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宋神宗赵顼的命理八字(命理测算)

​ 中国历史上有四位皇帝的庙号为神宗,他们分别是宋神宗赵顼,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西夏神宗李遵顼和大理神宗段智祥。神宗本来不算什么“差”的庙号,“神”的解释是“民无能名”和“不名一善”,什么意思呢?“民无能名”,就是说他的功绩伟大得没有办法给他一个称号,“不名一善”,这个解释不是说没干过一件好事,而是说他所做的伟大的、好的事情太多了,用一个称号根本不足概括其伟大。所以叫神宗的皇帝。这个貌似伟大的神宗庙号,实际上是明褒暗贬,”神“字用在庙号中有”功业不足、半道而废“的含义。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明神宗万历帝,即位初支持张居正改革,国家一度有中兴之势,却在中后期怠政二十余年不上朝,立太子之争让东林党一党独大,埋下东林误国的种子,万历对外的三大战争都取得胜利,巩固了统治。神宗在位四十八年,二十多年不见大臣,跟大臣们拧着,双方关系紧张,明神宗死后,据《明实录》记载,本来大臣们给他上的庙号和谥号是“显宗恭皇帝”,这时有个叫魏应嘉的人出来说,你们这帮大臣也太不像话了,一个王朝到了叫恭帝的时候,那是什么“光景”啊!历史上的恭帝,像晋恭帝、隋恭帝、宋恭帝等等,都是快亡国的时候了,先帝在位四十八年,古今罕见,“神矣、烈矣,无以复加矣”。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今天我们就说说第一个神宗皇帝——宋神宗赵顼。宋仁宗庆历八年四月十日(1048年5月25日),赵顼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出生。是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八月,宋仁宗赐名为赵仲铖。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赵顼与其父赵曙一起入居庆宁宫,当时他曾经梦到有一位神人捧着他登天。宋仁宗逝世,宋英宗赵曙即位,十六岁赵顼受经于东宫,这期间王安石的改革理论在社会上有了更广泛的影响。据记载,赵顼相貌不凡,举止皆与常人不一。而且天性好学,每次请教学问都一直到日落而忘记了进膳,宋英宗赵曙见了他如此好学,常派遣内侍去阻止他。赵顼被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治平元年(1064年),赵顼进封颍王。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赵顼纳故相向敏中的孙女为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次年改元熙宁,宣告大赦天下。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公元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12月,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同时,外敌的侵扰给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宋仁宗召见范仲淹、富弼等,要求执政大臣马上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几天之后,范仲淹就呈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指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有救,祸乱必生”。于是在庆历三年(1043年),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 “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摇役”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宣布后,“修武备”一项,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开始推行,但也无法贯彻下去。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新政打乱了之前的统治制度,对无能官员的裁剪,整顿吏田,规范承袭制度等,都损害了一些官僚集团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阻挠。以夏竦为代表的反对派攻击范仲淹、富弼为“朋党”,诬陷他们有取代皇帝的野心,面对漫天的流言蜚语,宋仁宗的改革之心渐渐的动摇了起来。11月,宋仁宗下诏表示“至治之世,不为朋党”。范仲淹在见到宋仁宗的诏书后就上书要求罢黜宰相的职位,富弼等人随后也要求罢黜官职,宋仁宗无奈下只能免了范仲淹、富弼等人的职务。1044年3月,韩琦上书称不应该免除范仲淹等人的职务,结果也被免除了枢密副使一职,新政的各条措施也在反对声中渐渐的被废除。而这个时候范仲淹提出的“厚农桑”、“修武备”等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范仲淹被贬官离职后,在1046年9月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际,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庆历改革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更是加倍,民族矛盾又十分尖锐,宋廷财政空虚,就拼命进行搜刮,庆历年间农民和士兵的斗争刚刚下去,各地农民又开始新的斗争。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由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历史故事—心比天大命比纸薄的宋神宗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赵顼一听王安石来京,异常兴奋,马上召其进宫。赵顼与王安石晤面,听取王安石有关政治、财政、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改革谋略之后,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而王安石也被赵顼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所折服,君臣二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