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闰七月巧事不少 一巧:一年迎来两度春 更巧:立春遇上甲子日 晚报讯 即将到来的狗年(丙戌年)很特别。
昨日,记者从青岛观象山天文台了解到,这个狗年一共拥有385天,人们将度过本世纪最长的一个农历年。在这个狗年里还将出现一年双春的现象,最巧的是立春巧遇“甲子”日。
翻开即将到来的狗年日历,就会发现这个狗年“闰七月”。为什么会是“闰七月”?青岛观象山天文台工程师孙立南解释说,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每过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
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狗年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称,定为“闰七月”,这就是今年“闰七月”的道理。 这个狗年有8个大月,5个小月,是本世纪大月个数最多的有闰月的年份,所以它就是本世纪最长的一个农历年。
一年双春 “明年狗年,市民可以度过2个立春。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为‘一年两头春’。”
孙立南说,闰月让这个狗年包含25个节气,其中含有两个立春日,即丙戌年的正月初七立春,同年腊月十七又再次立春。 “立春落在哪一天,或一年中有几个立春都是历法科学编排的结果,它与人类的吉凶祸福,世事风云毫不相干。”
孙立南告诉记者,“一年两头春”现象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 立春逢“甲子” 孙立南还告诉记者,2006年2月4日即丙戌年正月初七“立春”,其“干支纪日”恰恰又是“甲子”。
立春是一年四季之首,而“甲子”又是“六十甲子”之首。两“首”相合,十分罕见。
孙立南对记者说,这种情况虽然十分罕见,但纯属巧合,无关凶吉 --------------------------------------------------------------------------------------------------科普问与答:狗年为何闰七月 问:狗年为何闰七月 答: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将有13个月,共计385天,重复的那个月——七月称为闰七月。为什么是闰七月? 农历为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解决。
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
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公历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
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
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今年,闰月在七月后面,就是闰七月。
为什么没有闰正月?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一年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
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
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公历12月左右,地球运动快,中气间隔短,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比农历一个月还短,所以正月、十一月、腊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小。
相对,闰月出现机会就少 --------------------------------------------------------------------------------------------------农历狗年有13个月 新华社消息 春节将至,即将来临的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里将有两个七月,在正常的七月之外增加了一个闰七月,全年将有13个月共385天。 日前,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表示,闰月的出现是中国农历为顺应季节变化巧妙安排的结果。
在农历中,历月以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的变化周期为依据,平均长度是29.5306天,因此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12个月,一年仅有3 54天或者355天,与阳历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两三年后会相差1个月,如果不加以调整,久而久之会出现月份与寒暑的颠倒,历法就失去实用意义。
农历为了保持与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19年七闰”,因为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19个农历平年加7个闰月的总长度基本上相等,因此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因此,农历的闰年就有了13个月。(宋蝶) -------------------------------------------------------------------------------------------------- 7月31和8月30日是双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的中国情人节“七月七”由于恰逢闰七月,出现了38年一遇的两个七夕节,分别是阳历7月31日和8月30日。
解释:农历出现闰年是因为农历一年约为354天,而阳历一年中有36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差距,每19年农历要置7个闰月。今年是农历狗年,七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白露,立秋后的中气处暑落到另一个月去了,这样七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
(说到今年闰七月,因为我们在今年农历的第八个月份当中没有一个中气,所以就把第八个月份设置为闰七月,就是有两个七月。)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今年为何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明年(狗年)农历七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八月,而是“闰七月”。
为什么明年会多出个“闰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
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农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涨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
农历是我国独创,它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之光。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积四年就要少一个多月。
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例如,2002年春节在阳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节;2003年春节在阳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采取措施,这样逐年提前,积上16年,我们就要在盛夏摇着扇子过年了;农事活动也无章可循——时而10月种麦,时而9月种麦……这自然是很不适宜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
远在公元前六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这样,19个农历年的总日数(12年*12个月+7年*13个月)*29.5306日=6939.6910日,与19个回归年的总日数(365.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农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历和天时就不会错乱了。
至于闰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为规定。秦朝以前,曾把闰月置于年末,叫“十三月”;汉初则置闰月于九月之后,称“后九月”;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各个月份。
现在的农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
------------------------------------------------------------------------------------------------------ .cn/webmanager/public/xspd/view1.asp?id=1154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今年为何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的日历时,便会发现明年(狗年)农历七月紧随其后的不是八月,而是“闰七月”。
为什么明年会多出个“闰七月”呢?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从历法谈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
阳历是以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日)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它与月亮运动毫无关系。根据严厉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除伊斯兰教外,已弃置不用了。 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
所以农历是加入阴历成分的阳历,带有阳历因素的阴历。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