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有缘起法可以解释算命

一、既然说我们都在缘起法内,那岂不是说事情都是注定了吗

万事万物都处于缘起法规的体现,但不一定处于因果报应。

果报的形成需要的是缘,而不仅仅是因。没有缘的作用,就不会出现果。

说所有事情是因缘凑成,却不能简单的说是在等待果,因为在这句话中忽视了缘的意义。没有缘,就没有果。

不是所有的因都可以成熟,这就是缘的意义。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

佛法所说的因果的规律,正确的说应该是“缘起”的规律,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有“因”,而后在缘-外部条件-的促进和转化的帮助下,使“因”成熟而出现“果报”。果报又会转生新的因、新的缘,再促进新的果,一切都是如河流一般,是变迁不停的,但这个规律是一定的。

这个规律不是因果宿命论,在宿命论中,只有因和果,所谓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但是在佛法中,还有缘的概念更重要。

因,就比如是种子;缘,就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比如营养、水分、月光、温度等。无论因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后期的修行、忏悔、修正等行为方式,鼓励善缘,隔绝恶缘,使善果正常生长,恶果失去结生的条件。

佛教的缘起不是让我们坐等,不作为,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使已有的善因,增加使之成熟的外缘助力,使之结生善果;已有的恶因,控制它成熟的外因,使恶果不生。否则,善的种子没有营养滋润,一样无法生长,恶的种子,随其自便不加控制,就会如杂草蔓生,使正常的作物无法生长。

所谓算命,从佛法上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佛法是讲迁变的,随着缘的变化,事物的发展就会变化,结果就会变化。从迷信上讲,其实算命看到的是你的因,就是说过去种下的种子。

但如果没有缘,仍然是空幻的,相当于播下种子却不耕耘除草、施肥、灌溉,最终这样的种子也出不了果实。所以真正能看到你的未来的人,一定会告诉你要准备什么、要注意什么,而不是让你做梦一样躺着。

他们其实就是在告诉你如何培养生成未来果实的“缘”。

二、我不理解缘起法

所谓缘,就是原因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

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起的理论,与“偶然因生”等理论相对,以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和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最早的缘起说是“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说,主要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但后来各派对缘起的认识和解释各有不同。中观派和三论宗主张“性空缘起”,认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体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

用“三界唯心”、“唯识无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大乘起信论》作“真如缘起”,《胜鬘经》等作“如来藏缘起”,均以佛心、法净心为世界的根源。

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用判教形式概括为四种:1、业感缘起。由烦恼恶业招苦果,因果相续,六道展转,生死轮回,为小乘之缘起观;2、阿赖耶缘起。

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以现行诸法为缘,生烦恼恶业而招感苦果,三世因果辗转相续,为大乘始教之缘起观;3、如来藏缘起。又名真如缘起。

如真或如来藏为染净之缘所驱,生种种事物,其染分现六道生死轮回,其净分现四种圣人,为大乘终教之缘起观;4、法界缘起。法界通常指真如、实相等,即真如法性之本体为一法界。

又为一切法缘一切法成一大缘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生一法,一与多、心与境等圆融无碍,为圆教之缘起观。

三、请问大师:什么是缘起法

缘起法是佛法的核心。核心就是佛经上说的“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生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是内因,缘是事物生成的条件。一切事物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缘起法中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详细说明了生命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有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他们是相依的因缘生灭在相续流转,是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个生命在生死流转(实际上,这中间没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但这要解释明白,就很高深了。刚刚学佛的初进者,可以先不去琢磨这一层)。

四、什么是缘起法的空性见

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解释1编辑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缘起的定义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

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

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缘解释1编辑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缘起的定义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

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

「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

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

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法,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楞严经疏》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

」这说明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

主要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学说。尽管各宗各派的经典根据、论述说法不同,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解释宇宙万法起灭,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稻秆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

」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缘起性空」,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知缘起而有的一切法虚幻不实,即能从缘起法中见到诸法的空性,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因此《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成佛」,故知欲成佛道,必须谛观缘起。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缘起的意义缘起论显示世间上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所生起,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

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此外,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若能正观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

烦恼是系缚。

五、静界法师讲缘起法

缘起法 编辑缘起法是佛法的核心。

无论信佛和不信佛的人,如果对佛教的缘起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当下就会受益。中文名缘起法目录1 内容2 历史内容编辑缘起法的提出,一是在佛经里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还有一段论述被记刻在印度达阿育王石柱上:“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

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由此可以看到缘起法的重要性。

而前五百年前,佛陀反复把他领悟到的缘起法的道理讲给弟子,使他们得以解脱。对于现代人,这是最好理解的,如一层薄纸,一捅就破。

受过一般教育的人,也能听懂。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生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

因是内因,缘是事物生成的条件。一切事物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缘起法,即佛陀于菩提树下悟出的佛法,又叫“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有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他们是相依的因缘生灭在相续流转,是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个生命在生死流转,实际上,这中间没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其中,共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第一重,过去因到现在果:过去因,为“无明”和“行”;现在果,为“识、名色、六入、触、受”。

第二重,现在因到未来果:现在因,“爱、取、有”;未来果:“生”和“老死”。历史编辑缘起法,(论因说因)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在说明苦集灭三谛的偈文说:「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或译作:「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吾佛大师说」。此偈系阿说示(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宣说释尊的教法,经说舍利弗闻是法已,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四圣谛中的“苦集灭”谛讲的是因缘法:“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一切法的生起和消灭同样是从因缘而产生的。佛陀最主要的开示就是生灭因缘,这也是佛法所建立的缘起法的主要标示,是与外道与世不共的特质,所以佛陀说法的主题就是论因说因――即以因缘为主而教化众生。

经典里记载,舍利弗未归依佛陀前,归依的是六师外道中的一位师父。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了较早亲近佛陀的马胜比丘。

一个修行人的威仪就是其内在的展现,舍利弗非常有内涵智能,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与众不同,马胜比丘庄严肃穆的威仪使他非常感动和震撼,所以马上就去亲近马胜比丘:“你师父是谁?学的是什么法?”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的大师是释迦牟尼佛,他讲的法就是“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这个偈子很出名,舍利弗在听这个偈子的当下就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初果)。

他回去后高兴地告诉好朋友目揵连,他们两个都是领导人物,非常有智能内涵,各领导着二百五十人的修行。目揵连听舍利弗说后,就欢喜地一起来见佛,很快归依佛陀随佛出家。

半月后,佛陀在为长爪梵志开示时,出家后的舍利站在佛陀的身后,当下就证了阿罗汉。舍利弗听到缘起的偈子当下就证初果,出家半个月后就证阿罗汉,慧根非常非常深,所以后人都认为舍利弗是大智能者。

论因说因就是在点出因缘法的殊胜,而佛法的特质就在因缘法上,能把握这点,就知道佛法与外道、一般思想的宗教及哲学间不同的特质就在因缘法上。“以有情为中心,论到自他、心境、物我的佛法,唯一的特色,就是因缘论。

「杂阿含」说:「我论因说因。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如果有人问你佛法在讲什么?你可回答:“佛法讲的是缘起论,不是唯心论或唯物论,不是一元论或多元论,也不是一神论,是因缘论。”

《杂阿含》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就是条件,以条件来集起世间,而所谓的“世间”就是五蕴、六处、烦恼。其实世间就是指我们的身心以及身心作用所起的烦恼;还有身心以外山河大地一切法叫器世间,没有生命的“无情”。

有生命的叫“有情”,这里所说的世间就是有情的身心以及所起的烦恼。有因有缘,就是有主要的条件和次要的条件,当众多的因缘条件集起时,就会产生有情的身心,那就是“有因有缘集世间”。

而“有因有缘世间集”,这个“世间集”与“集世间”哪里不同?集世间是在讲它的条件,是因;世间集就是它的成立,是果。其实都一样,因为有种种的因缘条件就成立了我们的身心(世间一切法),这完全是因缘聚合而成的。

“有因有缘灭世间”,不管是我们的身心还是山河大地的变化消灭,也都是随因缘的转化变异而变动消灭。产生这些变化的也是因缘条件,当具备了这些变化的条件时,这个世间(身心以及山河大地)就一定会坏,它是必归于灭的。

舍利弗从这个偈子中马上就能明白缘起法的意义,体会非常深。一切万法(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因缘条件是很复杂而不是单一的。

凡是缘起而形成的一切法(身心与山河大地),由于因缘条件的变动,最后必然会归于灭。这个涵义告诉我们:因缘法通两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