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写过一段与此相关的,贴出来供楼主参考 1、正规的易筮 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秦国闹饥荒,秦穆公想起去年晋国闹饥荒的时候,自己曾帮助过他们,于是向晋国求援。
谁知道晋国忘恩负义,根本不提供任何救助,于是秦穆公火了,第二年出兵攻打晋国。那时候行军打仗占卜师一定要带的,秦穆公的占卜师名叫卜徒父。
卜徒父照例完成了他的工作,算了一卦,得出的结果是大吉。于是,秦穆公也就心安理得地挥军前进了。
前面秦军渡河,传来消息说:“战车队大败!”秦穆公吓了一跳,连忙叫来卜徒父问:“怎么回事?怎么会车队大败?”卜徒父说:“这就是大吉的兆头啊!我得到的卜辞说:‘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
’照这么说,战车队再败上两次,就能抓住晋国的国君了——这‘雄狐’肯定指的就是他!” 《周易》的确是一本占卜用的书,这一点大致是公认的。只是后来的人们越来越不清楚占卜在远古时期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把占卜往往看成带有几分休闲色彩的小节目,所以根本无法想象严肃得相当于国务院工作会议的占卜将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看到那个年代打仗不先招呼参谋长,有事先问占卜师,其中观念上与后来的差异就可见一斑了。在春秋时代,重大的事情都需要占卜,所谓重大的事情,除了打仗,还有嫁娶和重要身份的贵族子弟的出生。
而占卜的过程和依据就和《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个年代使用的卜辞似乎并不只是出自《周易》一本书,刚才说的秦穆公的事情,卜徒父所用的就不是《周易》的卦爻辞。
然而我们仍然认定《周易》是一本占卜书。认定《周易》是占卜书的基本理由有两个:《系辞》中说到了用《周易》进行筮占的操作步骤;跟上面的事件相似,而的确用《周易》占卜来指导决策的实例在《左传》、《国语》等书中也多有记载。
然而,认定《周易》和占卜的关系离全面掌握《周易》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在古代,正式的占卜程序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找一间屋子,里面放一张床。
再准备五十根蓍草,用红绸布裹好,装进黑布口袋,再放进木匣子,把木匣子放在床的北面。然后在床和木匣子的中间另放一个从中一分为二的木格子,焚香祝祷之后打开木匣子,取出蓍草,取一根放回匣子,将剩下的四十九根任意分为两把,分别放在左右两个格子里。
接下来从右边的格子里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以四根为一组数左边格子里的蓍草,直到剩四根或不足四根时将这部分剩下的蓍草架在左手的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用同样的方法数右边格子里的蓍草,将剩下的蓍草夹在左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这个过程结束后,左手的蓍草要么是五根,要么是九根,把这五根或九根拿走,用剩下的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重复刚才四十九根的动作,这一次,左手上的蓍草要么是四根,要么是八根,同样再把这四根或八根拿走,用这时剩下三十二根、三十六根或四十根再重复一次刚才的过程,这一次,左手上得到的也是四根或八根。
再把四根或八根拿走,剩下的是三十六根、三十二根、二十八根或二十四根,这四个数字除以四将得到九、八、七或者六。 根据占筮理论,偶数为阴,奇数为阳,阳顺阴逆。
所以,六称为老阴,七称为少阳,八称为少阴,九称为老阳。老阳和老阴是变化的:老阳是从阳变阴,老阴是从阴变阳;少阳和少阴则不发生变化,阳就是阳,阴就是阴。
到此为止,得出了一卦的第一爻。 如此再重复五遍,一共就可以得到六爻,依初、二、三、四、五、上排列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卦了。
而其中只要出现了老阳(九)或老阴(六),得到的就将是一个变动的卦。举例而言,如果六次分别得到的结果如下: 上 七 少阳● 五 七 少阳● 四 九 老阳● 将变为阴 三 七 少阳● 二 六 老阴● 将变为阳 初 七 少阳● 老阴和老阳未变之前,这个卦就是同人●;老阳变阴,老阴变阳,这个卦就变成了小畜。
那么,这样的占筮结果一般就称作“筮得同人之小畜”,这里的“之”有到的意思;而其中的同人卦称为这次占筮的本卦或正卦,小畜卦则称为变卦或之卦。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占筮的结果通常不是一个卦,而是两个卦,并且两个卦可以是任意两个。
那么,得到两个卦之后根据《周易》的哪一部分卦爻辞来判断占筮的结果呢?古人没有交代。到了南宋,学者朱熹根据《左传》等古籍提供的例子归纳出了其中的规律,虽然也有些含混的地方,但后来的人们基本上是接受的: 六爻都不变,用本卦卦辞; 一爻变,用本卦变爻爻辞; 二爻变,用两个本卦变爻爻辞; 三爻变,用本卦及之卦的卦辞,以本卦为主; 四爻变,用之卦中两个不变爻的爻辞; 五爻变,用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 六爻变,用乾、坤两卦的卦辞,兼用之卦卦辞。
这样,得到相应的卦之后,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卦爻辞。占筮动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2、对卦爻辞的分析 卦爻辞得到了,但是如何解读卦爻辞来对应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其他古籍中记载的易占实例,同样只能使我们知道那时候确实以《周易》为依据进行占卜活动,但是要从这些实例中摸出个头绪,总结出一套能用的占卜方式还差得太多。 比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公子完(敬仲): “其少也,周史。
现在用周易算卦主要有几种!一种是摇钱卦!就是用硬币!一种是算时间!就是你要算卦的时间!还有就是测字!就是你随便写个字!起卦步骤不一样!但是看卦象都一样!周易算分六爻!上下两卦!还有变卦!其实就是六种状态!就像计算机的1和0一样!根据这六爻得出卦象,根据卦象再去分析事情的未来!我感觉还是有些道理的!只是我们现在科学无法解释而已!现在周易算比较普及!但好手比较少!外面摆卦摊算得很少有高手!卦谁都会解!只要对照周易的那本书就可以说了!但是真正说道精髓还要看个人的理解跟经验。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起卦:主要包括上面说的那些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比如说用年、月、日、时起卦,按声音起卦,按物质属性起卦等等,不一而足,但结果都是得出一个卦象。
有的还要又变卦等。 2、纳甲:也叫装卦,就是按照上步得出的卦象进行五行、十神对位。
3、分析:根据所预测的事情和上面的卦象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是用神的选取,用神和其他卦爻的五行的关系进行分析。
也有在第一步起卦后直接根据易经的卦辞和爻辞直接分析的。应用中正确率也是相当高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算卦的方法主要有金钱卦、梅花易数、纳甲筮法。 而比较简单的是金钱卦法。
用六枚钱币,分三次抛出,每次两枚得一爻,三爻得一卦。根据卦象即可得结果。
具体的方法请参考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周易筮法通解》。 其他的关于筮法的书还有齐鲁出版社的《纳甲筮法》、吉林文史出版社的《周易叁伍筮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纳甲筮法讲座》。
都是通俗易懂的,关于周易的书籍很多.你手中的可能是周易理论方面的书籍.用它们做预测有些难度.我向你推荐邵伟华的[周易与预测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起卦,如何算卦的非常实用的占卜书籍.并且它的讲解很通俗易懂.能够很快的学会预测的基础知识.这本书上讲解了为什么算卦是科学而不是迷信.为什么会很灵验.希望你去读一读.你所提到的问题可以统统得到圆满的答案.另外你也可以登陆本人的网站.上面也有一些关于周易的基础知识.。
八卦算命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就是起卦,起卦得当才能算的正确。
下面介绍应用最广泛的梅花易数起卦法: 在梅花易数中任何一人、一事、一物,均可用于起卦,这里仅详细说明其中两种方法,时间起卦和数目起卦,其它起卦方法仅简单提及供大家自学。 一、起卦之要 梅花易数之起卦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一般有如下几种: 1、有人向你问起某事,希望你为其预测。
2、自己看到某人、事、物,突感异常而心动,此时可测之预示何事。 3、有了奇怪的梦,可以测其预示吉凶。
4、心情不稳时不要预测,心烦意燥时不要预测,这时自身气场很乱,测也不会准确。 二、时间起卦 1、起卦准备 a、得知起卦时的年、时的干支及农历月日。
b、得知求测人当时的状态,行走坐卧,即是在坐汽车,在跑步,还是在行走,或是在坐,在躺着。 2、起卦方法 a、以年之天干、月日之数相加之和再除以8得到的余数作为上卦。
注:有按年地支起卦的,使用中发现确是没有以年天干起卦准确。 b、以年之天干、月日之数及时之地支数相加之和再除以8得到的余数作为下卦。
c、以年之天干、月日之数及时之地支数相加之和再除以6得到的余数作为动爻。 d、根据以上结果列出互卦与变卦则可以进行断卦了。
注一:将八卦任何两卦重叠即可得到一个复卦,八卦相叠共可得到六十四卦,上面的八卦叫上卦,下面的则叫下卦,每个重卦中有六道组成,叫做卦的六爻,从下到上分别称为初爻,二爻,。,五爻,上爻。
分开的两部分组成的爻是阳爻,仅有一部分的叫阴爻。 注二:互卦---由一个重卦的二,三,四爻为下卦,三四五爻为上卦组成的新的重卦叫作原重卦的互卦。
(可参见后面的例子) 注三:变卦---重卦的某个或几个爻的阴阳属性由其原属性变为相反的属性后所得到的重卦称为此卦的变卦。(可参见后面的例子) 3、起卦举例 如今天2003年7月29日17点18分起卦: a、查万年历得知现在是癸未年(癸数为10)七月初一,则上卦数为: 10+7+1=18 18/8=2。
2(余数)。
.兑卦 b、当前时间为酉时(酉数为10)则下卦数为: 18+10=28 28/8=3。
..震卦 注:时刻与现代时间对应: 晚23时到次日1时前为子时,1--3为丑时, 3--5为寅时, 5--7为卯时, 7--9为辰时, 9--11时为巳时, 11--13为午时, 13--15为未时, 15--17为申时, 17--19为酉时, 19--21为戌时, 21--23为亥时。 c、动爻之数为; 28/6=4。
..四爻动 d.互卦与变卦: 上兑下震为泽雷随卦(随卦为六十四卦名,初学者先不必掌握)。 则互卦为上巽下艮为风山渐卦。
四爻由阳变阴变为上坎下震即水雷屯卦。 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主卦由时间求得为上兑下雷的“随”卦,其二三四爻作为互卦下卦“艮”卦,三四五爻作为互卦的上卦“巽”卦,上下卦相重便得到了互卦,上巽下艮的“渐”卦。
主卦“随”卦的四爻为动爻(动爻指需改变阴阳属性的爻),其属性为阳,改变属性为阴后便得到变卦,上坎下震的“屯”卦。 三、数目起卦 1、起卦准备 一般以两个数来起卦(也可以一个或多个数来起卦,这里不再细述),可以是心动时看到的两个数字,或是两个文字笔画数,两个事物的数目。
2、起卦方法 a、以第一个数除以8的余数为上卦。 b、第二数除以8的余数为下卦。
c、以两数之和再除以6的余数为动爻,如果你知道当前时间或很方便即可知道当前时间,则将当前时间的地支数也加入两数之和然后再除以6把余数作动爻。即可成卦。
3、起卦举例 如以“学习”两字起卦,时间为酉时 “学”为8画,对应“坤”卦,“习”为3画对应“离”卦。两数之和为11,再加上时间数10为21,21/6=3。
3,三爻动。
于是得到主卦上坤下离,为地火“明夷”卦,互卦则为上震下坎,即雷水解卦。三爻动,阴阳属性改变得到变卦上坤下震,即地雷“复”卦。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
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
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
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
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
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
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
(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
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
《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
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
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
⑥《系辞下传》。⑦《文言》。
⑧《说卦传》。⑨《序卦传》。
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
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
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du知道军其实都说了。。现在主流是纳甲筮法和梅花易数也就是所谓的六爻和梅花易
易经本身是讲卦爻的阴阳规律的。儒家的辞是儒家对于这种规律填补了辞,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但是现在摆地摊的或者江相派的却拿着儒家的辞去用来算卦。。然后依靠辞这种马后炮圆的概念导致很多人以为算卦是语言学是心理学。。
不管算卦还是算命还是风水都是很严谨的,都是从阴阳的消长一步一步推导过来的,就如同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到微积分一样。。也不是几个月几天就能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