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两篇是系统讲五行体质的。
阴阳体质其实不只分为两类,而是三类,一类体质是偏阴的,一类是偏阳的,还有一类既不偏阴也不偏阳,那就是阴阳平和体质。
区别是偏阳还是偏阴,最关键是要看这个人的体质特征是偏热还是偏寒,要是偏热肯定是偏阳体质的,偏寒肯定是偏阴体质的。
偏阳体质
偏阳体质的人,有四个特点:一是偏热,二是偏燥,三是偏动,四是偏于亢奋。这四点中偏热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总是内热、内火重,那么肯定就是偏阳体质。
偏热即是体温较正常偏高,怕热,喜欢喝冷水;还有一点就是比较干燥,皮肤水泽度不够。动作上,偏于动,比较外向好动。
偏阳的人阳盛了,阴往往就不够,所以这种人易患阳亢的热性病,比如大便干燥、疖子,容易上火、头晕、失眠、心悸、心慌,等等。
综上所述,偏阳体质是指具有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的人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长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这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容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证。
偏阴体质
偏阴体质的人,他的主要特征也有四点:一是偏寒,二是偏湿,三是偏静,四是偏低沉。
偏寒就是体温较正常稍低,怕冷。这是偏阴体质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总是内寒外冷,这个人肯定就是偏阴体质的人。湿气较重,从皮肤上来看,偏湿,到冬天容易生冻疮。在言谈举止及性格表现上,偏于安静,不好动。这种人容易患寒证、虚证。
总的来说,偏阴体质是指具有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面色偏白而欠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容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发展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证。
在做自我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说每一个人每一条都符合的,很多人会发现,有几条符合,有几条又不符合,这就需要抓主要矛盾,要注意自身所有的表现中,是偏热较多还是偏寒较多,这一点是一个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阴阳平和体质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阴性体质和阳性体质两种。
这两种体质的人应该如何来进行养生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1。
阴性体质者阴性体质者的各个方面都以偏静为主,因此在调养时要侧重于让其活跃多动,经常接触阳光,但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做剧烈的活动,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而止。 阴性体质者经常接触阳光,是为了采自然之阳气,补人体阳气之不足。
最好住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阴冷环境会使身体热量散失过多,直接损耗阳气,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阴性体质的人比较怕冷,是“春捂”的特别拥护者。
即使在酷夏,也要少吹冷气。“秋冻”也要视情况而定。
“动生阳,静生阴”,阴性体质的人在形体锻炼方面,要以动功为主。比如跑步,但注意不要剧烈地跑,跑到微微出汗就可以,若是跑到喘不过气来,氧气供应不足,做无氧运动反而不好。
当然,运动量也是因人而异,如果体质是偏阴性强一些,其在五行里是属水,则运动也可以适当加量。 阴性体质者体内阴气偏盛,相对于阳性体质而言,阴性体质者的身体功能偏弱,应当重点补阳气。
中医认为肾主一身的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改善阳虚体质应重点调补脾肾。
选材可用:银杏、人参、肉桂、冬虫夏草、鹿茸、红枣等。不过,但凡是药物都有自己的偏性,所以除非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否则不要轻易自行进补,那不但起不到强身、健身的作用,反而会有害健康。
另外,因为补是为了帮助阳气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进补时注意不要过量,过量会伤身,以身体能够逐渐吸收为宜,慢慢达到阴阳平衡。特别注意:人参、鹿茸、肉桂不适合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阳性体质者阳性体质的精神调养应以静养为主,因为阳性体质者多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因此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平素在工作中,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量少与人争,以减少使自己情绪激动的机会,同时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因为精属阴,所以阳亢阴虚者要适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就会伤精损阴,所以要节制性生活。
阳性体质者多活跃好动,性情急躁,调养时应以静养为主。平时外出注意防热避暑,不宜做剧烈运动,适合细、匀、长等慢型运动。
阳性体质者多阴虚,因此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一些凉性偏阴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有燥烈偏性的东西。属寒性食物的有桑葚、马齿苋、蒲公英、苦菜、白菜、黄花菜、冬瓜、西瓜、苦瓜、紫菜、海带等。
凉性食物中的玉米、梨、香蕉、白果、橄榄、菊花、丝瓜、黄瓜、萝卜、芋头、空心菜、豆腐、绿豆、木耳等。 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阳性体质的人则应少吃。
阳性体质者往往阴虚,因此要注意多吃一些补阴的食物。如鸭肉,可滋阴养胃。
《本草汇》说鸭肉“滋阴除蒸”,而《随息居饮食谱》中则称它能够“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另外,鸡蛋、牛奶、梨、枸杞、银耳、黑木耳、蘑菇、绿豆芽、百合、葡萄、柚子等,都是很好的滋阴之物。
此外,阳性体质者多体形瘦小,而瘦人多火,经常会感到手心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熬,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阳性体质者四肢温热,总比周围人穿得少,但不管怎样禁冻,肩、背、胸、腹这几个部位要保护好。
对于阴阳平和之人平时只要注意饮食起居合于常规,适度运动,劳逸结合,同时保持心情开朗就是最佳的养生方式了。 总而言之,不论是阴性体质,还是阳性体质,都是因为身体走了阴或阳的两个极端,呈现了明显的身体偏性才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患病。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借助环境、饮食等的力量对此进行适当调节,将靠近阴阳两个极端的身体恢复至平和体质,这才是阴阳两种体质养生调理的关键之所在。
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学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其具体分类方法有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以及禀性勇怯分类法等。
一、体质分类的方法
中医学用阴阳学说来阐述生命运动的规律,说明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所以,中医学主要是用阴阳学说从生理功能特点对体质加以分类。本节对体质的分类采用阴阳分类法。应当指出,体质分类上所使用的阴虚、阳虚、阳亢以及痰饮、脾虚、肝旺等名词术语,与辨证论治中所使用的证候名称是不同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种在非疾病状态下就已存在的个体特异性。
二、正常体质
“阴阳匀平,命之曰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是阴阳消长动态平衡,所以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
(一)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其身体强壮,胖瘦适度,或虽胖而不臃滞,虽瘦而有精神;其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随和、开朗,食量适中,二便调畅,对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阴阳乎和质者,不易感受外邪,少生疾病,即使患病,往往自愈或易于治愈:其精力充沛,工作潜力大,夜眠安稳,休息效率高。如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或慢性病患,则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二)偏阳质
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偏阳质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为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以及出血等病症。
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有耗阴之热。兼之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则必将加速阴伤,而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三)偏阴质
偏阴质是指具有偏阳不足、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多见形体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
偏阴质者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后多从寒化,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具有这种体质的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
345612
脏色是脏腑特有的外在表现,指五脏精气显露于外的颜色。比如一人面青,说明是肝有问题。(心-红色,脾-黄色,肾-黑色,肺-白色,肝-青涩),如果某一人面色明显的偏差,可以很容易治疗得的哪方面的疾病
阴阳体质,中医人分三类,阴脏人,阳脏人,平脏人。
阴脏人的特征是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体多后仰(主要是阴盛阳虚)
阳脏人的特征是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狭,体多前倾(主要是阳盛阴虚)
还有一个是平脏人,就是不胖不瘦(阴阳平衡,气血调匀)
胀满,指的是某一个或某一些脏腑之气停滞,停聚于一处形成的撑胀感。症状是胃脘或腹部膨胀,腹皮绷急,但触摸并无板硬、紧张的感觉。
五脏应四时比较简单,穴位有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内经有“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的说法。也就是春天刺井穴,夏天刺荥穴,长夏刺输穴,以此类推。每条经的五输穴这就不讲了,哪都查了到的。至于如何看出,这个不好讲,只能说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刺下去就看到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