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听姓名算命

一、用名字算命可信吗

嗯。

其实这不可信的。。网上正是利用人们对这的好奇心,,看到了这种算命的总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命怎样自己的婚姻。。生活。。甚至一生。

我觉得并不需要什么算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呢。。你就算知道了又怎样。。只有自己才可以改变自己不是吗。

就算他算命的准吧。。呢算好了就好。。算不好这不是徒添烦恼吗?还不如不去知道。。顺其自然。

而且许多名人说的都还是呢句话。。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不是算命的手中、、

相信自己能找个好归宿。。好人生,,好道路。。不比听呢些网上啊。。算命的说一大堆的好吗?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算命的不可能帮你去找个好姻缘好人生。

真正给自己好道路的永远只有自己。

相信自己吧。。不要去相信呢些。

不要忘记。。说不定在诱惑你去算命的人也许也正在为自己某钱。。谋人生。。谋财富、、谋婚姻啊。

lz相信自己啦。。婚姻如果是注定的呢人还要思想干什么。。你说呢?

二、名字的好坏和人的命运有关

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

一个符合命理五行、数理格局的吉祥名字,对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事业有极强的灵动力和暗示力,增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这不能说是迷信,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两周时代的中国人,已经在取名方法上总结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左传·桓公六年》记鲁桓公的嫡长子出生后,曾问名于大夫申繻。

申繻绣以为取名有五法六忌。五法是:1.信法,按出生时的实际情况取名;2.义法,以祥瑞取名;3.象法,以身体某部位象自然界某物取名;4.假法,借万物之名取名;5.类法,以和其父相类相关的事取名。

六忌是:1.不可用本国国名;2.不可用本国职官名;3.不可用本国山川名;4.不可用某种疾病名;5.不可用牲畜名;6.不可用礼器和货币名。 申繻之"五法六忌",作为比较系统的"取名之道",自然是代表了当时鲁国学人对姓名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

特别是"六忌"之说,直接与周人事神诚惶诚恐的社会思潮相关,惟恐"以国(取名)则废名,以官(取名)则废职,以山川 (取名)则废主,以畜牲(取名)则废祀,以器币 (取名)则废礼"(《左传·桓公六年》)。 但是中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实践中的取名之道,作为一种历史的具体的文化现象,则远远不止这"五法",更不尽为"六忌"所限。

仅以最常见的取名方法论,就有以下24项之多: 1、纪时法。即根据出生的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取名。

2、纪地法。即根据出生的地方取名。

3、纪事法。即根据出发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

4、纪德法。即根据出生时曾给本身或父母恩德之人的姓名取名。

5、纪人法。即根据出生时有意无意之踩生(泛指婴儿出生后第一个进其家门的外人)者姓氏取名。

6、应梦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母亲或父亲所梦事象取名。

7、应筮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占卜结果起名。

8、应兆法。即根据婴儿出生前后某些兆象起名。

9、应念法。即根据婴儿出生时长辈的感想意念取名。

10、应象法。即根据婴儿出生时的相貌、体形等某些生理特征取名。

11、表德法。即通过取名表达对某种道德情操向往和实践的意愿。

12、仰贤法。即通过取名显示对先哲前贤的仰慕。

13、言志法。即通过取名抒发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4、托寄法。即通过取名寄托长辈对婴儿的种种期望,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等名;或弭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名;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名 15、用典法。

即从诗文词章成语典故中摘字取意而起名。 16、连姓法。

即将姓氏与名连成一个现成词汇。 17、命理法,即依所谓生克理论等取名。

18、顺序法,即以出生顺序为名,如阮小二、阮小五之类。 19、体重法,即以新生儿体重斤两为名,如九斤老太之类。

20、物名法,即申绍所谓假法,假借万物之称为名,天地山川、矿植动物、珍宝器用,无不可假。 21、加减法,即姓氏笔画作加减后为名,如《镜花缘》中王主、卫玉、王三、王丰、玉五、王壬、王毛、王金八兄弟。

22、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如关盼盼、李师师、苏小小类;亦有直接与姓字重叠为名的。 23、镶边法,即用相同部首偏旁之字为同辈家族或家庭成员起名,是谱系起名格式的一种补充或替代。

24、生肖法,即以婴儿出生年之生肖起名。 此外,辛亥革命以后,又有译音法(即以外国语词汇的汉语译音为名)、合姓法(即以父母姓氏合并为姓名)等相继行世。

纷繁的取名方式,造成了中国姓名文化的绚丽多彩。虽然中国一姓一时一地的同名现象也不少,但与许多国家如"汤姆"、"乔治"、"亚当"、"玛丽"、"安娜"等名以数十万计来比较,仍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现象,自可引为中国姓名文化的独具特色。惟眼花缭乱之际,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有若干轨迹(或称准则等),为绝大多数人取名时所遵循,虽然不载经典,不入法律,但确实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传承使然,形成了社会的潜意识。

它们也是取名之道的一个部分,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辨识: 一、趋时尚 综观几千年中国取名史,断代之时尚性特征是如此强烈。自商汤的六世祖上报甲开始,历代商王均以十干取名,如成汤名大乙,以后有太丁、仲壬、太甲、太庚、太戊、仲丁等等,因兵败而自焚的商朝末代统治者纣王,名辛,所以又称帝辛。

换了今天,谁要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为下-代取名,很可能被人讥为浅陋平庸。然而当时无论是安排农事生产或进行巫筮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在权贵者看来,这却是最好的称谓。

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根源于蒙昧时代的原始泛神观念还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因此,人们又特别爱用动物的称谓来取名,著名的便有董狐、竖貂、阳虎、乐羊、触龙、西门豹、项燕等多人。

两晋南北朝时,吏治黑暗,世风颓败,士人名流,竞慕虚玄,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又成一时风气。如"之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