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原有“江南道宫之冠”誉称的赤松宫,于1966年湮于水库。1995年秋天金华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赤松宫,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于是,人们怀着对黄大仙无限崇敬的心情,开始投入了这一重建的浩大工程。几经专家学者论证,宫址选于金华山著名的国家级双龙风景名胜区鹿田东侧的山腰,海拔562米。此处左(东)山似青龙,右(西)山如白虎,后山像枕,前山如屏。西侧的鹿田湖天生的一个太极图状。三百年前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在《浙游日记》中曾描绘此处是“奇伟峻拔,岩穴奋踞,风光云凝,气势之磅礴,上逼斗牛之辉,下接罗浮之脉。”建成的赤松宫,坐北朝南,枕山襟湖,气势恢宏,终年云雾缭绕,呈现了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被中国道教界名流评价为集“秀、幽、净、高、明、灵”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赤松黄大仙宫位于金华市金东区,距金华市区10公里。金东是一个新崛起的江南小城,依江而建,是一个既显繁华现代都市风貌,又以绿色为主格调充满休闲气息的青山绿水小城。区内交通便利,浙赣铁路、金温铁路、杭金衢高速、甬金高速、03省道、330国道穿境而过;近义乌、萧山国际机场。具重要地理位置和高效的交通优势。
上海、杭州方向到景区可由沪杭高速接杭金衢高速,于16号出口(金华东)下,往市区方向见路标约10分钟可达。
每一位归侨都知道“黄大仙”,但对黄大仙的来历却不很清楚,不知道黄大仙是何方神圣。中国人侨居海外的不少,所以中国“神”也随之侨居海外,黄大仙便是有名的“侨神”之一。
东南亚以至美国欧洲,都可见到“黄大仙祠”、“黄大仙庙”,这些祠堂庙宇是随着华侨的足迹而遍布世界各地。尽管在华侨中拥有大批信徒,然而若问起此仙来历,知者不多。
有人说,黄大仙是神农时代有个叫赤松子的,后来成仙;也有人说他就是叫张良拾履的黄石公;还有人说,黄大仙是东晋时期道祖葛洪的得道弟子黄野人,总之,众说纷纭,较为一致的说法是:黄大仙即晋代人黄初平,道号赤松子。
黄初平乃浙江金华县人,据《金华府志》记载,黄初平牧羊山中遇到道士,修道山中,其兄四处寻找不得,四十年后,经道士指引,相见于山中,其兄问当年羊群何在,初平日:“山之东”,其兄张望,只见点点白石,初平叱喝一声,白石皆变羊,其兄方知弟已得道成仙,遂随弟习道,后亦成仙。这只是民间传说,神乎其神,未必是真,说他有“叱石成羊”的法术,只是让人相信他已成仙。
晋代,金华北山建有规模宏伟的“黄大仙祠”,名为“赤松观”,可惜现在已化为灰烬,倒是广州附近西樵山下稔岗村,有座出名的黄大仙祠。但是,据村民说,这个祠不是最早和早大的,广州花地的黄大仙祠才是最早和最大的。
广州花地的黄大仙祠,据当地老者称,清代香火就已旺盛,祠占地30亩,门口有对联:“叱石传晋代,骑鹤上南天。”进入大殿,有清代进士卢维庆于光绪三十年(1904)书写的对联:“洞中别有乾坤,四周烟雨云山,尤增胜概;祠里自成天地。两岸杏林橘景,永著仙踪。”
到了二十年代,花地黄大仙祠被用作“花地孤儿院”院址,香火顿失,于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夫人莫秀英斥资再建新黄大仙祠,使香火又盛。日军攻打广州时,黄大仙祠被毁于飞机轰炸,战后,香港建起了黄大仙祠,红火起来,倒令人忘记了花地的黄大仙祠了。
现今,黄大仙信仰之盛,当首推香港,那里香火旺盛,进香求签者人山人海,信徒之虔诚亦非他处可比,但是向他们问起大仙的来历时,往往无言以对。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文系副教授、汉学家罗思。专门研究黄大仙的来历和演变,特意到稔岗村和花地调查,后来与别人合作写了关于黄大仙的书籍,在香港出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我们感到惭愧的是面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浩瀚的文化,没有很好地加以研究,倒是让外国人领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