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汶川地震预测算命

1. 请问这次汶川地震有没有前兆

2008年5月10日,在江苏省泰州市东风路东风桥路面上,成千上万只深褐色、指甲盖大小的癞蛤蟆正结对穿越公路。

这些今年新繁殖的小家伙是经由一座引坡而从老通扬运河里爬上大桥的,它们排成了一道浩浩荡荡的长队,向桥北慢慢爬去,显得很有秩序。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奇异景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河水缺氧,大量小蛤蟆为了找寻新的生存空间,只得成群迁移。

5月5日,观音塘,这个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里的水塘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8万立方米的水去了哪里?一时间,水塘巨量蓄水突然消失之谜,困扰着这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的百姓,难道是传说中的“水龙王”将水吸走了?还是外星人的“神来之笔”?他们迫切期盼有人能来破解这个谜团。 江苏也有蛤蟆过街,但当地没发生大的震动,也就是说蛤蟆预报地震也不是可靠的。

百度帖吧里山东看到地震云,新闻中湖北某地池塘干枯都是一些地震前兆,但准确预测某地的地震还是很困难的。

如果只根据上述预测地震,那么湖北江苏山东的居民是否要在外露宿几日,难保会发生恐慌~~ 。

2. 5.12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提前没有预测出来

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科学界普遍认为,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因此断层的空间分布属于地震预测领域极为重要的信息。

目前人类对于断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琼斯说,与大地震相比,地质断层会频繁发生一些没有大碍的小地震。

因此,这就又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预测时间,还须预测震级,这样的预测才有实际意义。当地震发生时,震中沿断层断裂,裂得越远,震级就越大。

地震发生时震级的大小,和诱发地震的因素之间不存在关联。在地震开始之前,有关地震震级大小的信息是无法通过对地层的监测获知的。

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少地震震前预兆的民间说法,比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奇特天象出现等。琼斯说,这些说法到目前为止,都缺乏十分确凿的科学依据。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这些异常迹象可以作为预报地震的参数,地震监测人员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单独的异常事件做出地震预报,因其可能只对应极小的发震几率。 一旦误报地震,损失往往同样惨重。

3. 四川汶川地震其实可以预测的

人类对地震的预测随着计算机的提升已经大大提高了,但是如同对天气的测预一样,在自然界面前,地震的预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1、预测提前期很短,人类主要是通过对地震前期的一些小震波来判断地震的时间与强度,但仍然无法准备确定时间、震中点以及地震距地表距离。

2、地震的破坏与本身强度级别有关,但也与当地地质结构、震中距地面距离、房屋建筑结构等等有关。

3、即使预测有大地震发生,作出人员在面积撤离仍然是政治家最头痛的一件事,因为在地震发生前没有人绝对可以预测破坏程度,政府可以要求人们准备,但无法在地震前全员大面积撤离。

4、地震与人的麻痹思想有关,许多人一生并不曾经历地震等自然灾难,对地震的破坏心里认识不足,而许多地震又是发生在夜里,这会更大的增加受伤人数。

4. 既然有地震云,汶川地震为什么没预测到

地震预测研究,在世界和我国大约都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广泛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的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例如,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 3级强烈地震,并在震前果断地采取了预防措施,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但是,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有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科研人员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可以概括为:(1)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3)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5. 汶川的地震能预测出来的吗

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

这位研究员分析,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地震前震源状态、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丁学仁表示,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事件也还是有的,毕竟地震预测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6. 汶川地震夺走了那么多人的生命,现在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的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

只有少量的地震因为大震前预震频繁,才能被人重视。我国成功地预报过75年的辽宁海城地震,这次的地震的预 震就十分明显,因此伤亡人数很少。

但这样的例子是国际上也少有的。 地震可能引起动物反常,但是动物反常不一定代表地震。

科学家并没有找到其中的必然联系和规律。另外这些行为被人的“心理聚焦效应”给放大了,其实平时这些所谓的异常行为经常发生,只是没有被人记住。

这和很多人抱怨“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是一个道理。 地球每年要发生2万多次地震,5级以上的超过2千次,6级以上100多次,7级以上也有10多次(多数发生在无人或人口稀少的地方,因此你不知道)。

这其中有1/3发生在中国(比如01年西藏)。这些数据都可从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的[B]统计数据[/B]上可以看到。

一有蛛丝马迹就预警的话和“狼来了”也没什么区别。无谓地焦虑只会扰乱自己的判断。

7. 汶川地震是否有预测

没有

地震难以预测!

地震会引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