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戌亥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申酉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午未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辰巳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寅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子丑
查法: 以日柱为主, 柱中年、月、时支见者为空亡.
三命通会说:"凡带此煞生旺, 则气度宽大, 动招虚名, 长大肥满, 多意外无心之福, 死绝则一生成败漂泊, 但在我有气之地, 则不能为祸. 大忌干支与空亡相合, 是谓小人得位, 则奸诈谲诡, 靡所不为. 若为我克, 是为空亡受殃, 反为特达之福. 其神性无常: 与官符并, 则佞媚多文; 与劫煞并, 则狡勇; 与亡神并,则飘蓬; 与大耗并, 则颠倒唐突; 与建禄并, 一生起伏. 惟夹贵华盖三奇学堂并者, 则为大聪明脱俗之士."
空亡见三会, 三合, 六合不作空亡论. 吉神空而喜见合, 凶星空而忌见合.空亡在年支上, 一是祖业空, 二是母空, 或辞世, 或改嫁, 或出走远离, 或母不顾子. 空亡在月支上, 多主无兄弟姐妹, 或兄弟姐妹无靠. 时值空亡多拗性,更遇华盖决主少子. 胎元支落空亡. 昏蒙飘零.命中有空亡与咸池, 沐浴多者是野鄙艺人.若空亡与贵人, 华盖一齐出现, 则此人有大智慧, 性情恬淡, 品德清高, 具有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超凡入圣之士, 每易为世人钦仰与皈依. 追问: 没说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好不好 ? 回答: 以有好的,以有坏的,是要全面来分析,空亡和凶星在一起命运就好,吉神落空亡就不好。算命是要全面看来分析研究的。 补充: 空亡:作事多阻碍、难以推展进行、中途受挫、或白忙一场。求财等事都没有好结果。
是有个关煞叫短命关。
这个在民国以前出版的算命书上有记载的,如《绘图二十六关煞》这本小册子上,记载上说:“凡子辰年巳时生人犯短命关,主小时多惊恐夜啼之患。”以前算命多用流年神煞为依据,属龙属鼠的生在蛇时,是认为犯病符死符,所以叫做短命关。
只有过了蛇年才过关,也就是属龙的虚岁十四过短命关;属鼠的虚岁六岁过短命关,怎么过?放生蛇。至于这短命关算命对不对准不准这不好统计了,反正算命的说有这个关煞,起马不是他篇来胡说吓人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但合不合现代人用就未知数了。
亡神
寅午戌见巳, 亥卯未见寅, 巳酉丑见申, 申子辰见亥.
查法: 以年支或日支为主, 四柱取三合局为用, 无合局不可用.
亡神, 亡者, 失也, 自内失之谓之亡. 劫在五行绝处, 亡在五行旺处.亡神临财局为财旺, 临官局为官旺, 临印局为印旺. 临伤官局为泄气. 三命通会说:"亡神吉则峻历有威, 谋略算计, 料事如神, 事不露机, 兵行诡诈, 始终争胜, 言事折辩, 壮年进用, 则生旺与贵煞并也. 凶则性燥心窄, 颠诈狂妄, 浮荡是非, 酒色风流, 官符狱讼, 兵刑责难, 即死绝与恶煞并也. 若贵人建禄并,专弄笔砚, 撰饰文词, 因公起家, 干涉官利或为胥徒."亡神如是八字中喜用的地支, 自是谋略深算, 如果是八字中所忌的地支, 且与凶煞同住, 则刑妻克子, 官府狱讼难免. 其实嘛 这东西每个人都有啦 好像 就看它坐落的宫位
关于“关亡术(招魂)!!! 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是元气变化而成。
魂是阳气,魄是阴气,魂魄会合成为一个具体的生命。人之初生,便有精神依附于形体,精神为魂,形体为魄。
人之将死,则魂气上归于天,形魄下归于地。这就是人的生命往复轮回的过程。
人的魂灵若是离开了形骸,短期的就会致病,长久的便是死亡。于是在先秦习俗中,便出现了招魂复魄的仪式。
这种习俗后来融入礼仪,成为古代葬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经典称之为“复”。“复”,就是使离散的游魂复归于形体之意。
在先秦等级分明的社会里,招魂的礼仪因为死者身份的差别而有着不同的规定。 据《仪礼·士丧礼》记载:士人如果寿终正寝,则由一人招魂。
招魂者头戴爵弁,身穿朝服,从东边的飞檐登上屋顶,手里持着亡者生前所穿衣服,向着北方连叫三声死者的名字,招呼亡魂归来。然后将衣服投于前庭竹箧中,招魂者则从西边的飞檐退下。
前庭受衣者登上台阶,将衣服覆盖到死者尸体上。如果死者人不复苏,那就是真死,该正式办理丧事了。
倘若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出使、朝会、旅行在外而死,那又另有规定。《礼记·杂记上》记载道:诸侯在朝会时死在国宾馆里,招魂的仪式如同在其封国之内一样:士大夫死在国宾馆里,招魂的仪式如同在其家中一样。
诸侯、士大夫死在道路行程中,则从所乘车左边登车,挥动旌旗之旄,在野外招魂。国君派遣的使者在外死亡,则在公馆招魂,不到公卿的私家住宅招魂,恐怕引起主人的厌恶与反感。
招魂仪式上可能还有音乐、歌舞,弹奏死者生前爱听的乐曲,表演死者生前爱看的乐舞。又据《礼记·丧大记》载:“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
意谓招魂时,领地内有山林者则由虞人(负责山林之官)准备升屋的弟子,领地内无山林者由狄人(乐吏,通翟)准备升屋的梯子。 若是国君死亡,招魂的仪式就更为繁复,场面也更为隆重。
国君设有专门的招魂之官,名曰夏采。另外还有祭仆、隶仆,亦参预其事。
《周礼、天官》记载道:天子、国君去世后,夏采是到大祖(始祖之庙)、四郊招魂,祭仆是到小庙(始祖以下的祠庙)招魂,隶朴是到大寝(国君正规的宫室)、小寝(亦国君的宫室)招魂。较之诸侯与卿大夫,国君招魂的范围要更广泛,大抵是君王平时去过的地方都不能漏掉。
《礼记·檀弓上》云:国君去世后,要“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郑玄注“夏采”职事时写道:“夏采,天子之官,故以冕服复于大祖,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天子之礼也。”
也就是说,只有国君才能往东西南北四郊招魂,它是国君丧礼中所特有的。这种礼仪不适用于一般的诸侯、大夫,是显而易见的。
招魂时的呼语,一般是“男子称名,妇人称字”。若是国君天子去世,则不直接称其名,而是呼曰:“皋(长声),天子复!”若是诸侯死,则呼曰:“皋(长声),某甫复!”招魂时所持亡者的衣冠,也因身份而有具体的规定。
据《礼记》记载:招国君之魂用衮服,其夫人用王后之服;招诸侯之魂用朝廷任命时赏赐的礼服,其夫人则用世妇之命服;卿大夫招魂用玄衣赤裳,其夫人用?衣(一种礼服);士人招魂用雀形帛冠,穿黄黑色衣、浅红色裳,其夫人则用黑色绸衣。总之,招魂的衣物要符合死者的身份,又容易辨认。
招魂的人数则依亡者的身份而定。招士人之魂是1人,招大夫之魂,通常是1-3人,招天子国君之魂,则有12人之多。
《周礼·天官·夏采》孔颖达疏云:“天子则十二人,各服朝服,而复于太祖之庙。当升自东?(屋檐),北面,履危西上,云:“皋,天子复!”如是者三,乃卷衣投于前,有司以箧受之。
升自阼阶,入衣于尸。复而不苏,乃行死事也。”
在古代招魂的礼仪中,为君王招魂的人数最多,场面最盛大,仪式最齐备,都是其他亡者所不能比拟的,郑玄注云:“尊者求之备也,亦他日所尝有事。”意思说:因为君王地位尊显,所以招魂的处所与仪式特别齐备,这些处所也都是君王生前去过的地方。
作者: Memory∮ 2006-2-26 15:53 回复此发言 --------------------------------------------------------------------------------2 【资料】关于“关亡术”(招魂) 明白了先秦时代招魂的习俗,再读《招魂》便容易理解了。《招魂》是以古代葬礼中招魂仪式作为背景,精心结撰而成的瑰丽篇章。
在具体构思与描写中,《招魂》又糅和了楚地巫风,表现出浓郁的楚文化特色。 《招魂》的内容与《周礼》等典籍所载录的招魂习俗相比,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古代的招魂仪式,是在人刚死之时便立即开始的。《礼记·丧大记》曰:“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郑玄注:“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而《招魂》表现的,却是在死者身亡相当长时间以后才举行的一场盛大的仪式。
它不是招生魂,而是招死者飘荡的游魂。二、儒家典籍记载为君王招魂是由夏采、祭仆等进行的,而文学作品中却是由巫阳去执行。
巫阳是传说中的人物,在作品中受上帝的派遣往下界招魂,应当是借喻,而非实写。三、典籍载录是到四郊招魂,文学作品中却是向天地四方招魂,文学构思显得更为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