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给武则天算过命的人有很多,因为武则天非常相信命理说。
但是,记载有名有姓的只有两位,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李淳风是当时的御用术士,精通命理与占课,甚至因此而封官。
唐太宗宠幸武则天后,宫里发生几起怪事,太宗听到一些影射武则天的话,就叫为其算命,李淳风为武则天算命后没有说话,只是捋着胡子笑了笑,然后就仰面看天,此时武则天不过是一个年轻的才人,太宗见李淳风笑,也就不以为然。但是后来,武则天竟然刺死一匹西域进贡的烈性宝马,此马踢死踢伤十数名饲喂它的宫人。
太宗大怒,但更担心武氏的厉害。此时以为长安最有名的民间术士袁天罡正在长安街头讲法,太宗秘密将他带至宫中。
袁天罡擅长麻衣相法和星宿,见过武氏后,即告戒太宗:此女子龙发凤睛,隐隐有帝王之气,若不及早处置,三代后必取代唐而自立。太宗大惊。
武则天发小冯小宝和神秘剑士明崇远(也有记载为明清远,明崇岩。相传为李元吉嫡子。)
刺杀袁天罡。是日太阴蔽日,太宗愈加恐慌,自此冷落武则天。
武则天时期的十二卫,直接沿用的唐朝制度,十二卫分别为: 1.左卫 2.右卫 3.左金吾卫 4.右金吾卫 5.左领军卫 6.右领军卫 7.左骁卫 8.右骁卫 9.羽林卫 10.虎贲卫 11.千牛卫 12.豹滔卫 其中,1~8为8个衙卫,即政府机关。
与军队联系不大。 9就是羽林军。
保卫皇城(京城)安全。 10~12是虎牛豹三个卫队,保卫皇宫(皇帝)安全。
至于人名,因为实在是虚构之说。大部分在历史上是查无此人。
恕我无能,帮不上忙了。编制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
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
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
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
(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概述 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
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1382)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身着金飞鱼服,佩秀春刀的锦衣卫官员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
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为“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
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
北司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
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以及对官吏的清廉要求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高度要求。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
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
历史上确实有安定公主。对于安定公主的死,一直存在争议。
在历史文献中,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卷四的本纪第四、《唐会要》卷三的皇后,都只记载了安定公主的暴卒,而宋朝的文献《新唐书》卷七十六的列传第一、《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却提出武则天自己才是杀害安定公主、并嫁祸王皇后的凶手。
扩展资料:
安定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长女,早夭,是太平公主的同母姐姐。
她的死亡使得高宗李治对结发妻子王皇后恨之入骨并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废后事件。因而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益人。
664年,唐高宗与武则天下诏追封小公主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于德业寺以亲王葬仪隆重迁葬于崇敬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安定公主
武周建立的原因,既不是因为唐的暴政导致的农民起义,也不是因为异族的入侵,最多只能算一次政变。
武周消失在历史舞台,也不是因为武周本身统治的问题而导致的农民起义,也不存在其他政权的强大将其推翻,最多算是一次禅让。
武周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是武则天之前皇帝的延续,武则天之后的社会情况,也是武周的延续。因此武周与唐朝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血缘上,都一脉相承。
它与明成祖朱棣的登基,有一定的可比性,明朝有朱棣,还是明朝,唐朝有武则天,也还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