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规划的范围达15.8平方公里,其中公园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居住及科研教育用地5.8平方公里, 覆盖了水濂湖、水濂山的主体部分及其周围区域。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带、五点、八片区”。一轴即承接 新城区的生态休闲景观中轴线,北起东莞大道南外环入口,南北贯穿,直达水濂山顶峰,与已建成的水濂山大 道(双向六车道,全长5.5公里)基本平行,成为都市发展轴的延伸部分;两带即林荫景观带与滨水景观带;五点 是标志塔、景观平台、音乐喷泉等五个主要景观节点,统领整个区内的景观组织;八个功能片区包括水濂湖中 心公园、科普观赏植物园、特色风情主题公园、水濂山郊野公园、数码港、大学城、水濂山庄、御花苑及其周 边居住区。
南城水濂山地区占地10平方公里的公园区。
为了进一步整合水濂山地区的可建设用地,确保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继水濂山森林 公园规划获市政府审批后,南城区开展了水濂山地区概念性规划。
该规划的范围达15.8平方公里,其中公园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居住及科研教育用地5.8平方公里, 覆盖了水濂湖、水濂山的主体部分及其周围区域。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带、五点、八片区”。一轴即承接 新城区的生态休闲景观中轴线,北起东莞大道南外环入口,南北贯穿,直达水濂山顶峰,与已建成的水濂山大 道(双向六车道,全长5.5公里)基本平行,成为都市发展轴的延伸部分;两带即林荫景观带与滨水景观带;五点 是标志塔、景观平台、音乐喷泉等五个主要景观节点,统领整个区内的景观组织;八个功能片区包括水濂湖中 心公园、科普观赏植物园、特色风情主题公园、水濂山郊野公园、数码港、大学城、水濂山庄、御花苑及其周 边居住区。
水濂山旧称彭峒山,由于方圆十里群山连绵、飞瀑流泉、树木葱翠,自明清以来有许多名人雅士到此登临观赏,并留下了“彭峒水帘好景致”等诗文佳句。据清代《东莞县志》等史料记载,山上原有始建于宋代的西山寺、东山寺及东山书院,半山处亦有观音庙、白衣庙、吕祖庙等庙观,香火曾盛极一时,乃明代东莞八景之一。
水濂山森林公园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目前为止共修复建造了西山古寺博物馆、水濂洞天、天池、梦溪探胜、古庙广场、水濂山湖、园中园、小蓬莱阁等主要景点和12座亭台楼阁等配套设施。公园西面建设已基本完成,建成了较完整的四条登山路径,可通往公园各处景点。同时,南城区办事处还对公园内被破坏的山体和林相进行了修复,种植大量的乔灌木,现有一百多种树种,是市植物园的植物展览和教育基地。
今天的水濂山森林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健身和教育为一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散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