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马哈/摄
与雁共舞
文/邓开衡
以雁为题,开讲座、写宣传片、树楼盘、吟诗作赋、著书立说,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恣肆汪洋如江海,可以说盛明明乃中国第一人。此前有人涉及,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自《周易·渐》以降,有《诗经·小雅》及后代诗文,多有写雁抒怀,却难以蔚为大观。盛明明,乃雁城人士,生于斯长于斯,与大雁结缘,情愫暗许,守候眷恋,从而对“雁”有更深邃的破译。
他总在穿越于远古,抑或在当代红尘中盘桓,多少星雨几许日月,溅落和镀亮了眉间。他总在颦笑之间寻找,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从古之大家的诗词歌赋,寻找大雁生命之痕的真谛与神奇,那被风吹瘦的凝眸里,有太多的沧桑和深情。当湘江奔涌呼啸,他接住第一个浪头时,看见大雁直奔湘江而来,那雁舞沧桑几叠的身影,带来他一树婆娑的激情,化作让精灵栖息的朴桷,让秋冬雁归来不再南去。
千万里之外,大雁何以劳顿?西伯利亚的风,从秋到冬吹落了几千年,却吹不灭他案上的灯光,思绪中的水鸟飞离家乡往南往南。是北方的秋冬太寒太冷,还是水草枯萎,耐不住的饥寒有了时令的迁徙。那云太高,大雁精神的高度更高,在九千米之高度扶摇直上,揽云弄月,逐风追电。于是,他如庄周梦蝶一样,化为一尾大雁,在苍穹写下了“一”字和“人”字的文化密码。风雨、寒冷、天敌、疾病、饥饿,这一切注满双翼的沉重,以飞涉险很昂贵很艰难,在他看来是一种凄婉和壮阔,因为他雁之飞翔,形相与灵魂融为一体。
或许,他和雁有中途停留的时候,那一片陌生的水草,那一方熟悉的阡陌,只是行旅的驿站,在写满故事的羽毛里,增添了失落和喜悦的插曲,却丝毫不影响执着的信念,把时间的碎片缀联起新的传奇。太匆匆,那阡陌纵横的风景,水草的茂盛,明明挡不住你的起飞。因为,往南再往南那里有一片你的美穴地。
大雁南来北归千万里,你总想印证大雁飞翔盘旋的蛛丝马迹,为何年年痴心不改那鸿鹄之志?
盛明明,雁城之子,看到了一种精彩的人生风景,一种人如雁雁如人的写照。我在惊喜国家级颁布的《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中,看见他的名字赫然在现。获得此殊荣的寥若晨星,是各省在社会科学领域著作等身学术研究的名家,而在全国企业家中仅他一人。我们仅仅看到的是盛明明光鲜的一面,自他辞掉令人羡慕的公务员之职,下海经商后开疆拓土,风生水起。他背后透支的精气神,只有精灵的大雁知道,大雁是他的守护神。月落日升,风雨莫测,他在湘江之畔遥望天边,意念中的大雁,精神的飞翔总是不期而至,每一片羽毛注满力量,昭示他在人生中坚挺起美好的憧憬。
于是,他慧根盘扎,灵珠在握,构筑在湘江之畔的楼盘“湘水明珠”。江水蜿蜒珠链般串联起这座城市,而“湘水明珠”是镶嵌在这珠链上的翠玉,其设计建筑科学新颖,独出心栽。其间的文化长廊,是当今人文与自然最经典的书法石刻,多少蜚声中外的书法家在此留下墨香引以为荣。
他以成功的企业家形象出现时,我们看到的是他文化的力量。他从建筑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等,构筑他的建筑体系,他最好的风水就是人的操守,正是弥久不衰的为商之道。有一著名学者说,在谦恭和骄傲之间,我选择骄傲。这凸显了一种文化和人格自信。他在摆渡峥嵘岁月时,兼而有之。他的谦恭与人平等对话,从清朗的骨骼里透出一种高风亮节的美德;他的骄傲彰显一种大格局大包容,在运筹帷幄之中具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圣山。他最先的鸟图腾的崇拜,立在他的圣山上无坚不摧。大雁足备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融化在血液中,于是他的飞翔有了张力和弹性。他用心砚研磨出激情,激情为墨,写下了大雁凄婉壮丽和对生命庄严的承诺。
他写“雁归来”,还是那让盛明明景仰的“大雁”,是他献给雁城最经典最华丽的礼物。“雁归来”,是他最精心打造的第三期楼盘。当大雁南飞在衡阳平沙落雁时,那呼啦啦集中于一起映亮了湘江这一片水域和水草精灵的舞蹈,是那么优雅和壮观,这也是他最美丽动情的风景,让他思接千载,神游八荒。他读王勃名篇《滕王阁序》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读寇准《舂陵闻雁》“谁道衡阳无雁过,数声残日下舂陵”;还读范成大的“世传阳鸟不过衡山,至此易回。然则桂林尚有雁声”;还查阅《会稽典录》,据记载甚至连越南也可见大雁。他在学术上的思辨性和缜密性,注定了他的殚精竭虑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去科学印证。他已蜕变为一尾大雁,他知道衡阳就是大雁家族最集中的地方,再往南大雁稀少,道路艰难,离家离友人更远了。
于是,在衡阳“平沙落雁”之地,构筑他的“雁归来”。
这里有风水之妙,文化之深,楹联之典,建筑之美,书法之绝,功能之全。融皇家建筑之华丽,集苏州园林之精巧,有雁为题的碑林诗海,楼台亭阁,赫然醒目的是高耸入云的42层城市天际线,其屋顶造型以雁翼为形,大有腾飞之势。
这是雁城的象征!
在“雁归来”的宽阔幽静的会客室,我有幸观看了他亲自撰写的“雁归来”宣传片,其文字的张力、画面的惟美,相得益彰。我在惊诧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倾慕:形式的新颖,内容的丰富,画面感的冲击力,非大手笔难以驾轻就熟。点一墨痕,千年的情愫流光溢彩;抹一帧画面,氤氲的古韵风华幽香。随着轻飏的音乐,典雅的解说词凸显唐诗宋词元曲的遗韵,绕梁不绝。词中的名词、形容词作动词,通感的手法比比皆是,很有弹性韵律节奏扑面而来,能把解说词写得如此优美,并把画面和谐统一起来,让我大开眼界,望尘莫及。
平心而论,我遥指诸多的作家、学者、评论家,能让我心悦诚服的寥若晨星。有些人一部书洋洋数几十万言,除了陈词滥调,就是炒炒冷饭而已,却看不出有什么称道的才情。物欲横流,你方唱罢我登场,以文欺世盗名,获取光鲜的虚名大有人在,于是我耻与为伍,在冷峻之中的狂,狂得不屑一顾。
认识盛明明在几十年前,几次谋面而过,浮光掠影。尔后有人谈起他事业的辉煌,作为企业家,我们看到他几十年在江湖磨砺一剑,剑指东西南北,光芒四射。当我走进他的内心,与他促膝长谈时,颠覆了我对他不单是企业家的想象,以此清晰地领略到他作为学者型吐虹披锦的才华。
他谈释道儒,谈文学、戏剧、音乐、建筑、哲学等,在谈古论今中谈得最多的是“大雁精神”。我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可见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已经达到造诣高远的境界。 于是,我望见了一个翩翩少年在雁城一隅,心安若水,静如处子,在一个长者的引领下,思想的触须伸展在林林总总的书籍里,浸淫着一抹抹暗香,外面的喧嚣潮水般退去,他如闯进菜园子的牛犊,鯨吞着知识的养料,沿着知识的阶梯攀登。这少年就是他,那老者就是他的父亲。在雁城文化部门任职的父亲,学富五车,一管笔在文字上跳舞,抒写了整个人生春秋。其书法高古健迈,能把一部部经典的戏剧台词,默写得一字不漏,足见高深的功力。那一盏灯光,总把他父亲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那么高大,也把他的一盏思想照亮,我自芬芳,炸裂青春,与书为伴走向成年。
多少年后,在2013年11月《衡阳晚报》的周末版头版,以黑体醒目标题推出:全国社科名家盛明明撰文谈读书。他以“书是人类登天的梯子”为题,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阐述了读书的要旨。文脉行云流水,内容丰富,论点论据论证充分,把一个“读书”的命题,剖析得深刻具有哲理,并给人启迪和思索。此文并非洋洋数万言,只是在对开报的一版上,抒发感言心迹,却言之有物,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句句风华,可见其文化沉淀之深厚。现择及一二以作欣赏:
人们常说伟大的成功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其实巨人也会死的,肩膀会消失的,其实就是巨人们留下的智慧之书把这些成功者举向了高空。
这本书成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圣经》,他们甚至坚定地相信,即使他们死了,匍匐在这本书上,这部圣书也能够把他们带入天堂。
如果分句分行,就是一首意象飞扬、宏旨深远的情感诗,哲理诗。读这篇文章,像读一部厚重的书,里面承载的容量和底蕴很广阔很深邃,可以看见大雁留下的踪迹,大雁就是飞得高,才看得远么?!
在衡阳电视台,盛明明开辟了《雁城说雁》讲座,娓娓道来,语惊四座。是大雁精神点燃他的激情,烛照他的慧眼,铸造他的人格,他在《易经》《诗经》《楚辞》里走来,走了几千年,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中迂回,在婉约和豪放之间勃发,宣讲着大雁意象中羁旅的乡愁,爱的传奇。六讲之后震撼雁城,收获到无数的粉丝。他知识的渊博,非但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是灌注他对大雁独特理解的思想体系,让人受益匪浅。
接下来有人的著作请他作序,他以其文风之特色而赐文,或高雅深邃,或大俗通雅,无不从容,入情入理,有的放矢,增色亮彩。
接下来他把自己放在书海遨游,走向湘江一脉眺望,在巨浪排空之上,只见大雁在盘旋飞翔。那是他的精神之鸟,与此共舞,舞出八面来风,云蒸霞蔚,向我们精彩诉说着“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