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朱元璋吃了算命先生的鱼头

1. 有朱元璋比较有趣的故事分享吗

1.穿破旧衣服在朱元璋的生活中,一直遵从“不许糟蹋粮食”的原则,他的一辈子吃穿用都很寒酸。

朱元璋一次外出巡视,天气炎热,随即脱去外衣,里面穿的全是以前的破旧衣服,身边随行官员全都看呆了。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皇后及妃子们都十分注意节俭,很少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了又洗复又穿,马皇后平日生活也是相当简谱,就连自己的被子也是用做衣服的边角料缝合起来的。

甚至有个小故事说朱元璋看到一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走心疼的气哭。在洪武三年大年的一天君臣聚会中,明太祖朱元璋拿出了一块自己用的被单给大臣们传看。

大臣们一看发现这个被单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意思是这个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来的布料做的,感觉这样拼接的被单比一整块布做出来的更好。2.自己种地朱元璋有次喝从山西进宫的葡萄酒,甚是喜欢。

但是随后听说这种葡萄酒制作过程很费工费力,价格也相当昂贵。马上要紧牙关戒掉了。

浙江的金华大米,味道醇香可口,朱元璋很喜欢,但是这些大米要从两千里之外的地方运过来,路途遥远到京城时价格涨至百倍。朱元璋却说了一句非常农民的话:把种子送过了一些,朕自己在宫里种着吃!史料显示,明初南京皇宫最大的特点是亭台楼阁少,山水花木少。

那么,皇宫内的空地都做什么呢?朱元璋指示,宫内空地都开辟为菜地园圃,栽种应时蔬菜,供应皇家厨房。朱元璋一有空,或者批奏折批累了,就跑到皇宫内的园子里转转,看宫里人给菜地浇水、施肥、锄草、捉虫子,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指点一番,这堪称是这位“爱劳动”的皇帝的一大乐趣。

有一次,一个负责的官员谎报了农田的产量,被朱元璋问了几个问题就哑口无言了。这时,朱元璋气急败坏的骂道:想糊弄咱,以为咱没种过地吗?朱元璋种地3.勤于政事,数十年如一日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不光自己勤勉还要求官员也一样要勤于政事,朱元璋给官员的年假是:一年三天,冬至,过年,朱元璋的生日。

一次,江南一个地方闹水灾,朱元璋指示户部抓紧时间拨款救灾。

2. 朱元璋微服私访遇神算 民间小故事

人物:

朱——明太祖朱元璋;

刘——算命先生刘日新。

内容:

(元朝衰败,朱元璋来势凶猛。尽管如此,急性子朱元璋还是按捺不住,把算命先生刘日新请到军营来推命。)

朱:吾命如何?

刘:将军当极富、极贵。

(接着,刘为朱麾下诸将校推算,不是公就是侯,皆是大富大贵命。)

朱(怒):忽悠,何不言官职?

刘(请朱屏去左右):极富者,富有四海;极贵者,贵为天子也。

朱(喜):哈——哈。

(后来,众所周知,朱当上了皇帝。四年了,朱突然想起刘,令人将刘召来。)

朱:欲贵乎?

刘:不愿。

朱:欲富乎?

刘:不愿。

朱:汝何所欲?

刘:臣所欲者,求一符可以遍游天下耳。

(朱就在所挥白扇上题诗一首:“江南一老叟,腹内罗星斗;许朕作君王,果应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持此一握扇,横行天下走。”)

刘(接扇):谢主龙恩。

(皇帝御扇,犹为通行证。刘手持此扇遍游明朝天下山水,十二年后回家,忽对妻子说:“我当死于非命,所以回来了。”一日,南京都督蓝玉从云南平叛回来,见到刘就问前程。刘说:“将星已见于梁地,将军当封梁国;但七日后必有一险。我当与将军同死。”玉后果被朱封为梁国公。一日,玉身穿红袍站班待朝,在初升太阳的照映下,威风凛凛。朱望了望玉,对身边的人说:“此将军不独外邦人畏之,朕亦胆寒矣。”张尚书与玉同往云南,因不睦而结怨;听朱这般说话,认为发泄的机会来了,对朱说:“此人在陛下前不妨,但恐非少主臣也。”朱由是决意诛杀玉。玉临刑时叹了一声:“神乎,刘先生之言!”人问“刘先生”为何人,玉说:“刘日新。”朱知道后,抓捕刘。)

朱:汝与蓝玉算命?

刘:曾算。

朱:汝命尽几时?

刘:尽今日。

朱:朕成全汝。

(朱杀刘。)

西北牛一佩服刘:富与贵皆不愿,赴死也平静。如此算命先生也是个人物,配得传颂。——————来源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3. 明朝大将徐达真的是吃了朱元璋给点鹅肉死掉的吗

《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月亮侵犯“上将星座”,朱元璋心中十分不安,预感到自己的爱将即将有难。

这时,徐达在北平得了病,后背上长了疽,朱元璋派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前去慰问。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不幸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明实录》里根本没有“朱元璋送蒸鹅毒死徐达”的记录。而《明史》的确记载了徐达死于背疽,但也没有提及“朱元璋赐蒸鹅”一事。

《明史》为清代人编纂,明、清本为对立的政权,如果真有“送蒸鹅”一事,编纂《明史》的张廷玉等清代人根本没必要为朱元璋隐晦。

4. 朱元璋吃的猪下水是什么

猪下水就是猪的内脏。

朱元璋出身低微,少年时父母死后,在出家做和尚时,又遇上饥荒而离开寺庙以乞讨为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朱元璋与两位朝夕相处的乞丐行乞,缺衣少食的朱元璋由于耐不住饥寒交迫而病倒在一个破庙里,丐友找到一些柴草给他生火取暖后,便进城讨乞食物,由于朱元璋是真龙天子,丐友很快讨来米粮和一副猪下水,少年乞丐不会烹调,将猪肝、腰、肚胡乱切碎后放在一起煮熟,撒上姜盐,端来给朱元璋吃,朱元璋吃后出了一身汗,病很快就好了许多,以后又连续吃了几餐,病就痊愈了。

身体康复后的朱元璋十分高兴地对丐友说“人们常说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我看你俩和我也是患难见真情的“岁寒三友”,我们吃的这道菜也是三样,菜名也叫“岁寒三友”吧。

5. 为什么电视《朱元璋》里面刘伯温年俸二百两还是不够他们一年吃的

明朝时候,除了有特殊贡献的,像李善长,朱元璋给各级官员订的俸禄是正好够他们养活家人的,也仅仅是养活家人,但是朱元璋不知道官员也要上下打点,给下人一些赏赐,疏通关系等都是需要钱的,这些却不在朱元璋订俸禄的考虑范围内,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也在提高,所以很多官员都会想办法弄一些灰色收入,像是淋尖踢斛。

刘伯温的俸禄其实相比普通官员来说已经是很多了,差不多有240石(有的级别低的一个月还不到10石),官越大,养活的门人家眷就越多,但是想想也知道怎么可能不够用的呢,以刘基的地位各种其他收入不会少的,电视里面这样说可能是为了体现刘伯温的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