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论算命袁树珊

1. 有高人能告诉我 袁树珊 的一生吗

袁树珊,名阜,以字行,生于1881年8月9日(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家住扬州南乡袁巷。父开昌,字昌龄,深谙经术,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后寓镇江城西,以医为业,全活颇众。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叔父开存,字春芳,亦精医术。堂兄桂生,名焯,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不仅是我国开办中医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最早倡导者之一。清末曾与同仁创办《医学扶轮报》,并著有《桂生丛堂医案》。

袁树珊,幼承庭训,亦精医术,尤精命理,是闻名海内的医家、星相家。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旱烟袋,走路时习惯将两手叉在背后。好与士大夫往还,吐属浩浩落落,听者忘倦,暇则读线装书,经史百家之属,皆能通知其意。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其旨趣可见。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1925年仲冬,著名学者罗振常(罗振玉弟)为其《六壬探源》一书作的序言中,述及他久闻其名而无缘谋面,直到是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 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香港,后迁台湾,1968年11月8日病故,终年87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2. 韦大师算命是不是准的

韦千里是鼎鼎大名的大师。应该很准。

民国以来素有“南袁北韦”盛誉的两位大师——袁树珊和韦千里,并誉为吾国南北两大师,今两大师皆已仙逝。韦千里祖师一生享誉命相界。于在世之时,将知命识相六十余年的智慧及钻研心得,戮力于培植命理界后进不遗余力。在西安事业时期,宋美龄女士曾找韦千里祖师占卜六壬神课,所言皆验。当时蒋夫人赠送几十块大洋给韦大师,使韦大师扬名而与袁树珊大师同享“南袁北韦”的大名。

韦千里不仅精于命相,也精于六壬卜课,有一例:“韦千里五术功力深厚。素有“南袁北韦”之享誉。其面相,八字,六壬,卜卦之神验,无人能出其右。

3. 旧馆有名的算命大师

旧时的算命馆吧,总得取个名堂的,谁开这个总得有名有号的,譬如叫忘忧堂呀,幸运馆呀,反正就好口彩的名字了。

而那个算命师,不一定是行不更名坐不改性的,非得实名制的。一般人也不在乎他是张三、李四、王麻子,算准才是硬道理的。

所以,开馆不必有名,有名也未必是大师。是不是有名的大师,一般不看他是否开馆的,而是看他能否出书,凡能出书的都能称有名的算命大师了。

师者,有文化能写书的。旧馆譬如任铁樵,袁树珊、韦千里、徐乐吾都算有名的算命大师了。

但有些开馆的忙,他门庭若市,未必有时间,干那流名千古的事,那后学只能称他无名大师了。

4. 谁帮我解释一下称骨论命批语

想了解称骨论命就要先从起源说起, 关于八字算命术的起源,一般认为起源于东汉。

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一是阴阳五行,一是天干地支。 阴阳五行自战国末期到两汉之际,逐渐统摄万事万物,把各种文化纳入其框架之内,为八字算命术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天干地支产生于夏商之际,天干最初用于纪日,称为十日。地支称为十二辰。

天干地支这个名称是东汉才确定的。商代把二者结合起来纪日, 自甲子始至癸亥终,共六十日。

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建武30年(公元54年)。纪月、纪时较晚,大约在唐代。

东汉建武30年以前,干支仅限于纪日。应用于纪年后,八字中有了四字。

几十年后,班固的《白虎通义》中,提到有人利用干支推究命理。此后,三国时的管辂,东晋的郭璞,南北朝时的陶弘景等人都对算命术有所研究与补充。

但理论粗糙,方法简单,范围狭窄,没有繁衍开来。到了唐朝,李虚中精通阴阳五行,能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推断其一生的贵*寿夭、祸福吉利凶,据说是“百不失一二”。

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在此基础上,演进为用年、月、日、时的四柱法,共八个字,所以也称“八字”。可见,八字算命术从萌生到定型,始终为干支纪时的应用这个因素所制约。

稍后,徐子升《渊海子平》问世,是八字算命史上的重要书籍之一。明清两代,八字算命术更加普及,风靡朝野。

一系列命理学书籍应运而生。有代表性的有宋代京图所著明代刘基作注的《滴天髓》,明代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张楠的《神峰通考命理真踪》,清代沈孝瞻的《子平真诠》、陈素庵的《命理约言》,近代袁树珊的《命理探源》等。

简而言之,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时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即八字)就是命。不过仅凭干干巴巴的八个干支,没法推算贵*吉凶。

于是和阴阳五行纳配,使天干地支具有了阴阳五行的属性,具备了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且衍生出刑、冲、害、合等多种关系。

此外还与四时五方、昼夜阴晴等因素相结合,拼凑成一个算命体系。生克关系又代称为正印、偏印,伤官、食神,正官、偏官,正财、偏财,比肩、劫财十种,统称“十神”。

八字算命术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运。命侧重于论贫富贵之类相对稳定的人生内容,运则侧重于讲吉凶福祸之类动态的人生问题,即通常所说的命运。

运包括大运、小运和流年。运一般从生日算起,按阳年阴年生男生女,结合节气、月份排算。

流年又称太岁,按人出生后所经历的每一个年份的干支排算。 除了命、运,还有神煞、纳音五行、胎元、命宫等概念。

所谓神煞,是把一些干支间的特定组合固定为格式,一旦这些格式在人的八字中出现,就称作某神某煞。神为吉星标志,煞为凶星标志。

比如吉神“文昌贵人”主聪明过人,气质雅秀;凶煞“阴阳差错”主婚姻不顺。由于一些神煞名称听起来玄虚神秘,所以常被江湖骗子用来蒙人吓人以骗财。

算命摊前,常见人报上出生时间,算命先生掐算一番,会告知求算者命型是金是木,这里涉及的是纳音五行。早期命理只用干支五行,纳音是后来才引进的古代音律学系统,基础也是五行生克。

胎元指人受胎的月份,命宫指命的安身之所。 八字算命术就是依据上述概念,以日主与四柱干支的生克关系为主,结合与大运、流年干支间的生克制化,同时参考小运、神煞、纳音、胎元、命宫的情况,来推断人生的种种境遇。

三、虚妄与悖谬 如果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八字算命理论的特征,那就是——似是而非。 说它“似是”,是因为这套理论往往有封建分子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探索,采纳了古代自然哲学的不少知识,加上繁复的推演,听起来头头是道。

别说一般老百姓容易盲从轻信,即使有相当文化层次的人,如果不有专门研究,也不免真伪莫辨、难置可否。 八字算命术以八字推论命运,八字相同而命运各异,从方位、父母年命、兄弟姐妹年命、配偶年命、儿女的个数与年命、男女、面相手纹、骨相、祖坟房屋、遗传基因、社会家庭环境、值班星球光点、信教与否等十三个方面八字相同命运各异! 八字算命术就是这些学说的具体应用,也是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哲学思想的反映。

在两千年前,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问题。汉代之后,逐渐形成了解释世界各种事物间关系及变化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表述自然和社会演变法则的思想体系,认为天地间事物的发生、发展与阴阳五行有关。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可分为两大类,即阴性事物与阳性事物;任何事物都存在两方面,即阴性方面与阳性方面;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都是阴与阳互相交替变化的结果。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即五行)构成,五行相生相克,是推动世界变化不已的动力,事物随五行的相生相克而发展变化。 那么,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分子,其生死旺衰,自然 受到自身的和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的影响与作用。

这也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具体表现。 “五行化生,以成万物,可谓无穷而莫测者也。

圣人立法以推命者,盖不以逃其数。”(万民英语.嘉靖进士,著< lt;三命通会> gt;) 天干地支是中国人发明用于计算历法的,也即是用于表示时间的,后。

5. 袁树珊的其他信息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

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

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

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

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20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18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台湾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香港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

(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原著袁树珊,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

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

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

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

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

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

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

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

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香港。

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

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窔。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

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