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大明军事算命科技

大明军事算命科技

1. 明朝的军事科技:真的是世界第一吗

看时段。

前期是,比如朱棣那会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到了嘉庆那会。

又逐渐被欧洲赶超。所以才有了仿造日本的火绳枪以及欧洲的佛郎机炮之后,又流行了欧洲的红衣大炮。

主要那时候欧洲在炼铁技术都开始超过中国,中国国产大炮的炸膛问题在欧洲得到解决。

而且欧洲已经有了镗床、怀表、望远镜之类的工业化东西,而中国还没有,欧洲有了燧发火枪并开始装备军队,但中国还处于火绳点火但中国在农业方面技术超过欧美,而且中国也在学习仿造欧洲的技术,比如崇祯年间山东聘请欧洲技师开展造炮运动,仿造佛郎机炮,仿造红衣大炮!总体而言。

明朝中后期开始,工业技术开始落后欧洲,但总体差距不大,当然论工业产量等等绝对远超欧洲。

2. 明朝军事科技

说说明朝的军事力量(1) 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军事技术都遥遥领先的明朝为什么会在十七世纪还败在半野蛮人的满洲军队手下,这是个让人想破头的问题。

关于明朝的军事力量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来商榷一下。 先贴一篇台湾网友的帖子(多年前在SMTH看到就很震撼。

本板的SMTH精华区可以找到全文): ……以下是明代正规军的装编表,由金观涛的《开放与变迁》中,节录於《皇明经世文编》”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

步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

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可能是机枪,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铳400杆。

盏口将军160位。

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整理以后,会发现明代的部队十分机械化--一个5000人的营有:1000骑兵3600步兵(全配火器)400炮兵(每人一把防身用手枪,管160门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200门)丰臣秀吉学习织田信长,使用只占日正规军1/10的火枪队统一全国后,以为这样就天下无敌,立刻攻入朝鲜,结果遇上了上述编制的明军时,才发现日军的火器太小儿科了。 同样的,后金(清)最初面对的明军亦是如此;但没有火器,只有刀剑的后金怎麽入主中原建清朝?别以为这个装编表是后人追记的,这是1550年左右的曾铣所谈,当时的皇帝为世宗,正被蒙古及倭寇所困扰,五十年后丰臣秀吉进犯朝鲜,七十年后努尔哈赤建后金。

说明一下:“霹雳炮”是一种前膛装填,类似步枪的手持武器。 所谓盏口将军是指炮的口径有盏口(大酒盅)那么大,明朝自制军械中还有“碗口将军”,为更重型的火炮。

大连珠炮是多个霹雳炮式的身管装在一起,点燃引线就一齐击发,形成密集火力。当时的火炮十分笨重,400炮兵就要管理几百门火炮,必然是有配套的畜力牵引设备。

可以看到,明军装备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比起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弓箭刀枪的清(后金)军,其差距还要大过本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美中两军。 当然这样的装备不是所有明军都能普及。

明朝的军制十分复杂,概念上最精锐的部队是京师的京营,分为“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其中神机营专门使用火器(其建立还是永乐年间征交趾,从那边学得火器之法。 火药的发明国还要辗转从越南人手里向西方学习火器,可叹。)

在明朝中后期人数保持在七八万左右。上述装备表应该是神机营特有的。

其他的明军则是冷兵器和火器混用。如明朝新兵营的操典,规定军人两分习刀矛,六分习弓弩,两分习火器,一般明军的装备就应该是这个比例。

而清军在入关前的装备,和他们祖先金兀术哈迷嗤没啥区别。 我在北京的时候在承德、故宫看过不少清朝博物展览,从多尔衮到顺治时代的留下的御用武器、亲军武器,不过是弓箭、刀矛,甚至有狼牙棒。

但是有一个深刻印象:这些武器都十分沉重粗大,一个现代的健壮男子多半别想使动,挨一下更不得了。 比如箭簇有小孩的手掌那么大,铁剑则根本是一根大铁棒,看起来象杨过那把剑,hehe。

真是野蛮人的装备啊。人数方面,明朝军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

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全国军队达180万人,后来永乐到正统时期甚至超过200万,正统以后保持在120万的水平。 相对全国五六千万人的人口水平,明朝实在有点穷兵了(黩武两字我想用不到明朝头上,原因后面说明)。

提两个例子作比较:幅员辽阔得多,边事也频繁得多的唐朝,天宝之前人口大致与明朝相当,军队在50-60万之间。天宝后全国持续内战,人口下降到明朝水平的三分之二左右,全国军力也就80-100万,且其中一半左右为藩镇私兵。

8亿至12亿人口的PRC,素来被诬为好战,历年平均军人数也就比明朝多一倍。可见明朝的军力是多么庞大。

它的敌人后金,满八旗军人在萨尔浒之战前不过四万,战后全面扩编也只有六七万,直到入关之前加上汉军旗、蒙古旗,共有十二三万。 装备和人数有这样巨大的优势,问题出在哪里呢?先不说政治,我认为明朝军事力量的致命伤是她的军制和战略思想。

下面先简单说说让人神经衰弱的明朝军制。朱元璋建军的思想是军队国家化(实际上是“朱家化”)和文官治军,呵呵,乍一听和老美差不多。

全国的军事力量以卫所为基本单位,每卫数千人,每所数百人,分驻地方。这一点模仿唐朝的府兵制。

地方卫所之外,在京师集中了一百多卫,编为三大营,称京军,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 凡有大的出征一般是是由京军执行。

京军的人数在明朝前期高达50-80万人,装备精良,以保持中央对地方的优势。另一大特点是重床架屋的分权管理。

军队的军籍属于五军都督府管,各省有自己的都指挥使作为长官,负责平时训练组织。中央政府的兵部负责人事、参谋和调遣,一有兵事,则由兵部派出总兵官去指挥都指挥使和卫所兵作战,作战完毕则交出军权。

这样,都指挥使。都督府和总兵,都无法全面控制,有指挥权的平时不和军队在一起也无固定下属,军权牢牢控制在国家机器手里。

所谓“将不专兵,兵不私将”。朱元璋吸取前朝军将拥兵自重的教训,搞的这一套分。

3. 明朝和清朝 军事. 文化. 科技. 人民生活水平. 做比较

军事上:明朝军队编制比较合理,强调热兵器的作用,制造出当时比较先进的大炮,海军应该也比较厉害,从郑和下西洋就能看出。清朝注重骑兵,冷兵器的发展,火器制造还停留在明朝的时期,或是还不如明朝制作的好。

文化上:明朝的文化比较开明,注重教育,在对外交流上也占据着主动权。中国四大名著有三个是诞生在明朝,从这可以看出,明朝的政策还是很开明的。清朝时期的文化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残酷镇压各种文化思想。

科技:明朝时期虽然已经不是世界的领先者,但是其科技方面的成果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清朝完全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使中国完全落后于世界。

4. 讲讲明朝的经济,科技和军事

军事: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准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因此在嘉靖年间,在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

经济:明朝的农业发展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工具,都高于宋元时期,为明朝中叶开始的人口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国力强弱有直接关系。在万历年间,明朝的耕地总面积是七百万顷,明末时达到七百八十多万顷,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后来的康乾盛世都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的传教士是这样形容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井井有条,没有一块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美。1火器世界第一。如:神火飞鸭。

2造船业第一。如:郑和舰队。

3、建筑技术第一。

4、水利工程第一

5《天工开物》 ,中国科技百科全书

6四大发明西传

5. 明朝军事技术的贡献

绝对要强 如果给明朝再加300年 绝对把清朝搞死 如果把洋务运动之前清朝对比的话(洋务运动是被迫被白人影响的 不能算清朝自己的吧)

骑兵 关宁铁骑PK八旗绿营 都差不多吧 野战俩个都不能占便宜

水军 毛文龙一个岛 搞的金朝吃不好睡不好 而且明朝300年没搞过下西洋的事了

陆军 这个不好比 估计都差不多 但是明朝的各式各样的火器还是很牛的 包括抗日援朝中那些火器 清朝捣鼓一辈子也没搞出来啥创新 还是吃老本弄的

火器 想努尔哈赤怎么死的吧 八国联军的时候 还是明朝的火器 哎~~

文化 科技文化影响军事 明朝已经有世界地图 TMD乾隆还不知英国在哪 别的不说了 明朝大臣骂皇帝经常的 皇帝打大臣 大臣牛逼 皇帝垃圾 清朝大臣骂皇帝 洗洗睡吧 全家都洗洗睡吧

经济 明朝有个萌芽 清朝有个屁

6. 说明朝军事科技强的,请问明朝仿造的红衣打

前期是比较强的,比如朱棣那会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到了嘉庆那会。

又逐渐被欧洲赶超。所以才有了仿造日本的火绳枪以及欧洲的佛郎机炮之后,又流行了欧洲的红衣大炮。

主要那时候欧洲在炼铁技术都开始超过中国,中国国产大炮的炸膛问题在欧洲得到解决。

而且欧洲已经有了镗床、怀表、望远镜之类的工业化东西,而中国还没有,欧洲有了燧发火枪并开始装备军队,但中国还处于火绳点火但中国在农业方面技术超过欧美,而且中国也在学习仿造欧洲的技术,比如崇祯年间山东聘请欧洲技师开展造炮运动,仿造佛郎机炮,仿造红衣大炮!总体而言。

明朝中后期开始,工业技术开始落后欧洲,但总体差距不大,当然论工业产量等等绝对远超欧洲。

7. 明朝有哪些科技发明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挟岛内战国局面之余威悍然侵略朝鲜。

明朝组织远征军入朝参战,血战7年获得全胜。此战役明朝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实力已经在走下坡路,可是依然在朝鲜以数万之众,凭大炮巨舟之利重挫刚结束战国时代久经战阵实力处于颠峰的日本(详细情况可参看《龙战三千里》一书)。

在1604年明朝以50艘战船为后盾,和荷兰殖民军东方舰队指挥官韦麻郎谈判,将其逼退。1622年明军在广宁大败,袁崇焕单剑出关,努尔哈赤兵抵山海关,明朝无力应付荷兰在福建沿海的骚扰,可是荷兰殖民者在凡是有明朝驻军的地方就没能讨到好!1623年明朝官员南居益在澎湖,采用海面上用火船阵,陆地上用堡篮阵,与拥有当时最先进火器的荷兰殖民者血战半年,迫使其在明军的监视下拆除经营两年的澎湖要塞,灰溜溜扬帆而去。

1633年10月22日,明军在料罗湾大战中击溃荷兰和中国海盗刘香的联军。此后明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荷兰人不敢骚扰中国沿海为止。

1639年不服气的荷兰人卷土重来以九艘巨舰骚扰中国沿海,多次击败明朝小舰队,最后被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派人以火药筒泅水攻击,一连焚烧5艘。使得荷兰殖民者最终认输,不敢在海上和明军对垒。

崇祯这位明朝末代皇帝没有将一寸国土丢给西洋人。 清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败再败,先败英法,后败日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几千年积攒的黄金白银的家底赔个精光··· 《天工开物》在清朝曾一度“销声匿迹”说明了什么? 文:于成玉 众所周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其字长良,系江西奉新县人。

生于万历15年(1587)。万历43年(1615),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

于崇祯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笔者按:教谕即管理教育的官职)。其间,宋应星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10年(1637)刊行,明朝灭亡后弃官回乡,终身再未出任,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约1661)去世。

《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内容十分丰富,并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全书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和大量确切的数据,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民国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在说到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此人想要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便到北京各个大图书馆去寻找,结果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

由此可见,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天工开物》已经彻底从中国“销声匿迹”了,连知道这本书名字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里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又到日本图书馆去查阅,竟然发现这本书还有英、俄、德、日、法等国的翻译本,而且法国还有全译本。

据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着这本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以致将它深藏于皇帝文库中。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

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了。由此可见,清朝的文字狱有多么“兴旺发达”啊!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保守民族,当国家出现危机时,中国是有改革决心的,中国各朝不乏变革者。

由于满清是异族统治,满族在人口上又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在政治上才非常保守,满族的政治思想是“稳定压倒一切”,由于近代我们因为满清的保守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自己也认为中国人非常保守。其实大陆国家因为面临外侵压力比岛国更大、更直接,民族性格一般更开放,需要变革时也会更彻底。

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压力来自国内,害怕“反清复明”,因此面临外侮它考虑问题自然偏向。就是外国军舰开过来它考虑的还是国内问题——会不会影响它在中国的通知根基!!如果是明朝统治者,它所考虑的问题自然就要单纯的多,变革所需承担的压力也会比满清更少。

明朝末年的郑芝龙(郑成功他父亲)集团就是被朝廷招安的海盗集团。当时垄断了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个超级海上势力,拥有大量的舰船和武装人员。

与之能抗衡的只有荷兰人和海盗刘香的联合力量。在历次明朝和荷兰人的交战中郑芝龙集团都是海上主力。

在明朝打败荷兰人后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凡是航行的船只都要花钱买明朝郑芝龙的令旗(通行证)。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明朝即使被汉族农民起义推翻,另立新朝,让郑芝龙类似的海上势力集团存在,中国就不会被世界文明所抛弃。

再惨也不会落到满清最后任人宰割的地步。最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