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其祖籍是山东省五莲县高泽镇后张仙村,系张仙王氏始祖良臣之十六代孙。
王尽美,在祖谱上叫王瑞俊,字灼斋,1920年春,他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创造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竟然把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为王尽美,他在给家乡兄弟们王庆增的信中说,“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流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几句豪情的诗篇,表现了王尽美的尽美尽善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表述了他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遗憾的是这封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了。王尽美的祖父王兴业兄弟三人,王兴业生于1836年10月,排行老三。
住后张仙村前河崖的南胡同东户,有草房三间堂屋、两间东屋,在东两间屋靠近河崖边处的那间屋外有一棵大枰柳树,树粗两人合围,树高三丈有余。王兴业十五岁那年就开始做小买卖,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卖大豆腐。
逢集时在张仙集上卖,破集子就走街串巷叫卖。在他十八岁那年腊月初,有本村王秋的母亲介绍与耿家沟耿氏结婚之后,就住在那两间东屋里。
第二年春耿氏突然暴病死亡,葬于后张仙西林(辈称老道林)。失家后的王兴业就不卖大豆腐了,跟其二哥王兴隆学做木匠活。
由于他心灵手巧,很快就把手艺学到了手,就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有本村“掐不齐”的母亲看到他学到了手艺,自己能挣饭吃,就把莒县招贤村的姨表妹董氏介绍给他,婚后一年喜得一男婴,乳名叫“捞月”。在小孩不到两生日的时候,突然得疯夭折,由大哥王兴文扔到了“凤山”后的大舍林里,后来又生了王尽美的父亲王在升。
王在升十九岁那年与高泽镇辉沟子村刘氏结婚,就住在这三间堂屋里。由于王尽美的祖父王兴业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四处奔波找人算命看宅舍。
算命先生指点,由于他东屋后的那棵大枰柳树遮压,造成阴盛阳衰,有家境不顺后人不旺之灾。王兴业一怕自家不交好运,二怕断了香火,就想杀掉那棵大枰柳树。
因那棵大枰柳树不是他自家的,就托人去说合,托人说合不行就自己出面上门协商,可树主始终不同意杀树。就在这种情况下,于1898年10月,王兴业带领全家由后张仙村迁住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为本村地主“建山堂”做起了佃户,并住在“建山堂”的三间小东屋(此屋仍在,已被保留),第二年(1899年4月20日)王尽美诞生,三日后有其大爷王在善起名叫“仓囤”。
就在这年的八月初上,王尽美的父亲王在升因病去逝。这时年过六十的祖父王兴业,又挑起了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担,带领王尽美的祖母董氏、母亲刘氏辛勤劳动,艰难度日,把王尽美抚养成人。
1918年祖父王兴业病故,享年82岁。去逝后,王尽美扶灵柩葬于后张仙西林(现祖坟仍在)。
在这期间,王尽美陪读地主的少爷,算是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了。他在陪读过程中,总是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就在王尽美祖父逝世的这年,王尽美由汪湖镇莫家崖头村本族“清朝举人”王石朋介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这时的政治形势是,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斗争和革命斗争的相继发生,加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的新旧文化展开了激烈地斗争,在同封建复古思想的斗争中,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春,革命运动的种子已在学校萌发,北京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
相继五·四运动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王尽美因全家老少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饱尝了做佃户的苦难,为追求救国真理,挽救民族命运,便毅然参加了学校的学生运动。
并由学生运动的骨干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带领学生宣传革命真理。就在革命学潮轰轰烈烈地时候,王尽美被学校以“不务正业和破坏校规”为由开除了。
消息传到大北杏村后,人们议论纷纷,说三道四,村里那十三户大地主的少爷们,更是拍手叫好。1919年冬,王尽美回到了大北杏村,街坊以冷眼相待,尤其是那些地主的阔少们,总是变着法儿挖苦他,他一看在大北杏村是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于是,于1920年春天,他回到了故乡后张仙村,投奔了本族的穷爷们。
回村后,便开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动。他给穷爷们们讲闹学潮的故事,讲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思想解放的潮流,讲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他先后把摆小摊的王庆增、卖大豆腐的王升周、做木匠活的王兴智、王连安、王福佑、扒盆扒罐的王兴昶、开油坊的王志天、开中成药铺的王老八、盲人先生赵氏等人联络起来,把他的前河崖老屋做为宣传五·四运动思想的活动中心,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铁的事实痛斥封建社会给民族带来的灾难,激发大家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时常组织这些人员在后张仙大集上发表演说,宣传革命真理。
他自编节目,他弹着三弦,有王在南是妻子盲人赵氏演唱,用演唱的方式宣传革命真理,王尽美用的这把三弦还有某人保存着。不逢集的时候,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进行新思想宣传,以促使人们的思想觉悟,唤醒沉睡在故乡的穷苦爷们。
由于在他的宣传鼓动下,邻村的不少人也加入了他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