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3部《连山》、《归藏》、《周易》
这三者是一个时期的易文化,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天气、科学技术来定的。
周易传今为文王定的八卦位置,排出了后天的64卦顺序,孔子做十翼传今为周易。
有书上记载,说神农连山八卦.我是见过,不过可信度不是很高的,现代简称为中天八卦。这个八卦图是清代传下来的,是根据大六壬银河棹得出的结论,先天八卦图,就是乾坤的位置颠倒一下就是中天八卦图。
本人研究中天八卦图几年,得出了几个图,变化太多,几句话是说不清的。得出了立八卦图256个,去掉重复的立图,240个,包括了阴图、阳图。这些图都是离不开最基本的易理:太极生2仪,2仪生4象,4象生8卦,8卦出双8卦,双8卦分阴阳,变16卦,16卦中32个八卦图,单阳、单阴各出64卦,16*16变出256卦。
一个图为大卦,也就是个八卦图,八卦图又分出了小卦,也就是现在用的64卦。
16卦中,中四为年、月、日、时,外围为12地支卦,符合大六壬地支学。
虽然没提出连山、归藏的八卦位置和区别,可以参考下,刚研究出来的。
奇门用的是后天八卦位宫、先天八卦位宫。
《连山》、《归藏》是我国古文化的典籍,然而,历来人们认为它们是《周易》的前身,并将此认识写入小学生启蒙的《三字经》内:“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通过确凿的考证,个人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论。
从文字起源和进展,从中国特有的意识形态的进展,都只能说明,它们与《周易》或者与《易》没有任何联系。有联系的是:《老子》文本是在《归藏》的基础上写的;《归藏》是在《连山》的基调下完成的。
《连山》、《归藏》、《老子》是西周末前之三本规范最高统治者的宝典。要搞清这个问题得先从《周易》说起。
《周易》顾名思义,当是周朝之《易》的简称。然而,周朝前后却有800余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暂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初步确定)。
在这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我国的文化有了重大的变易和“进展”。大致可分为东西周两个阶段。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0年),这个时期除了沿用商王朝遗留下来的甲骨文字外,并且也有自身时代的发展,所明显表现出来,当然,只是青铜器皿上的金文。从西周王朝建立起,在金文中,周易的“易”字还仅只是沿袭商王朝的用意,作为“赐”字频繁地出现在金文之中。
周易所有的卦名,除“离”、“兑”两字,在金文中尚有外,余下的:乾、坤、坎、震、巽、艮都是没有的字;周易中所依托的阴阳的概念,在西周金文之中也是找不到的,除了在使用“阴阳谷”仅两见的地名外。根本没有所谓阴阳的概念之说。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不少的人是受世俗传说的影响,且还有不少名家学者加入这个行列,一味鼓吹,什么“伏羲一画开天”,“仰观”、“俯察”、“辨阴阳”而作八卦于卦台山,这些荒谬的言论与历史事实越来越远。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历史时,不得不注意到商王朝的“贞人”问题。
贞人的出现,历史上对他们有很大的误解。从甲骨文字来看,“贞”字与“鼎”字极其相似,并且联系到出土文物(如安徽凌家滩的玉龟中间的玉版中的图案的中心部分)来看,“食器”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必须用具用品,且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前进步伐。
所以在我们祖先自觉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把管理“食器”的国家官员职位,定为“贞人”这是必然的。于是在商王朝这个崇祭祖先的时期内,“贞人”出现在“宫廷”、“御前”就是很自然的现象。
当甲骨文在商王朝中期开始形成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正是管理“食器”的这一批人,可以充作最先的“实践”或“执行者”。于是,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文化人”,这与商末前期的“贞人集团”的形成也具有必然性。
故此,“贞人”从开始形成一直到商末之前被王权的打击(压散、流魄)都与所谓的“占卜”“决疑”不沾边。随着时间的流逝,“贞人”的后裔(从商武乙的打击贞人开始算起,约500年之间大约有17代左右)的发展,延续到春秋时,他们遍及到东周王朝的各个领域。
他们除了少数还是官宦外,其绝大多数已沦为:食客、门人、差役、巫师、药师、风水等等。总之,他们是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孕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也同时具有极大的社会反动性。
在这一特殊阶层内,特别是受到西周晚期意识形态的熏陶,春秋初期在他们之中形成了“阴阳学、五行学、易学、名学、道学、儒学、杂学、法学、诡辩学”等的萌芽。所以在春秋中期才有了易学的雏形,直至战国时期都还是一个渐进的阶段(竹简易、帛书易可证)。
它那时还没有被人们认可的易经的样子,更没有现代易经的样子的影子。所以,易经的起源,早不过春秋初期,说它是周易则理所当然,因为它毕竟是东周之易。
支持周易的还有“卦符”和“太极图”的问题。封符就是八卦的符号,它的长横为阳、两短横为阴的出现是在“汉帛易”之后,离现在只有两千年或不到两千年的历史。
“太极图”的出现就更晚了,虽然传说为陈抟作之,但无实物可证,因为继他之后的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并不是后来“太极图”的真实。后来“太极图”的出现只在明朝时期,谁作的不得而知,离现在充其量还不到700年的历史。
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的人,把我们的老祖宗伏羲神话的不知如何是好,在他手里塞进了八卦和太极图,自以为这是在给祖宗脸上贴金,但实际上,这是在给我们自己的祖宗脸上抹黑而愚蠢之极的做法。再者,周易的认识还涉及到一个“占卜”的问题。
什么是占卜,得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卜”、什么是“占”。说到“卜”和“占”就必须看看离今8000年前的文化,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符号”。
“符号”也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实录”。符号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先民,已经有了认识客观世界的“语言”似记录,是通过刻、画、写、记、录、钻、凿、灼的各项活动,所留下来的人为印记,留下这样印记的人,叫做“卜”人。
然而,仅有“卜”人是不够的,符号的出现,还得要人把它复原成当时的语言,才能让符号的存在具有意义,而充当“解说”、“还原”符号成为当时语言的人,就叫“占”人。于是“卜”、“占”人的出现和存在一直延续到离现在三千三百年以前,大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约四千六、七百年。
从商王朝。
有,因为近年出土《归藏》简。
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一百六十四支,未编号的残简二百三十支,共计三百九十四支,总字数约四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
在这批竹简重,共有七十组卦画,其中十六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五十四种。卦画皆以一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
卦名有七十六个,其中重复者二十三个,实际卦名五十三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
竹简有两种,一种宽而薄,而另一种窄而厚。因此,我们推测,这批《归藏》有两种抄本。
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不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现摘录部分释文如下(本释文以录简头为主,重复者只录其一,但卦画和卦名可互相补充者则皆录下来。
释文大致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之《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下面的编号为清理时的原始编号,上面的编号为临时序列号。竹简残断者以◇标出,字迹模糊、无法辨识者以□标出,通假字、异体字不另注明,但据文意明显有脱字者以【】补足。
本释文是刚清洗出来时所作的原始释文,未经仔细校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若有抵触,以将来正式出版为准):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
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并在社会上流传。为了使人相信这的确是古传的易书,作伪者自然不敢吐露实情,后来刘歆被诛,其事益无人知晓,故桓谭见到了《。
所谓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这三本书均是探究宇宙之微的奇书。《连山》粗陋,颇不足论,《周易》虽屡得圣人批注,流传最广,但也有失本色。话说商汤灭了夏朝。《连山》落入了商朝宰相伊尹手中,他对《连山》增删修补写出了一本《归藏》。后代商王,都以它来堪定祸福。可惜祸福天定,无论《归藏》怎么了不起,商朝还是亡了。那时天下混乱,西伯候姬昌被纣王囚在牢中,那时它穷究《归藏》一书,写出一本大名鼎鼎的《周易》。所以说三部书虽名目各易,实则一气贯通。
这三部书中,论精奥完备,公认《周易》第一,可惜古今易者旁加批注,凭一己好恶,曲解易理,好好一部《周易》已无夕日风光。《连山》,《归藏》又具已失传,难求其源。三者好坏定论,而今谁敢胡言。
一、名称的由来 《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 “(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其《筮人》又云: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再以前的书里,就没有关于这两种古易书的名目了。但很不幸,《周礼》这部书早已为学界所证实乃汉代刘歆的伪造,是他杂取故书并参以己意作成的,里面虽用的确实是一些原始的古材料,而其虚造的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许多内容靠不住。
其中《连山》、《归藏》这两个名目便是他虚造出来的,他伪造的依据便是《山海经》。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一文中已明辨之[1],这里不妨再简述一下我的看法。
《易》本是古人卜筮时用来参考占断吉凶的底本,在古代不止一种,这看看《左传》即可明白。秦火不焚卜筮之书,故到了汉代,自然还会流传下来不少,《周易》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但不甚显著。
刘歆曾领校中秘图书,他肯定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编写《周礼》时,除了写上《周易》外,又决定再写上两种古易,以凑足“三易”之数。同时他又发现这其中的一些古易书的内容和《山海经》的内容很有联系,这看看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多引用《归藏》(此书乃战国时代的一种古易,晋代出自汲冢,原名并非《归藏》)即可明白。
所以,刘歆便根据《山海经》和易理虚拟了两个古易名。 《山海经》是由《五藏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组成,《五藏山经》为一部分,简称《山经》;《海经》则是《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的并称,其中《海外四经》又称为《大荒经》。
我们看看《山经》所记,的确是一山连一山,山山不断,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连山”之书,所以就根据此拟定了《连山》这个书名。又根据《海经》和《大荒经》拟出了《归藏》一名,海属水,在《周易》中属于坎卦,《说卦》云:“坎者,水也。
……万物之所归也”,从中取了个“归”字;大荒即大地,在《周易》中属坤卦,《说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从中取了个“藏”字,二者合一,《归藏》这个名目就产生了。 所以,《连山》这个名目和《归藏》一样,实出于刘歆的伪造,不足据信。
正因为它的名称后出而且之后所出之书真伪混杂,故历代学者对《连山》或信或疑、或是或否,聚讼纷纭,了无定谳(参本文后所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附诸家论说》)。
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之处为:
1、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2、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时期的《易》。然而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指的是《周易》。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为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
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
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
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
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
《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
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
(《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
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
[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
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佚失不传,否则用不着梁元帝再来作一部《连山》,更用不着隋代的刘炫再来伪造了。 二、关于《归藏》(晋代出土的《易繇阴阳卦》) 晋代汲冢中出土的古易书《易繇阴阳卦》,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归藏》(实际上这个问题较复杂,以后拟另文详之)。
郭沫若认为汲冢出土的《易繇阴阳卦》和《周易》一样,是孔子以后。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501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18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乾卦卦画)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323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9、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0、柰曰:昔者考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11 11、否曰:昔者□□□◇ 12、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13、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古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14、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15、亦曰:昔者◇ 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17、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18、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焠=初有吝后果述214 19、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体=牝□雉=◇304 20、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21、临曰:◇ 22、灌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 23、【卒】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24、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25、毋亡曰:出入汤=室安处而墅(原字上予下土)安藏毋亡◇471 26、瞿(知北逰按:原字左目右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27、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2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29、涣曰昔者高◇328 30、【蹇】□◇ 31、损曰◇ 32、【咸】曰◇ ◇咸曰□◇ 33、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34、◎(知北逰按:原字上罒下左炎右匕,即夬卦)曰:昔者赤舄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舄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35、□(知北逰按:此简头有姤卦卦画,此当即姤卦)曰:昔者◇5 36、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 37、丽曰:昔者上◇ 38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39、陵(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谦卦卦画,此即谦卦)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40、介(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豫卦卦画)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41、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奔月而攴占□□□◇201 42、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43、晋(知北逰按:原字上艹下晋。
下同)曰:昔者◇◇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之虚作为□◇ 晋曰:昔者夏后启卜◎(知北逰按:原字左酉右昜)帝晋◇336 44、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45、蜷(知北逰按:原字上 下虫,或释螣。此简头有既济卦画)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知北逰按:原字左亦右谷)蜷在北为牝□◇213 46、□□(知北逰按:此简头有未济卦画)□□□攴卜□□□◇ 47、◎(知北逰按:原字从辶彖声,即遯卦)曰:◎旦(知北逰按:原字从艹)以入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48、亦(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蛊卦卦画)曰:昔者北□◇343 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49、□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50、筮曰□之□筮盖之□□◇537 51、□(知北逰按:此简头有贲卦卦画)曰昔【者】◇ 52、中绝(知北逰按:绝字当是从糹包声,即中孚)曰:啻□卜◇317 53、大【壮】曰:昔者◇408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壮曰:昔者丰隆◇320 强调了山地的生殖作用,反映戒止滥捕滥杀禽兽的思想,说明《归藏易》已进入农业发展时期,人们对土地功能的认识和应用已渐深化。
较之《连山易》,“山”退居到次要地位,《连山》与《归藏》为两个时代。两者思想认识有所差异。
《连山》依赖自然、崇拜山林;《归藏》顺应自然,且有改造自然的观念。并据此歌认为《归藏》八卦名称是地、木、风、火、水、山、金、天。
八气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都按“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几种动态排列。“归藏”是表示天象的圆形结构,按五行运转确定方位。
此说尚缺乏论据,未得到公认。 《三坟》中最后一坟为《形坟》,形坟保留了《乾坤易》《周易》的前身的概貌。
载有“乾坤易爻卦大象八宫分宫取象歌”∶“乾形天、地天降气、日天中道、月天夜明、山天曲上、川天曲下、云天成阴,气天习蒙;坤形地、天地圆丘、日地圜宫、月地斜曲、山地险径、川地广平,云地高林、气地下湿;阳形日、天日昭明、地日景随、月日从朔、山日沉西、川日流光、云日蔽雾、气日昏部、阴形月、天日淫、地月伏辉、日月代明、山月升腾、山月东浮、云月藏宫、气月冥阴;土形山、天山岳、地山磐石、日山危峰,月山斜巅、川山岛、云山岫、气山岩;水形川、天川汉、地川河、日川湖、月川曲池、山川涧、云川溪、气川泉;雨形云、天云祥、地云黄英、日云赤昙、月云素雯、山云叠峰、川云流章、气云散彩;风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