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高安采茶戏悲瞎子算命

1. 赣南彩茶戏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

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

这种戏,尤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

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的时间,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这一阶段。 起源 江西采茶戏,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

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从唱采茶歌发展为采荼戏有几个阶段。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每句仅有四句唱词,如"春日采茶春日长,白白茶花满路旁;大姊回家报二姊,头茶不比晚茶香。

"这种小曲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采茶歌再经发展,便由来茶小曲组成了"采茶歌联唱",名曰"十二月采茶歌"。

如"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佃了茶园十二亩。当面写书两交钱。

二月采茶。

"后来,"十二月采茶歌"又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行列,成为"采茶灯","采茶灯"的主要唱调是[茶黄调]、[摘茶歌]、[看茶调]、[报茶名]等。

它由姣童扮成采茶女,每队八人或十二人,另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手持花篮,边唱边舞,歌唱"十二月采茶"。这种"采茶灯"形式简单,纯属集体表演的歌舞,但是它已向采茶戏迈了一步。

明朝,盛产名茶的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即从"采茶灯"中八个(或十二个)采茶女中分出二人,为旦角大姐、二姐,再留一个队首作丑角,正好是二旦一丑的"三角班"。

姐妹二人表演上山采茶,手持茶篮,边唱边舞,唱着"十二月采茶歌"(每人轮唱六个月);扮丑角的手持纸扇在中间穿插打趣。这就是原始节目《姐妹摘茶》。

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型了。

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 采茶戏因是从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影响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茶事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的歌和舞;如果没有采茶歌、采茶舞,也就不会有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许多省区的采茶戏。所以,采茶戏不仅与茶有关,而且是茶叶文化在戏曲领域派生或戏曲文化吸收茶叶文化形成的一种灿烂文化内容。

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与之有交互影响的关系。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

其产生的时间,较采茶戏和花鼓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大致相差不多。

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等都比较接近,所以在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收、相互营养的交叉关系。

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的,是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饮茶;是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须臾不能离开茶叶。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也称临川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

汤显祖的剧作,注重抒写人物情感,讲究辞藻,其所作《玉茗堂四梦》刊印后,对当时和后世的戏剧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点上,茶使汤显祖在我国戏剧史上所起的作用,当不会限于流派的一个名字上。

又如过去不仅弹唱、相声、大鼓、评话等等曲艺大多在茶馆演出,就是各种戏剧演出的剧场,又都兼营卖茶或最初也在茶馆。所以,在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统称之为“茶园”或“茶楼”。

因为这样,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是由茶馆支付的。

2. 有没有抚州的采茶戏MP3的,谢谢

采茶戏 渔网会母 A.mp3 采茶戏 渔网会母 B.mp3 采茶戏 渔网会母 C.mp3 采茶戏.rar 采茶戏-孟姜女哭长城(上).mp3 采茶戏-孟姜女哭长城(下).mp3 采茶戏孟姜女哭长城.mp3 采茶戏桃花女.mp3 恶婆婆与贤小姑.mp3 抚州采茶戏《小和尚锄茶》.mp3 抚州采茶戏表妹戏表哥.mp3 抚州采茶戏蠢子卖鞋.mp3 抚州采茶戏打眼.mp3 抚州采茶戏驸马请罪1.mp3 抚州采茶戏驸马请罪2.mp3 抚州采茶戏公公扒灰1.mp3 抚州采茶戏公公扒灰2.mp3 抚州采茶戏后母虐子后母虐子 全集.mp3 抚州采茶戏-货郎戏姑嫂-曾黎明经典影视.mp3 抚州采茶戏小和尚锄草.mp3 抚州采茶戏之《龙凤环奇缘》.mp3 赣南采茶戏 十八摸上集.mp3 赣南采茶戏 十八摸上集_001.mp3 赣南采茶戏 补皮鞋.mp3 赣南采茶戏 姑嫂换夫.mp3 赣南采茶戏 老少配.mp3 赣南采茶戏 刘三妹 上.mp3 赣南采茶戏 刘三妹 下.mp3 赣南采茶戏 试妻.mp3 赣南采茶戏 王小二过年 龙红.mp3 赣南采茶戏《搭渡上广东》.mp3 赣南采茶戏《卖花记》 01.mp3 赣南采茶戏《卖花记》 02.mp3 赣南采茶戏-钓拐.mp3 赣南采茶戏-挖笋.mp3 赣南地方半班《青龙山》01.mp3 赣南地方半班《青龙山》02.mp3 赣南地方半班《青龙山》03.mp3 赣南地方半班《青龙山》04.mp3 赣南民间古文 牛头歌.mp3 高安采茶戏 闯关.mp3 高安采茶戏 断鸡.mp3 高安采茶戏 孙成打酒刘小琴 夏旭萍.mp3 南昌采茶戏 逃之夭夭.mp3 南昌采茶戏《方卿戏姑》.mp3 南昌采茶戏打底劝夫.mp3 南康采茶戏《大睄表哥》全集.mp3 南康采茶戏《卖杂货》全集.mp3 南康采茶戏《盘花生》全集.mp3 南康采茶戏《瞎子闹店》全集.mp3 宁都采茶戏《罗帕宝》.mp3 瞧妹子.mp3 劝世文-刘开发.mp3 王婆骂鸡.mp3 正餐锣鼓.mp3 jiuxia.net/html/youxiwaigua/xiqugequ/201404/12-11527.html 这里是下载目录,需要更多的剧目这里看过来 jiuxia.net/html/youxiwaigua/xiqugequ/ 点击页面的迅雷高速下载就可以下载。

3. 睡能告诉我高安有哪些风俗啊

高安九大人文习俗 1.九道婚俗 2.斗牛 3.早起挑水 4.二八过大年 5.上梁 6.贴”挂钱” 7.小女孩不拜年 8.寿诞 9.庙会 “九道婚俗” 在高安、丰城等地农村中曾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婚俗,即“九道婚俗”。

这一风俗虽不乏封建落后的内容,但它凝集着历史,体现了一时一地的风俗民情;从它的变迁中,我们更不难听出时代进步的足音。 所谓“九道婚俗”,就是一对夫妻从结识到结婚需要的九道正规礼仪,这“九道婚俗”分别为:相亲、过门、订亲、送日子、圆房、哭嫁、婚礼、闹房、回门。

所谓“相亲”,即为第一次见面。男女双方选个好日子和地点,然后,男女双方及双方父母、媒人和男女双方嫡亲属约8-10人到选定地点见面。

如男女双方均表示没意见,男方当时就要向女方付上见面礼,见面礼一般金额不大,聊表心意而已。事后,由男方出钱宴请双方所有到场的人。

所谓“过门”,就是男女双方到对方家去认门认亲。“过门”的日子也是要择良辰吉日的。

先是男方备上几斤肉、几斤面条、几块糕点来到女方家,女方家爆竹迎接,杀鸡款待,然后由女方父母带男方去认识女方本家亲属。男方到女方家一般是早上来,而且必须是2个成双数来。

吃过早饭,男方再邀请女方到自己家去吃中饭,女方家也必须成双数人来到男方家。女方来到男方家,男方父母必定要向未来的儿媳妇送见面礼,有送钱的,有送手镯、耳环、戒指的。

女方回家,男方还必须打发女方一身上好质量的衣料。 “订亲”,即是男方向女方付足一定数量的“礼金”。

“礼金”多少由男方女方共同拟定,一般数额较大。除下“礼金”,男方还必须向女方家送去猪肉200-300斤,面条100斤。

“订亲”之日,女方家要宴请所有亲戚和全村人。“订亲”之后一般来说基本确定夫妻名份了,双方没有特殊理由,不得罢婚。

“送日子”:“订亲”之后,男方可以确定个日子作为结婚之日。男方到女方家把女方的生辰属相抄来,即为取“庚贴”。

“庚贴”必须用红纸写,写了后再请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和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说合“八字”。男女双方“八字”合了,互不相克,那么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再用红纸写上结婚日子送给女方家。

若女方家接受了,双方就都会投入紧张的嫁娶准备工作中。 “圆房”:婚礼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在新床四角分别燃上四支蜡烛,然后挑选二男童二女童分别坐在新床四角,请村中年纪、辈份大的婆婆主持圆房,说些吉祥、如意话,当然多是早生贵子之类的话。

婚礼前一天晚上,在女方家也有一道习惯,那就是“哭嫁”。这一晚,母女俩同床共枕,母亲哭着向女儿交代一些为妇之道、居家过日子的经验,教导女儿要孝敬公婆、团结邻里、夫妻和睦等等。

母亲还要向女儿赠送一些压箱钱或其它一些金银之类的饰品。有些即将出嫁的姑娘还制作了不少手工精湛的鞋垫,在这一天夜里也会一并压在箱底。

结婚这天,母女俩再一次抱头痛哭。还有些地方的嫁娘从结婚头一天起就用节食或干脆什么也不吃的方式来表示对父母的不舍和依恋。

当然,最热闹、最隆重的还要属结婚这一天了。男方家请来一班吹鼓手,十几个青壮年肩扛长杠浩浩荡荡开向女方家。

来到女方家,女方家把一系列嫁妆(诸如:桌椅、沙发、挂衣柜、电器之类)全部,挪到门口用长杠绑抬。新娘头戴红盖和新郎相携,或坐汽车、或坐自行车、或骑马。

一路吹吹打打来到男方家。先是拜天地祖宗、后拜客。

拜客时客人应向新夫妇赠送拜礼钱,多则不限,少亦不怪,随客心意。拜堂完毕,双双入洞房。

新娘则把从娘家穿来的红袄绿裤红鞋收起来,这些衣物是万万不准再带回娘家的。否则,女方有克夫或被休之嫌,娘家则有招惹霉气之嫌。

结婚的当天晚上,不论贫富,都要请锣鼓来闹新房。众人们簇拥着新郎新娘唱歌,跳舞,猜谜语,散烟敬酒,玩起来热闹有趣。

闹新房时,大多数地方只炒米花,煮豆子,烧茶备酒招待来宾。待新人玩累了,众人才散去。

结婚后三天,新婚夫妇双双出门,男的看望岳父岳母,女的看望双亲、哥嫂、弟妺等亲人,俗称“回门”。回门那天,男方要向女方双亲赠送礼品,女方娘家则酒席迎接。

当天下午,夫妻必须归家,风雨无阻,不得留住。 “九道婚俗”在这些地区流传了数百年,如今的年青人中,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热衷于这样繁琐的礼俗了,但他们的父辈却大多是从这九道婚俗中走过来的。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回顾历史,更能使我们感到昔日的封建,激起我们对今天的自豪和对现代文明的热爱与向往。 ------------------------------------------------------------- 斗牛 高安素以“高安黄牛”闻名省内外,而涂家村则更因斗牛会而名声在外。

涂家村每年农历五月初,都要举行一次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斗牛会。 在斗牛会场上,一头头牛健硕膘悍,大多在三四百公斤左右。

主人为了这天的比赛特意帮牛儿洗了澡。经过梳理了的毛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很是招人喜爱。

人们一边观看斗牛比赛,一边留意观察哪头牛威猛结实,准备等比赛结束后出高价买下。 一头头经过主人精心梳洗打扮的参赛牛儿相继出场。

进入赛场后,两头牛为一组,拉开争斗架式,用牛角相互顶。

4. 广西彩调剧的特色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

它起源桂北,分布甚广。彩调剧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区。

因方言差异,各地名称不一:桂林一带称“彩灯”、“彩调”、“唱灯”;平乐、荔浦、柳州、河池一带叫“采茶戏” 、“调子戏”;百色和南宁等地区则称为 “大采茶”、“嗬嗨戏”、“咿嗬嗨”;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最为普遍。1955年,才统一定名为“彩调剧”。

艺术特点 歌舞并重,尤其在“三小戏”中更为突出。音乐唱腔分腔类、板类、调类三种。

同一曲调,可以根据行当、人物的不同,在板和腔上加以变化,有“调多共用,板腔细分”之说, 如:腔类按行当定名的有老旦腔、摇旦腔、小生腔、旦脚腔、丑脚腔、老生腔、娃仔腔;按人物身份、职业而分的有相公腔、化子腔、媒娘腔、强盗腔、和尚腔、神仙腔等;按劳动和日常生活分的有挑担腔、划船腔、挖地腔、梳妆腔、饮酒腔等。板类有诉板、哭板、骂板、忧板等。

调类有比古调、走马调等。此外,还吸收民间说唱音乐的一些曲调,如鲜花调、渔鼓调、零零落等。

音乐伴奏分左、右场,左场为弦管乐,以调胡为主要乐器、还有扬琴、琵琶、三弦以及唢呐、笛子等;右场为打击乐器,有锣、鼓、钹等,锣鼓点常用的有“一条龙”、“三点头”也叫“长锣”、“一钹”、“三钹”“四钹”等。 彩调表演中眼、手、身法、步法的基本特征大部分体现在小旦和小丑(包括小生)这两个行当身上,丑旦次之。

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很富有本剧种特色,基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仅丑角步法就分矮桩、中桩、高桩和高低桩四大类,如“蹩脚步”、“扭丝步”、“蹬踢步”、“试探步”、“横挪步”“矮子步”等。

旦角的“踵步”、“碎步”、“云步”等。扇子、手帕、彩带是彩调表演的三件宝。

其中扇子是最主要的一件,扇花的舞姿也有数十种之多,如:三打五动、圆球扇、高低扇、蝴蝶扇、遮羞扇、摆扇、摇扇、抛扇、滚扇、波浪扇、合壁扇、反接扇等。表演中可将扇子当作扫帚、雨伞、划浆、撑篙、刀枪,真可谓万能道具。

各行当的亮相也称“亮台”,作多达十余种。有台角亮相、开扇亮相、抬扇亮相、压扇亮相、侧面亮相、遮羞亮相等。

小生和旦角常用的有金鸡独立、伏虎卧龙、醉仙卧枕、回头望月、秋波回顾等。

5. 江西赣南采茶戏有哪些

艺术特点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

小丑及小旦 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二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

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爽朗大方、乐观风趣和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演唱时,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载歌载舞,活泼轻松。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为主,高矮步法相结合,节奏明快,颇具特色。

反丑:多是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其表演常摩拟一些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猴子撒尿”、“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等。脸谱抹白鼻子,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演大同小异。

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少妇。表演矫健优美、朴素大方。其“扇子花”比小丑更为丰富,既能单手打扇子花,也能双手同打扇子花。其身段动作有:梳妆挑帘、园手摘茶、伞花、开门关门等。其基本步伐有八字步、跷步、踮步、磨子步、磋步、碎步等等,真可谓千姿百态。

传统剧目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原有100多个,其中一部分已经失传,现保留的传统剧目有90多个。如:《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卖杂货》、《上广东》、《双检菌》、《瞎子闹店》、《卖花钱》、《香火龙》、《阿三打铁》、《五岭之春》、《花灯仙子》、《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睄妹子》、《补皮鞋》、《钓?》等等。这些剧目,多为喜剧,反映了赣南广大劳动群众(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等)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不靠完整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是靠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表演唱腔取胜,百看不厌,久演不衰。

推陈出新 近年来,赣州采茶歌舞剧团又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的爱》等新剧目,并进京汇演,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及其它数十个单项奖。昔日的山茶花,今天开放得更加烂漫。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