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的万佛塔距现在有900多年的历史。蒙城万佛塔建于北宋崇宁元年(公元一一0二年)。
蒙城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万佛塔坐落在安徽蒙城城内东南隅。塔呈八角共十三层,高三十八点六米,底层周长二十四点三米,四周环水,基础以八角形石墙围护。挺拔的塔身和塔身上镶嵌的彩色釉陶佛像倒映在水中,微风拂来,盎然成趣。有人形容这里是“一塘清水万佛影,微波击岸柳成荫”。一九六一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将此塔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此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万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塔内现存两块建塔的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的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到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和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它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叫万佛塔 由于塔外壁镶嵌众多小佛像而得名 又名插花塔
俗称“蒙城砖塔”,还名慈氏寺塔。13层
初建于唐代或宋代。因塔内外遍嵌彩釉陶佛8000余尊,故名。塔系水磨青砖砌造,塔高37.76米,共十三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下巧砌莲瓣,斗拱和花窗,每层设壶门式对称拱门,四面塔内梯道曲转,逐层各异。顶端置五重相轮,重逾千斤。塔底地宫内现仍存清代佛雕。塔曾立于慈氏寺内,寺已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氏寺旧址即旁边的小学,现在的蒙城三小 文革时期寺被毁 佛像搬走砸掉 改成小学 哎╮(╯▽╰)╭
13层 实际只能爬到第10层左右 说不定现在只到9层 因为越往上空间越小 胖的人、成年人可能就挤不进去了
八角形的平面每个点都悬有一个风铃 前几年站在塔下还能听见风吹过后的铃声 现在毁得毁 掉得掉 所剩无几了
以前塔顶还有一个大圆盘 被雷劈下来了
抗日期间 塔附近发生过激烈交火 不知道是日军还是国民军以塔为掩护 一层佛像附近还能找到枪眼 (我小时候可是找到过的) 佛像也被驻地日军挖去不少
近年来也成为了一个自杀场所 哎╮(╯▽╰)╭
万佛塔公园内建有水榭亭台,占地50亩。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年),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葺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著名的宋塔。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 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3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来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且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塔内当下存两块建塔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至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与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十年左右。万佛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是很大,但是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比较完整。其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作品,是一处重要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记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朝时建。” 据传,塔内曾经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其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十分优美,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 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万佛塔公园(也称为宝塔公园)位于我的家乡——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这里风光优美,物产丰富。说它风景优美,是指县里有许多名胜古迹;说它物产丰富,是指这里产小麦、大豆、玉米、花生,还有地方特产的牛肉干、油酥烧饼。
万佛塔公园的位置十分重要,东、西、南、北都是县城的重要地段。公园里的万佛塔和烈士纪念馆最为有名,让许多游人流连忘返。万佛塔建于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身呈灰色,原因是用灰色的砖砌成的。塔高42。6米,有十三层。塔顶上还有一根避雷针,用来防止雷电把塔身击毁,远远望去,真像不怕风吹雨打的巨人。而站在塔上,放眼望去,周围的高楼大厦好像都在脚下,塔下的游人像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塔的飞檐上还有许多小铜铃铛,这些铜铃铛上刻着的图案可真是栩栩如生呀!微风吹过,一阵比天籁之音还要好听的铃声从耳边飞过,让许多人不禁跳起轻快的舞蹈。
万佛塔有千年的历史,烈士纪念馆内却有着一股满腔热情的爱国精神。烈士纪念馆位于万佛塔旁边,馆内主要摆放着烈士们的遗物、照片和战争解析图。遗物有水壶、背包和望远镜等,望着它们,你仿佛能看到烈士们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你仿佛能听到炮弹在你的耳边飞过,战士们杀敌的声音在呐喊着,为战争所累的百姓的和平声音在荡漾--------。
附老师评语:语言丰富,用词恰当,字迹工整。哪里像三年级学生所写,还以为是初中生呢。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称“蒙城砖塔”。万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1]
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是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从1977年开始,文物部门对万佛塔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塔基,弥合裂缝,补镶损坏严重的佛像砖,塔尖增设了避雷针,恢复了宝塔原貌。1981年,万佛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文物局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万佛塔公园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公园内有北宋时修建的万佛塔,故名万佛塔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