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集镇境内的“双孤堆”古墓葬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
“双孤堆”为一大一小两座土墓,大墓在西,直径80余米,墓高22余米;小墓在东,直径50余米,墓高15米。两墓相距约200米 。
有专家推断,“双孤堆”可能是汉代下邳国国王或其家族的墓葬,但民间一直传说,“大孤堆”是西晋时奢靡无度的富豪石崇的坟墓,因而觊觎其中“宝藏”的窃贼代不乏人。“双孤堆”的历史传说据蛟龙村村民介绍,蛟龙山东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孤堆”。
其中,西边的大土堆为石崇墓,东边小土堆为范丹墓。谈及此处,还有一段传说。
历史上有人名石崇,财大气粗,敢与国舅王恺比富,许多有钱的大款他都不放在眼里,唯独高看知识分子。那时的女知识分子,在石崇看来只有才女绿珠;那时的男知识分子,在石崇看来只有丐帮帮主范丹了。
范丹的衣着言行,让石崇赞赏不已。范丹宴石崇,4子当桌腿范丹实在过意不去石崇的再三相邀,就只身来到石崇的住所。
一进家门,就见金砖铺地,餐桌上金玉碗琥珀杯,范丹不由蹙眉。过些时候,范丹回请石崇,石崇来到了范丹家中,只见茅屋配破门,屋内更是一贫如洗。
范丹拿出自酿的酒水,自产的蔬菜,又到蛟龙山上采集几种野果,小木桌上全是土特产。门前地面不平坦,范丹就喊来4个儿子趴在木桌下撑起4只桌腿。
一个儿子跑堂、端茶、倒水加斟酒,两个女儿跑前跑后的,想得十分周到。两人越喝越投机,气氛越来越好,最后竟结拜为仁兄弟。
石崇范丹同葬龙脉地数年之后,石崇和范丹相继去世,范丹的儿孙们就按照父亲的遗嘱,把仁兄弟俩选葬在龙脉之地--蛟龙山以东,仲山以西。两墓均在蛟龙山的龙须之下,人们称这样风水宝地的墓葬为“石崇、范丹顶葬蛟龙”。
这两座一大一小两个土堆因历史久远,就被久居在这里的人们称之为“双孤堆”。 “挂剑台”此原遗址位于该县西北部原古下邳西郊故黄河北岸、大花山坡下(今姚集镇清水畔水库西侧),是明清乃至更早时期睢宁县一处较为著名的历史古迹 。
周代的季札,是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了徐国,于是就去拜会徐君。
徐君一见到季札,就被他的气质涵养所打动,内心感到非常地亲切。徐君默视着季札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他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古时候,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
季札的这柄剑铸造得很有气魄,它的构思精审,造型温厚,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只有像延陵季子这般气质的人,才配得上这把剑。
徐君虽然喜欢在心里,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看在眼里,内心暗暗想道:等我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
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暂时还无法送他。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了。
季子来到徐君的墓旁,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祝祷着:「您虽然已经走了,我内心那曾有的许诺却常在。
希望您的在天之灵,在向着这棵树遥遥而望之时,还会记得我佩着这把长长的剑,向你道别的那个时候。」他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
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子说: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的内心对他曾经有过承诺。徐君非常地喜欢这把剑,我心里想,回来之后,一定要将剑送给他。
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原本的初衷呢?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迈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何况他的允诺只是生发于内心之中。
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一个人成败的根源,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敬。
如果连讲话应有的信用都做不到,那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成就得了。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没有信用,就好像车子无法走动一样。《中庸》说:「不诚无物。
」如果缺乏真诚的心,与应有的信义,那任何的事业都很难成就。语言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曾子曾经提到:「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容貌予人什么样的感觉,至关重要。
也正是因为它代表着我们的心,从我们的行为容止与言语意涵,对方就能够透析说话之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的言语一定要谨慎。言为心声,言语是内心至情的表白,要明晰地洞视、了知为人真实的品操,就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心善,行为就善,心恶,行为自然偏颇。在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中,虽然季札内心想要将剑送给徐君,但是他并没有言语上的承诺,更何况当时徐君已经过世了。
然而他仍然信守着内心的诺言,不惜舍去千斤难买的宝刀,将它挂在树上,怅然而去。并且说道:我的心中有过对徐君的许诺,怎么能够因为朋友的离去,而背弃曾有的诚信呢?在这落落而言、掷地有声的三言两语中,信义的精神,确已传扬万古而不朽。
人生经历。
姚集镇位于睢宁县西北部,其中总面积为全县各镇及各园区之首。姚集镇东临庆安镇,西北接铜山区,南邻王集镇,北与邳州市毗邻。省道邳睢公路穿境而过,姚张公路、古张公路贯通全镇。姚集镇的地理特色是:境内古黄河东西九曲十八弯达35公里,西部山峦起伏、奇石嶙峋,一山一水的得天独厚生态优势是睢宁全县和各园区都无法比拟的。姚集镇2000年由原姚集乡、张圩乡和刘集果园场圃合并而成。
姚集镇总人口98963人,辖34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场圃,359
个村民小组。姚集镇总面积25.2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2万亩,山区面积4.4万亩,总水面3.39万亩。黄河故道70华里横穿境内,姚集镇已形成东部板材、西部矿采、中间林、桑、果、蔬等产业带的生产格局,区域资源优势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