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算命 正文

道教哪一派会算命

1. 道教哪一派敬灵宝天尊

道教正一三山符箓灵宝派更加敬灵宝天尊。

应该说灵宝天尊是三清之一。一直是道教宗派普遍供奉的。

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居上清境禹余天。

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起于混沌之先,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灵宝《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做天地之根。

1、灵宝天尊是道教三宝君“经宝”神化 编辑 灵宝,道的别名之一。故万物莫不是灵宝。

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在天曰灵,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

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道心,故名灵宝。

灵者,众圣之通称也。宝者,众圣之所珍也;空玄为灵,入藏为宝,故曰灵宝。

道教“三宝”与灵宝天尊象征“经宝” 道教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

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灵宝天尊三十六变七十二化随感而应 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

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2、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纪“洪元”象征 编辑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

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灵宝天尊是大道化身之一 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经》有,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

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纪洪元时期的象征 “道”衍化历混元、洪元、太初三个阶段,依次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称洪元时期。

3、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洞经“洞玄”教主 编辑 《道门大论》有: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

《道教三洞宗元》说: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

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

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 《玉经隐注》有:三洞经符,道之纲纪。

《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

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

《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

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所立。灵宝天尊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 延康元年,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玉纬》云:洞玄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传。《四极盟科》有:洞玄经万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劳盛山。

昔黄帝于峨嵋山诣天真皇人,请灵宝五芽之经。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

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

2. 现代道教主流学派是哪一派

现代道教主流为全真道。

全真道全球道教主流宗派,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创建者王喆,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武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

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相传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

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其中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以74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提出“戒行精严”,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复兴。

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除了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

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几乎所有道家洞天福地的主人。

全真教代表世界道教正宗。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五派: 〔一〕正一道 据《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

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籙。”

这是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

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说,正一派道士大都是“专持符籙,祈雨驱鬼。”一般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籙斋醮。

自从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籙,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籙,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籙,称净明派。这三派后来亦均总归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王重阳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以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教其门徒讽诵《孝经》、《心经》、《道德经》。

其教规与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荤腥,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为主要宗教生活内容。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由於王重阳之全真道与张伯端开创之丹鼎一派均重炼养;又都依托东华少阳君王玄甫、钟离权、吕岩为祖师;又因王重阳派兴起於北方,张伯端派兴起於南方,故王重阳全真道称为丹鼎派之北宗,张紫阳派称为丹鼎派之南宗。据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

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后发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处机(自号长春子)所开创之龙门派最为隆盛。

邱长春,山东栖霞人,年十九为全真道士,师事王重阳。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

邱长春应命行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成吉思汗问长生久视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

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

〔三〕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时在金熙宗皇统年间。

《通鉴辑览》说: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

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

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

据《宋学士文集》五五《书刘真人事》:“金。

3. 中国道教分为几派,都有哪些重要的道长

两大派:正一、全真。

正一的代表人物为张继禹(天师后裔、道协副会长),

其他名道有张金涛(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天师家族)、袁志鸿(北京东岳庙主持、道协秘书长、出身茅山)、李一(缙云山主持,经常上电视)。

全真的代表人物为任法融(道协会长),

其他名道有黄信阳(道协副主席、北京白云观当家)、吴诚真(首个女方丈、湖北道协会长、长春观方丈)。

道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道派,各个道派经过历史上的融合,最后归并到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和全真派(创始人为王重阳)两个大道派中。

今天的道士即分属这两大道派。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台湾、海外等地,中国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

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而已。

当然两大派下面还有很多小派,比如正一除了龙虎山还有茅山,全真里面最大宗派则是龙门。

4. 道教分为哪几派

东汉时期,道教分为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北宋以后,道教的主要流派有: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和净明道。

明代以来,道教中唯存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道派,流传至今。

茅山道一般指的是以茅山上清宗坛为宗坛的各个茅山道教,茅山道教自从陶弘景祖师以后,自全真兴起以前,一直是道门主流,素有“一部茅山志,半部道教史”“茅山为天下道学之宗”的说法,而茅山上下原有一百零八派,二十四清堂等等。

茅山宗是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称。上清派的实际开创者是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公元492年),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

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实际上,当时茅山已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后来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

茅山的掌门,这个在茅山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代大宗师为魏祖师,大宗师便是茅山道教的掌教,传道元朝的时候,大宗师称呼改成了华阳洞灵官,所以在元朝以后,灵官便是指的茅山道教的掌教。

后来战火纷飞,大宗师或者说灵官的记载有些不全,而在解放以后,茅山道教组成茅山道院,现在说掌教,则应是茅山道院的院长,杨受亨杨院长。

扩展资料:

道教源于道家老子、庄子、列子,于晋朝才形成道教。道教也分南北两派,北方道教为“符箓派”,符、箓都是写着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致,所以要拿符、箓来镇鬼,用剑来除妖;而南方道教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阴阳不和,要想长生需要用丹补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称为“丹鼎派”。捉鬼道士一般是北方道士,炼丹道士一般是南方道士。

北方道教由张道陵创立,后人说的张天师并非张道陵一人,他的子孙都称为张天师。而南方道教是由中茅君(茅盈)创立,茅固、茅忠并非教主。北方道教和南方道教都是靠治病救人,聚集了很多信徒,逐渐形成教派。创立之后,其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一直到南北朝时代才形成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

北方道教体系主要是由寇谦之充实整理而成,南方道教人才较多,由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丹鼎派的完整理论体系,尤其是葛洪的《抱朴子》与《老子》、《庄子》、《列子》被后人称之为四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茅山宗