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24集里算卦的人是原书里的贾士芳。他因为江湖欺诈被处以了极刑。贾世芳是雍正末年才出现的,之前没有什么江湖异人离高层如此之近,而且水准不高,贾士芳欺诈的本领也不够精通。
书中贾士芳第一次出场就有一场“借月光”的表演;贾士芳第二次出场就有一场“隔空借酒”的表演。桥段不详述了,可以参考聊斋里的《崂山道士》。
所以贾士芳从头到尾都有一股妖气贯穿始终。最终贾士芳被李卫奉密旨斩杀于妓院之中。贾大仙不怕刀辟斧斫,水溺火烧,还能“平地里没了影儿”,想明正典刑,几乎不大可能,所以也就李卫这种歪才能够想出“色诱”的办法去杀了他。
扩展资料: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四阿哥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该剧于1999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新佳,拿下各项大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王朝
明末李闯王已经攻下潼关之后,京师大震,崇祯皇帝觉得明王朝日子不多了,到底前路如何?要问问神仙。所以有一天青衣小帽溜出皇宫,在街上找了一个测字摊,旁边看了半天,觉得这个测字摊还可以,前面说的都挺准。然后皇帝就上去了,说我测个字。
算命先生说:“说吧,哪个字?”
崇祯说:“有没有的‘有’吧!”
先生问:“问国事还是问家事呢?”
崇祯说:“问国事。”
先生一看说:“这字不好。为什么?你看这个‘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这意味着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说这国事能好吗?”
崇祯皇帝一咬牙说:“不对,我说的不是这个‘有’,我说的是朋友的‘友’。”
测字先生看了半天说:“问国事问家事?”“还问国事吧?”“我告诉你更不好。为什么?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贼的‘反’字出头。‘反’出头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
崇祯皇帝一咬牙一跺脚说:“我问的不是这个‘友’,问的是申酉戌亥的那个‘酉’。”
测字先生看半天说:“问国事还问家事?”“还问国事,”“更不好!为啥?因为你看这个‘酉’,是九五之尊的那个‘尊’字,砍头砍脚,皇上都没了,你说这个国家还能好吗?”
《雍正王朝》最后一集确实出现了雍正改遗诏的镜头,但那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为配合曾静的叙述而拍的,这些镜头表现的是民间对雍正的流言误解。
《雍正王朝》最后一集,确实出现了一段雍正改遗诏的镜头。不仅如此,还有雍正毒死康熙,气死母亲。很多人看的不仔细,误以为拍的是雍正的回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这段镜头的来源是这样的。
官员抓到了一直在民间释放流言,说雍正坏话的文人曾静,雍正命人将曾静送入宫中,一方面了解曾静所说的流言都是从何而来,另一方面也让曾静看看自己是如何勤政,看看是否如流言所说的荒淫残暴,以正视听。于是就出现了曾静向雍正叙述各种流言的情节。
在这段叙述中,雍正听着面色凝重。为了让这段描述更生动,所以拍了雍正毒死康熙,命隆科多拿遗诏来,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另外还有雍正怒斥母亲,逼得母亲气死的镜头。
但是,只要完整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去世时的场景是有直接描写的,众多王公大臣都跪在康熙床前,所以,并不存在雍正私自毒死一说。这只是描述曾静听到的传闻。
这段镜头的作用呢,就是说明雍正虽然勤政,但是却要面临无端的指责。因为推行新政损害了一些旗人和读书人的利益,而被他们编造谣言诋毁。说的是改革的困难重重,雍正的忍辱负重。也为全剧最后,雍正在批阅奏折时心力交瘁而死打下铺垫。
所以说《雍正王朝》全剧都是将雍正树立为正面形象的,并没有说他篡位。其实大家都知道“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是不可能的,因为“于”的写法应该是“於”。这只不过是无聊的民间传说罢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不讲电视剧,就说真实历史。雍正是否篡位确实是历史疑案,但绝不是简单的改两笔遗诏这么简单。康熙有没有遗诏也是一个问号,很有可能康熙根本没留下遗诏。
因为康熙死后仅仅公布了遗诏满文本,而汉文本推迟了七天才公布。另外,康熙死后紫禁城戒严,也让人们产生雍正联合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强势抢登皇位的怀疑。而后来公布的遗诏很有可能就是雍正大局已定后再从容写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