤中,外溢而化生成山脉(其形状运势像龙,故在风水中将 山脉称为龙,在平原地带没有山岗的地方,也将河流视为龙,叫水龙)、土垅等外 在形态,有了河流水系,就把山岗、土垅界隔开了,生气在土壤中的运行也就被阻隔并由此而累积、会聚。古人通过山川水系以及城郭等的围合使生气不会被风吹散, 使生气在运行过程中能得到止息、会聚,这就叫风水。
由此可知,“风水” 一词作为专有术语在《葬书》中正式出现,至少说明了风水作为一个术业,已经从实践活动上升到系统理性的层面,已经开始确立自身的理 论体系,对风水的本质也有了更明晰的洞悉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