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
生于1937年5月,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1978年公派至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英语及语言学,1980年回国。1986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4日病逝,终年59岁。
以下摘抄:
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钟书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
“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有两段婚姻,但是没有孩子 。
第一任丈夫王德一:
钱瑗与王德一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认识的,当时两人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负责画画,并且都非常有才情。毕业后,两人又同时留校做了老师,文革初期,在钱瑗的主动示意下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1968年初,两人结婚并搬入了历史系单身教师宿舍。婚后钱瑗夫妇俩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王德一与钱钟书、杨绛夫妇的关系也非常亲密,杨绛还亲手帮王德一理过发。可文革时期,王德一却被安上了“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不断地遭到批斗,最终不堪其辱在自己的隔离室北面窗户的暖气管上自杀身亡。王德一去世后,钱瑗便搬出了北师大历史系的集体宿舍,回到了娘家与父母住在一起。
第二任丈夫杨伟成
王德一去世后几年,钱瑗一直过着单身生活。直到1974年,钱瑗才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了新的家庭。而此时,杨伟成与前妻的儿子已经18岁了,当上了继母的钱瑗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杨伟成两个孩子的爱。
杨绛先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
生于1937年5月,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1978年公派至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英语及语言学,1980年回国。1986年晋升教授。
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4日病逝,终年59岁。
以下摘抄: 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
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
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钟书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
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先生,即使是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在立交桥下、公园门口、人行道边,看到算命先生的卦摊,而且为这些算命先生捧场的人也不在少数。
心理学家对算命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fi']发现,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够说得如此之准,其实只是利用人们的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把人们引入到自己的“陷阱”之中而已。
算命先生往往善于观察人们的心理,并懂得利用这些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算命先生向被算命的人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语意不明确的,因为晤意不明确的问话,往往容易让人们向自己认定的方向去推测和想象。
例如有时算命先生会问:“你家门口是否有棵大树?”如果有,你就会认为他果然能掐会算;如果没有,他会一本正经地说:“哦,没有最好。”好像他原本便希望没有这棵树。有时算命先生会说:“你这个人和水是比较有缘的。”这样的话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很多联想。如果你的名字中有个“水”字或者带有三点水的偏旁,你便会想: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和水有联系呢?如果你是在水利部门工作,你也会很奇怪:他怎么知道我的工作和水有关呢?如果你家附近有条河流或池塘,你同样会吃惊:他怎么知道我的住处旁边有水啊?如此等等。不用算命先生说出些什么,你自己已经联想了很多。
人们都有一种“自我求证”的心理,当其受到某种暗示后,大脑中会立刻浮现出一系列与此暗示有关的内容。因此,当听到算命先生说你“与水有缘”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把自己一切与水有关的经历或事物都找出来,来证明自己确实与水有关,甚至会把自己某一次游泳时发生脚抽筋的事都联系到这里。因此,你会觉得:真是神了!他怎么知道我的命和水有缘呢?
算命先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向人们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让人们自己去求证,以使信息的模糊性具体化,让被算命的人觉得他们真是神机妙算,可以洞察天机。而事实上这一切却是被正在算命的人自己“算”出来的。
“算”术高超的算命先生往往都是善于设置“心理陷阱”的高手,他们能够从很多细节中发现和总结有效的信息,抓住被算命人的心理,在询问以及对话中对被算命人进行不动声色的暗示,使其主动钻进自己设计好的“陷阱”之中。例如,算命先生总会告诉被算命人要心诚, “心减则灵”,这其实就是对他们的一个肯定性的暗示,让其对自己持赞同的态度。在产生信任的前提下,被算命人的思路就容易顺着算命先生的某种提示越走越远。并在算命先生提出的一些模糊性问题下,努力进行回忆与联想,主动证明这些话的准确性。
“自我求证”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而算命先生恰恰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达到了自己骗财的目的。了
看了《我们仨》,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写的生女儿的经历,很有趣很喜欢,遂摘录在此。
钟书先生不擅长家事,像她的另一个孩子,所以暂时给这一段起名“杨绛的两个孩子”。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
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好在我当时是闲人,等孩子出世,带到法国,可以托出去。
我们知道许多在巴黎上学的女学生有了孩子都托出去,或送托儿所,或寄养乡间。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
女儿,又像锺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锺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
在低等动物,新生命的长成就是母体的消灭。我没有消灭,只是打了一个七折,什么都减退了。
锺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我:“晚,季(季康,即杨绛——编者注)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锺书很郑重其事,很早就陪我到产院去定下单人病房并请女院长介绍专家大夫。
院长问:“要女的?”(她自己就是专家,普通病房的产妇全由她接生。)锺书说:“要最好的。”
女院长就为我介绍了斯班斯大夫(Dr Spence)。他家的花园洋房离我们的寓所不远。
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
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
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
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
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
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
“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据说娃娃是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
我还未十分清醒,无力说话,又昏昏睡去。锺书这天来看了我四次。
我是前一天由汽车送进产院的。我们的寓所离产院不算太远,但公交车都不能到达。
锺书得横越几道平行的公交车路,所以只好步行。他上午来,知道得了一个女儿,医院还不让他和我见面。
第二次来,知道我上了闷药,还没醒。第三次来见到了我;我已从法兰绒包包里解放出来,但是还昏昏地睡,无力说话。
第四次是午后茶之后,我已清醒。护士特为他把娃娃从婴儿室里抱出来让爸爸看。
锺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阿圆长大后,我把爸爸的“欢迎辞”告诉她,她很感激。
因为我当时还从未见过初生的婴儿,据我的形容,她又丑又怪。我得知锺书是第四次来,已来来回回走了七趟,怕他累坏了,嘱他坐汽车回去吧。
阿圆懂事后,每逢生日,锺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日。可是也难为了爸爸,也难为了她本人。
她是死而复苏的。她大概很不愿意,哭得特响。
护士们因她啼声洪亮,称她Miss Sing High,译意为“高歌小姐”,译音为“星海小姐”。单人房间在楼上。
如天气晴丽,护士打开落地长窗,把病床拉到阳台上去。我偶曾见到邻室两三个病号。
估计全院的单人房不过六七间或七八间。护士服侍周到。
我的卧室是阿圆的餐室,每日定时护士把娃娃抱来吃奶,吃饱就抱回婴儿室。那里有专人看管,不穿白大褂的不准入内。
一般住单人房的住一星期或十天左右,住普通病房的只住五到七天,我却住了三星期又两天。产院收费是一天一几尼(guinea合1.05英镑,商店买卖用“镑”计算,但导师费、医师费、律师费等都用“几尼”),产院床位有限,单人房也不多,不欢迎久住。
我几次将出院又生事故,产院破例让我做了一个很特殊的病号。出院前两天,护士让我乘电梯下楼参观普通病房——一个统房间,三十二个妈妈,三十三个娃娃,一对是双生。
护士让我看一个个娃娃剥光了过磅,一个个洗干净了又还给妈妈。娃娃都躺在睡篮里,挂在妈妈床尾。
我很羡慕娃娃挂在床尾,因为我只能听见阿圆的哭声,却看不到她。护士教我怎样给娃娃洗澡穿衣。
我学会了,只是没她们快。锺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
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
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我们在伦敦“探险”时,他颧骨上生了一个疔。我也很着急。
有人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