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迷算命的历史相传始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另一相传源自唐代的李虚中,但化名为鬼谷子。
想要算命的人,多会求助于某些对命理有钻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以寻求替自己指点迷津,排忧解难。中国古代也称这类人物叫作“算命先生”。
对于算命的相传历史,有据可查的是战国竹简最近研究成果公布,算命或起于先秦,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当古埃及人用纸草记事、古巴比伦人以泥版为书时,中国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编连,将最鲜活的史实书于竹简,传遗后世。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再次被翻开的古老典籍,成为破译文明图谱至关重要的密码。
今天,清华大学就公布了其所藏的2500枚战国竹简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早前,清华大学曾经公布过这些竹简中有关于《尚书》的内容,因发现与现今传世的《尚书》不符,所以引起了巨大关注。
这一次,清华大学公布的战国竹简内容又是怎样的?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会在怎样纷繁的"碎片"中还原历史呢? 这是清华大学第四次公布其所藏战国书简的研究成果,如果按文理科来分的话,前三次公布的内容涉及诗歌、历史等内容,算是文科领域,而这次公布的内容有点像理科内容,清华公布了三篇目前没有历史记载的竹简,一篇记录了流行于楚国不同于周易的占筮方法,这篇文献的名字叫《筮法》,竹简整体保存的非常好,被清华大学收入时还保持着原来成卷的状态,全篇文字分栏书写,并且附有插图和表格,竹简详细记述了占筮的原理和方法,甚至还有案例,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李学勤教授介绍,当时的楚国人用这种方法可以占卜十七命。
中国农历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朔望月是阴历。阳历才是农历的主要部分,指导农时靠的是二十四节气,而不是月份。
其实阴历对于古代农业生产没什么大用,主要国家的历法都是阳历,内容也都是差不多的,毕竟我们都面对着同一个地球嘛。
中国天文历法到了明清时期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而且有很多方面比前代还要倒退。
个人认为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天学为皇权服务,一直没有发展成为真正的天文学。
另一方面天学与占卜算命联系太紧,神秘主义倾向过于强烈,导致其中的很多重要的技术和知识被当作国家机密保存起来,在改朝换代中就没能传承下来。因此每一代要么重新发明前代的技术,要么就只能一代不如一代了。
上面说的不好理解。简单的解释一下吧。
中国古代的天学机构,例如钦天监,是历法编制者,也是皇家算命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解释天命来为皇权提供合法性。为什么皇帝是你啊,因为天命。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向人间传达天命,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天象。天学家需要预测天象,解释天命,让皇帝做出必要的政治姿态。重大天象在中国古代是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举个例子:
《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
先十月初三丙辰夜,客星见东北方,……上于宫中见之儆惧夜露祷于丹陛。
这个事情说的就是蟹状星云的超新星爆发,明神宗万历皇帝听说天上突然多了一颗星星,大半夜的跑出来直接就给老天爷跪下了。因为天象即天命,老天爷突然搞出个什么花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就需要天学家给解释了:老天爷觉得皇帝干的不好,想要警告你一下,改了就没事了。但如果天学家冒出一句:新星出现,这说明天命转移了,大明江山快玩完了。那说不定真的就有人要起来造反了。反过来,改朝换代了,新皇帝登基了,他也需要天学家来解释,某年某月某日出现了什么天象,说明老天爷指示我要当皇帝了。
既然天学家如此重要,天学家计算天象和历法的技术和方法如此重要,所以两者都是宝贝疙瘩,需要严加看管。所以各朝历代的法律都明确规定:天学家绝对禁止与大臣结交,天学技术绝对禁止外传。
那好了,由于古代中国国力雄厚,但逢盛世,又遇上有作为的皇帝,找到一批有才华的天文学家,就能够编制出非常精确的历法来。但过几年皇帝换了一个,或者皇朝换了一代。新皇帝要破旧立新,老一代的天学家跑路了,被咔嚓了,或者站到一边养老去了。换上一批新的天学家重新修订历法,这就可能比前代要差了。
中国古代历法就是这样,并不是一直都很好或者越来越好,而是有时候很好,但是不久之后的新历法又很差,过上几百年又出个更好的,接下来几百年又是很差。
元末明初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明末清初又是一场浩劫,很多知识都失传了,作为国家重要机密的天学当然首当其冲。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就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人的易场力作用于铜钱,使之按照感应易场发生运动,于是铜钱的变动就反映了相应事物的阴阳变化。
所以说应该是蛮准的。不过也有不准的时候。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称为“九流”.“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又一说法是:何谓三教九流"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
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
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同课本上三教九流说法不一,书上的是:"三教九流"的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
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
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①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②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
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
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③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④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
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黄籍”,故降品或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
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
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乡闾。
曹操当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情况大量存在。然乡闾评议并未完全废弃,史称曹操平定荆州时,托当地大名士韩嵩“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又称替曹操主持选举的崔琰、毛玠“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所谓“总齐清议”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议。
曹操对乡闾评议并未笼统否定,反对的只是汉末乡闾评议中产生的弊病。他纠正的办法一是提倡“唯才是举”,以反对虚伪道德和名实不符;二是压制朋党浮华和私人操纵选举,力图将选举之权控制在政府手中。
如韩嵩之条品荆州人士,就不同于汉末名士私人操纵的乡闾评议,而与后来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情况更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
输入资料立刻开始免费电脑算命 资料在 解梦 算命说明:姓名必须输入中文,生日必须输入公历(公历即阳历/新历,农历即阴历/旧历。
例如今天为2007年12月2日,这就是公历。)如果不分析血型,血型可任选;如果不分析八字等,出生时分可任选;不影响其它测试结果。
进入系统后可体验数十种强大的算命功能! [为防遗忘,请将免费算命网在线算命加入收藏夹!][只知道农历请点此查公历] [不知道出生时间怎么办] 姓: 名: 公历生日: 年 月 日 点 分 算命知识八字:“八字”也叫四柱 (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因其原理基于与阴阳五行所以和“紫薇斗数”等统称“五行术”。 相传在黄帝时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现在的太阴历)。
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七十八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
五格:五格指的是姓名学中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
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开创,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称作“熊崎氏姓名学”,其核心就是将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来解释。 所谓五格剖象法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的规律建立起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面运势的一种简易方法。
对于姓名学的内容,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给后代、子女取名时不妨参考;如果自己目前的姓名数理配置不理想,也没有必要去改户口本上的名字,可以用笔名、常用名去补救,原著上说,最常写、常用的名字对自己人生运势的暗示力最大。 五格计算方法: 1、天格:复姓,合计姓氏之笔画;单姓,再加假添一数。
如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李刚,李是单姓,天格是7+1=8。天格乃祖先留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2、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
如:刘江,人格数是 15+7=2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
3、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是单字名,再加假添一数。
如司马懿,地格数是22+1=23。刘江海,地格数是7+11=18。
4、总格:合计姓与名的总笔画数,主中年至晚年的命运,又称"后运"。如司马懿,总格数是5+10+22=37。
刘江海,总格数是15+7+11=33。 5、外格:总格笔画数减去人格笔画数,如是单字名或单姓,再加假添一数。
主管命运之灵力。如司马懿,外格数是37-32+1=6。
刘江海,外格数是 33-22+1=12。称骨算命法:称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准确率很高,又便于掌握和运用。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年、月、日、时的重量都有具体规定。
只要把年、月、日、时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称骨歌”一查,就可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来确定重量。
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数(即初一、初二等)确定重量。
出生时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确定重量。现代的每二个小时是古代的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换算成现代的钟点,就是: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丑时——1点钟至3点钟;寅时——3点钟至5点钟;卯辰——5点钟至7点钟;辰时——7点钟至9点钟;巳时——9点钟至11点钟;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例:一人出生在甲子年正月初一日子时甲子年骨重一两二钱正月骨重六钱初一日骨重五钱子时骨重一两六钱年、月、日、时骨重加在一起(1.2+0.6+0.5+1.6=3.9),此人总骨重是三两九钱。
查看三两九钱的“称骨歌”,就是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ssssss465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